-
观察者网一周军事观察:当《静静的顿河》重演
关键字: 乌克兰乌克兰局势乌克兰内战坦克炮射导弹俄罗斯一周军事观察目前来看,普京正是采取了这个“至不济”的办法。据称,最近两州民兵都得到了大量补给物资,并转入全面反攻。若干乌克兰政府军控制的要地已被包围。不过,恐怕如目前这样慢吞吞的进攻是打不垮基辅方面的“抵抗意志”的,只要西方援助持续下去,他们还有能力卷土重来。
问题是普京现在在乌克兰是“穿着镣铐跳舞”。一方面,其手中真正能机动的作战力量就这么两个师和一个集团军,是普京最看重的“王牌”,不可能轻易打出去。所以只能派遣有限的军事力量和物资援助。另一方面,俄罗斯目前的经济状况和国际态势也不允许他采取如此激烈的行为,那样会导致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要知道,普京毕竟不是斯大林——万一玩砸了,民意不倾向普京,再加上外部势力煽风点火,普京的政治地位就恐怕要玄。再加上一点,若是真的拿下第聂伯河右岸,扶植起一个正经的东乌克兰割据政权,对于俄罗斯来讲,只怕反而更麻烦。就目前东乌克兰政府的乱象——半年换了6个总理,其中一个还是因为强奸、杀人等严重罪行被枪毙的罪犯——普京能放心?更别说到时候一片废墟上的东乌克兰几百万张嘴就要让普京来喂了——光是一个克里米亚就已经拖累了俄罗斯经济,更何况整个东乌克兰?
乌克兰政府这边,按着几百辆坦克不动,笔者怀疑背后并非毫无原因。目前来自利沃夫的新纳粹实力越来越强,有朝一日他们“向基辅进军”,搞不好就成了西方把现基辅政权“换马”的契机——这个时候坦克就有用了。把它们消耗在前线毫无意义——要论库存老坦克的数量,毕竟还是俄罗斯更胜一筹……
去年10月观察者网就刊发过一篇文章《乌克兰内战让哥萨克复活》。说的没错,《静静的顿河》里那些哥萨克战士已经回来了。然而,现在的交战双方,谁也不是那支代表了希望和未来的“红军”……
《静静的顿河》里那些在红军和白军之间来回摇摆的哥萨克已经又回来了
在这个时候,笔者就想起了《静静的顿河》的“定场诗”:“我们光荣的土地不是用犁来翻耕……我们的土地用马蹄来翻耕,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静静的顿河到处装点着年轻的寡妇,我们的父亲,静静的顿河上到处是孤儿,静静的顿河的滚滚波涛是爹娘的眼泪。”
这首诗现在读来,竟让人有些热泪盈眶了——还记得“哥萨克”是怎么消失的吗?当乌克兰变成苏联最重要的工业区的时候,他们就默默变成历史名词了……
《解放军报》会说废话吗?
1月21日,《解放军报》刊发文章:《我军新一代炮射导弹将列装部队——标志我军装甲装备形成了完整的覆盖多种口径、多种型号的炮射导弹体系,装甲装备远距离精确打击能力将显著提升》。该文看起来似乎除了“新型”炮射导弹之外没有任何有效信息,香港某报纸靠着其中提到的一句“激光装置”判断这是一种激光制导导弹,然后就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美国、俄罗斯、乌克兰、以色列列在一起,统称说他们都拥有炮射导弹,所以中国装备炮射导弹意义巨大云云。关于导弹具体情况,则猜测是仿制俄罗斯9M119“芦笛”导弹。
不过,考虑到同一家媒体曾振振有词的说中国开发了7倍音速的“鱼雷”(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搞清楚高超音速试验打的是导弹),只能说喜欢耸人听闻的港媒素质真是让人着急——简直是幼稚。
网友们对军报文章也多有吐槽,尤其是当中一句:“短暂飞行中,炮射导弹多次自我修正飞行轨迹。”被认为简直就是毫无信息量的废话——天下哪有不能修正飞行轨迹的导弹?
但在笔者看来,这篇文章还是能解读出不少信息的——当然,需要结合许多其他渠道的细碎信息来理解。
要解读这则新闻,我们先要了解中国坦克设计人员对坦克炮射导弹的基本看法。据国内某军工杂志刊发的对VT-4坦克总设计师的访谈文章透露,我国坦克设计界对炮射导弹,至少是类似俄罗斯9M119这类激光驾束制导炮射导弹的看法并不是很“正面”的。
其基本依据是:第一,现代高性能火控系统足以让坦克在3000米及以上距离准确击中目标。相比之下,炮射导弹虽然能打5000米左右,但在发射后需要持续引导,且飞行速度慢,坦克在引导导弹攻击目标的时候不能做剧烈机动,影响坦克的生存力。第二,导弹命中率受烟雾,战场环境因素,电子干扰等的影响,实际上不高。第三,激光驾束制导导弹不能实现攻顶模式,只能直射,导弹的威力不足以从正面摧毁敌方先进坦克。第四,打直升机的时候由于现有炮射导弹飞行速度慢,机动范围有限,也没有近炸引信,实际上也就是心理安慰。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靖恒
-
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77“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1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87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7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7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