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一鸣:特丽莎·梅怎么清扫乌烟瘴气的脱欧公投实验室?
关键字: 特丽莎•梅脱欧英国脱欧普通英国学生几乎不学历史(正如退欧辩论中所显示的,无数选民对于欧盟几乎一无所知),而辩论社的未来政客们则不断地抬头仰望威斯特敏斯特的议会大厦,而后低下头拼命地大量涉猎英国历史,向卡斯累里、帕默斯顿和邱吉尔等先贤致敬。每临辩论社选举新的领袖时,他们会踏遍牛津的每一寸土地,拦住任何一名路过的普通学生问道:“你可以投票给我吗?”
然而这不是特丽莎·梅的校园生活。她也是辩论社的一员,并且曾经参与一场题为“性是美好的,但成功更好”的辩论,但是彼时她并不擅长演讲,她缺乏那种流畅表达自己时应有的率性。
在一次历史课堂上,老师让大家随便选择一个主题进行一次2分钟的即兴演讲,特丽莎·梅抽到的题目是“校服”,由于准备的时间不是很充分,她发现自己愣在那里很长时间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她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埃德蒙·伯克协会,她曾经担任这一协会的主席,推动了很多具有极为艰辛的思辨,这里的人们习惯于自负地认为是协会对于更深层次的智识追逐为辩论社的疯狂活动提供了解药。
最终,她还是成为了一名不错的辩手,在一场有关堕胎的辩论当中,人们发现她的红色裙子里面仿佛盛满了情感的火焰。她的一名好友认为,她没有在辩论社混出头来完全是因为她不是一名传统的机械式政客,她并不喜欢曲意迎合不同方面的支持,她比较真实,并不是一个分裂的个体。
的确,倾听特丽莎·梅的议会辩论,常常会有一种真实的叙述感,而非很多政客一样已经不由自主养成了一种伪善的政治套话的宣泄。当反对派提出的质疑引起了全场起哄的时候,特丽莎·梅会用一只胳膊轻轻倚柱发言台,微微侧身等待,静静思考接下来的策略,而后再通过暴风骤雨般的反击还以颜色。
这期间,她不时会露出狡黠和不屑的面部表情,这显示出她还没有达到一名传统政客应有的圆滑修为。在议会,她也以独有的梅式怒视而闻名,在议题争执时她从来不会掩饰其他部长的不满,一股愤怒的眼神会在整个会场内来回逡巡。对于很多人而言,特丽莎·梅让人尊敬,但绝不让人喜欢,这一点刚好与约翰逊反过来。
绝大部分时候,她甚至过于真实,显得有些自我。在她的自传里,对于她一直以来的独立穿着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写:“她很高,总是把自己苗条的身材置于棕色有斑点的毛呢大衣里,下半身总是配上一件铅笔裙,穿着标志性的中跟鞋,在议会开会的时候刚好露出修长双腿的最好部分”。
在胜选后的一次《泰晤士报》的采访中,她的一条价值995欧元的皮裤引发了政坛的轩然大波,英国前教育大臣尼基·摩根就曾表示:“我没有什么皮裤。我甚至想不出,除了我的婚礼礼服外,是否买过这么贵的服装”。
特丽莎·梅的反应也很直接,随后不久,摩根就在一个有关脱欧问题的会议上被“取消邀请”,梅的联席幕僚长希尔给另一名保守党前部长发短信,让他“不要把那个女人(摩根)带进来”。
在特丽莎·梅看来,政治正确不是普世的,政治与生活无关。对她服装品位的质疑是对于其个体合法性的重要挑战。
2014年接受BBC著名节目《荒岛唱片》节目的采访时,她曾经表示如果自己只能携带一件奢侈品在荒岛上度日,那将一定会是一本Vogue杂志的终身订阅版。时尚以外,她另一大个人爱好是逛超市下厨房,这是她个人生活的难能享受。她是《主妇厨房》节目的疯狂粉丝,不像迈克尔·戈夫,只知道沉迷于《权力的游戏》。
在校园时代,她的最大收获或许应该是找到了一生的伴侣菲利浦·梅,他和约翰逊们一样,都做过辩论社的主席。所以很大意义上,这对夫妇能够毫无障碍地分享很多属于高智商群体的复杂隐喻。他们都是极其幽默的人,总是能够说出有趣的俏皮话和双关语。
当选首相后,特丽莎·梅令人意外地选择了约翰逊作为外交大臣,在议会质询时一名议员激动地提出为什么要选择一个经常被人骂“Fuck Off”的人担任外交大臣,特丽莎·梅一连说了三个“Fine, Fine, Fine”,并顺势而为地替约翰逊解围,说他是有三个“F”(Fuck Off中恰好有三个F)的极好人选。
