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尊友:2022年3月新冠会消失?还需审慎乐观
最后更新: 2022-02-21 10:19:57第一,从病毒的变异来看,过去两年,病毒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异,这些大的变异主要对它的传播力、致病性都有很大的影响,这就是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需要特别关注的病毒,包括Alpha、Beta、Gamma、Delta和Omicron五个需要关注的病毒毒株。在这些病毒毒株当中,你能看到蓝颜色的,确切地说是浅蓝色的,就是德尔塔毒株,德尔塔毒株流行的时间最长,分布的范围最广,涉及的人群也最多。
其次就是Omicron,传播速度最快,一两个月就传遍了世界各地,感染人数也是世界最多的。如果把这几个主要的变异毒株分析一下,平均每4-8个月会出现一个重要的变异毒株。根据这样一个变异情况来说,我们认为在2022年4-8月份之间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变异毒株,这个新的变异毒株将成为新的主流的流行毒株。这是根据前5次的病毒变异做的一个不成熟的预测。
病毒变异是一个生物学的特性,新冠也是变个不停,但是大的变异,出现生物学特征的变异,几个月出现一次,这是其生物学的特性。
同时,变异也受到感染个体的影响。有些媒体报道,由于艾滋病感染者免疫力下降,造成了病毒长期在身体里面发生了变异,这种现象应该说是可以理解的,就是当你身体的免疫力能够很快把病毒清除以后,它就没有机会变异了。如果免疫力比较差,病毒一直在身体里面,免疫力和病毒长期斗争,病毒就会形成变异的现象。
第三,变异也受群体的影响。当一种变异体发生以后,如果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把这个群体给隔离出来,或者把其封锁住,就是所谓我们的清零,就可以把新的变异毒株给消灭。
现在来看,新冠病毒变异是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去掌控的一个特征,也就是病毒的变异,Omicron不是最后一个,还会有新的变异体发生,还会造成新的流行。所以,对于2022年终止新冠流行,不是特别的乐观。当然,我相信,它对我们人类的影响肯定不像2020年、2021年那么大了。这是关于从病毒变异的角度来解释未来疫情趋势。
从流行来解释,从疫情的走势来解释,每一个流行高峰以后,疫情都有所缓解。全球已经经历了五波流行高峰,每一波流行高峰后都有一个缓冲期,缓冲期以后,新的流行高峰也会再次出现。第四波流行高峰是不是全球新冠的最后一个流行高峰,现在谁也不敢说。
从目前观察两年的结果来看,即使我们疫苗的接种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像Omicron流行的时候,全球的疫苗接种率平均水平已经达到接近60%以上,在欧洲国家达到70%以上。那么,在这样一个高比例的群体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仍然造成这么大范围的流行,而且造成了很多的死亡,从流行病学角度来说,目前也不支持第四波疫情就是全球最后一波的新冠疫情。
所以,从病毒学和流行病学趋势来看,我个人认为,我们对未来疫情还是谨慎的乐观,不能悲观,但是也不能过于乐观。
我国目前的防控策略
我们讲一讲防控策略。防控策略如果分类,世界可以分成两大类,就是中国的防控策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动态清零;其它的可以划分为外国的防控策略。这两个划分策略还是有根本性不一样的,因为中国的防控策略就是来一起疫情消灭一起,动态清零以后,使得全国绝大部分的地区和老百姓不会受到疫情的影响。其他国家也是采取类似于这种措施,但是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全国不能步调一致,其次是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不彻底。
我们最大的优点就是组织能力很强,从上到下,每一项措施能够落地、落细,这样把所有的漏洞堵住了。大家可能还记得,2020年武汉封城的时候,有一些漏洞就会造成疫情向外扩散,哪怕非常小的一点漏洞,所以防控措施必须落实到位,一点缝隙都没有才可以把疫情控制住。
我们现在的防控措施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无论是公共卫生措施、疫苗,都能防控住德尔塔和奥米克戎等变异毒株流行。天津的疫情控制证明了他们肯定没问题,因为那里的防控队伍很强。我们的防控措施肯定能够把疫情在短时间内控制住。我国几十起聚集性疫情的控制实践证明,我们现在的防控措施确实能够帮助我们打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保卫战。
全球陆续放开,我们怎么办?
欧洲一些国家、美洲一些国家已经陆续宣布将取消全面的防疫措施。我们开展的常态化防控策略,动态清零策略,在过去两年使得我们取得了双赢:一是在疫情防控方面我们是赢家;二是在经济发展上面也是赢家。经济发展,特别是2021年我们的经济主要是依靠出口支撑GDP的增长。之所以出口能够支撑,是因为各个国家封锁,经济发展有困难。现在欧美多数国家将全部放开,他们之间在经济交往、做生意方面就会更加方便。
我们现在面临两个选择,是继续常态化防控策略,还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防控措施。如果我们继续坚持,我们现在有一些民营企业、个体户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包括生存的压力,这些老百姓一年、两年能够坚持,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确实很难维持。另一方面,欧美洲的国家全面放松防控措施以后,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果我们也像欧美国家一样不做任何处理地“躺平”,我们承担的负担还是很重的,因为初步预测,将会有很多人被感染,有很多人会死亡。这样一个测算,是老百姓、社会和官员都没有办法接受的。
所以,现在有多个团队正在研究如何能够做到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防控措施。完善后的防控措施既不是我们现在简单的常态化防控动态清零,也不是简单的“躺平”,它是既能保证我们的疫情得到控制,实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同时,我们又能够保证正常的国际交往、经济发展。
当然,现在完善的防控措施还没有制定出来,大家还是在积极地思考,积极地谋划。我相信中国人民是有智慧一定能够在近期出台一套进一步完善现有防控措施的策略。
我刚刚看到新的消息,民航局已经宣布了,2023年国际航班将逐步恢复到常态水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迹象,也就是说,各个部门都在向着常态化这个方向在努力。
我要向各位汇报的就这么多,谢谢大家!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我国首枚固液捆绑运载火箭“长六甲”亮相
2022-02-18 14:29 航空航天 -
玉兔二号发现厘米级透明玻璃球:未来理想采样目标
2022-02-18 08:30 航空航天 -
正式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实施
2022-02-17 20:46 -
OPPO宣布与影像传奇哈苏达成影像战略合作
2022-02-15 12:03 大公司 -
光刻机巨头称中企或侵权,公司回应
2022-02-12 18:50 -
印度禁止进口无人机,又因为中国?
2022-02-10 20:12 -
美否认星链卫星两次危及中国空间站安全,外交部回应
2022-02-10 16:08 中美关系 -
中国科研团队找到新冠致病关键因子“人也序列”
2022-02-10 14:3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国首次深水犁式挖沟机海试成功
2022-02-10 06:52 -
“华龙一号”通过英国通用设计审查
2022-02-08 06:57 核电 -
中国科大首次实验排除实数形式的标准量子力学
2022-01-30 10:43 -
灭活疫苗对奥密克戎效果如何?中国团队《自然》发文
2022-01-30 09:3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成
2022-01-29 11:0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我国百千瓦级霍尔推力器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2-01-29 08:15 航空航天 -
国家航天局:未来5年将培育太空旅游等新业态
2022-01-28 10:34 航空航天 -
未来五年,将建成中国空间站、实施探月四期…
2022-01-28 10:21 航空航天 -
国家航天局:近五年共发射207次,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96.7%
2022-01-28 10:08 航空航天 -
元宇宙底层技术,中国企业在突破
2022-01-27 11:45 -
发个火箭迎春节!我国成功发射陆地探测一号01组A星
2022-01-26 08:32 航空航天 -
这种光学元件和材料,全球70%都是从中国出去的
2022-01-25 12:10
相关推荐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77“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166“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140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301最新闻 Hot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