牛津辩论的良好训练与多年的内阁经历已经使得特丽莎·梅掌握了在英国政坛混迹所必需的政治修辞。
然而伴随着复杂而艰辛的政治生活的逐步展开,特丽莎·梅不得不常常刻意掩饰自己的真实属性。据她所说,她和菲利浦的所有幽默灵感都来自于那个年代最为著名的喜剧“The Goodies”。这部剧从1970年播到1982年,在最后的两年里,梅的父母接连死去,他们也相继离开校园开启了真正的政治生活。
朋友们逐渐发现,特丽莎·梅开始严肃了起来,她不会再肆意地开玩笑,如果有人讲一个笑话,她会在旁边笑,但她永远不会再是那个主动挑逗的人了。在一次美国访问中,她被东道主邀请模仿一个标准的美式动作“你不行”来搞个笑,所有人都知道她做得到的,然而她偏偏做出为难的姿态并且只是稍稍应付了下,在提及此事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她有些过于提防了。
然而这种防范心理是极其自然的。特丽莎·梅不是一名传统意义上的政客,英国政坛的权力斗争夹杂着阶级出身、立场派系、精英意识等不同层面的复杂因素,加之当今时代复杂的经济与移民问题、与欧盟若即若离的关系,很多尺度的把握需要极其小心,以避免不必要的流言蜚语。
特丽莎·梅患有糖尿病,必须每天定时注射胰岛素,这也使得她要非常注意自身的饮食。2013年,她决定适当减肥,当时便立即有很多留言传出,认为她是在为取代卡梅伦的位置作形象准备。梅对于这种说法怒不可遏,斥责他们是“马基雅维里式的阴谋”。
话虽如此,然而事实上,特丽莎·梅对于政治生活的确一向是严肃而认真的。她的一名朋友弗兰克兰德曾经告诉BBC,他很难想起任何一个时候,特里莎·梅不是充满政治抱负的样子。她非常笃定并且总是刻苦为之努力,她永远在做她认为是正确的事情,总是会在大家都喝醉的时候还在继续工作。他依稀记得当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当上首相的时候,她甚至表现得有些愤怒,在她看来,这个女人先于她达到了目的。
特丽莎·梅的历史机运
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特丽莎·梅多年来兢兢业业,小心积蓄自己的政治能力和政治名望。在其所负责的内政部,需要应对“包括毒品、洗钱、诈骗、金融犯罪、知识产权、移民、网络犯罪等在内的有组织犯罪行为带来的威胁”,个个都是深入选民生活的敏感议题,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毁掉自己的政治前途。
在特丽莎·梅以前,这个位置从来没有人任职时间超过三年,而她一坐就是六年,并成为近50年来在任时间最长的部长。她掌控这一位置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强硬、强硬再强硬,最大限度地保障本国公民的权益。
在刚刚担任内务部长职务之时,美国曾经发来通缉令要求引渡一名叫作加里·麦金农的男子,他涉嫌入侵了美国军方和国家航空航天局共97台电脑。在特丽莎·梅看来,美国没有拿出足够有信服力的合理根据,同时麦金农患有阿斯波哥尔综合征,不善交际、极其内向,如果将他引渡至美国,他很有可能自杀。
英国法院已经明确表示,如果由他们来决定的话,他们不会阻止美国引渡麦金农,特丽莎·梅在最后一刻制止了这一切的发生,拒绝了盟友的要求,这带给了她在初涉政坛时的极大加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13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205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72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8“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