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军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轰20?
最后更新: 2024-05-09 06:26:22而美国新世纪以来的空中战役,从兵器采购到战役理论,都十分依赖隐身战机的穿透打击任务。如果隐身打击失效,那么美军的整个战役规划就面临失败风险。对美国而言,一款能够进行穿透式制空作战的新型打击平台就变得尤为重要。
想要克服解放军的全频谱反隐身体系,重新获得低可探测性优势,美军的选择非常有技术逻辑——那就是把飞机造大。美军下一代轰炸机项目“远程打击轰炸机”(LRS-B)的方案确定于2012年左右,开始倾向于制造“21世纪的B-2”。这一概念来源于B-2的一些跨时代设计,作为一款设计之初就考虑渗透苏联强大密集防空网络的超低可探测性(VLO)飞行器,B-2在设计之初采用了大尺寸雷达吸波结构(RAS)。雷达吸波结构是一种能够吸收入射电磁波,并将电磁能转换成热能而耗散或使电磁波因干涉而消失的材料,可以让飞行器具备极强的电磁隐身特性。这种设计的好处是隐身战机可以获得远优于战术隐身战机隐身涂料的隐身性能,但代价就是重量极大,对战机气动、飞控有较大的影响。可以说,RAS结构对飞机的尺寸有天然的要求。
为了获得隐身性能,B-2飞机前所未有的“大”。因为其飞翼布局背负式4发设计获得了美国轰炸机里前所未有的翼展,但放大的尺寸让B-2轰炸机具备对UHF甚至VHF米波波段低RCS的隐身特性,同时过大的尺寸使其避免电谐振效应,这是其他小体量隐身战机如F117、F22、F35等不具备的。
B-21延续了B-2“大飞机有大隐身性”的基本特点,其整体外观沿用B-2型机发动机内埋式布局和背负式进气,但和B-2相比,B-21把发动机进一步内埋,弹舱和发动机全部塞在了机腹鼓包里。机背机腹曲线相较于B-2更加平滑过渡,进行了彻底的翼身融合,进一步细化隐身设计。
与此同时,B-21引擎里面有分流板,不像B-2那样是通过引擎上部的两个打开的额外进气口来完成进气分流。这意味着B-21是一架前所未有的“光滑”的轰炸机,从进气口到发动机,整个飞行动力系统设计几乎没有什么缝隙,最大程度上地排除了雷达发射面,加强了隐身性。这说明美军正试图让B-21朝着“隐身性能堪比大气层背景辐射”(-55DB)去努力。
在此基础上,尽管传言中B-21战机使用了两台无加力F-135发动机作为主要动力,但其翼展并没有大幅度缩小。根据美国媒体的估计,B-21的翼展为135至155英尺——大约在45米,其尺寸依然超过了现有所有的电谐振天线的尺寸。而我国不可能去制造一款足够能让B-21产生电谐振效应的天线。
总的来说,B-21最终是选择了“大飞机大穿透性”这一条路,极端化自身的隐身设计。而B-21在美国空军的地位堪称“重振轰炸机队荣光”,成为美国空军空中战役的核心。B-21不仅担负战略性穿透任务,利用其航程从中国相对薄弱的位置渗透腹地,打击我国洲际核导弹发射井阵地以及其他战略目标。同时B-21还担负战术任务,负责在我防空火力优势区内,接近我国维系防空阵地的各个节点,在相对近距离的地区用隐身打击武器攻击我军节点,达到“一根针破一张网”的地步。这一点也体现在B-21预计的建造数量上——将比肩轰6系列机队,成为新世纪以来制造数量第二大的轰炸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轰2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崛起的中国,美国在轰炸机发展上的选择最终是“我全都要”:一方面对拥有“防区外”打击能力的B-52机队进行大规模延寿和升级,另一方面则投入大量资源优先发展堪比“决战兵器”的B-21轰炸机用于太平洋地区的穿透作战。中国受制于地缘政治和火力体系的特殊性,在下一代轰炸机的发展上有着和美国一样截然不同的需求。但人类的军事理论最终会趋同,中国在下一代轰炸机的选择上,也会面临“穿透性”还是“防区外”这样的抉择。
不得不承认的是,现今我国虽然是轰炸机平台最不“战略”的国家,却同时又是世界上轰炸机机队规模、机队编制最大的国家。我国的现代化轰-6机队,尽管在平台性能上弱于美俄两个国家的轰炸机队,但在具体战役运用上和美俄趋同,同时较新的机龄使得我军机队能保持更活跃的出勤性。而在拥有超过10年的轰-6K使用经验后,我军对于轰炸机“搭载大量武器,利用超远航程发起空中战役”这一战役运用的了解已经较为深刻。
此外,和美俄两国不同的是,由于弹道导弹技术的领先以及长期空基核投送手段的落后,我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以空射洲际弹道导弹作为空中战略核投送主要手段的国家。诸多历史因素和其他机缘巧合因素的运用下,我国的轰炸机部队走出了一条既类似于美俄轰炸机队战术战役用法,又有别于美俄轰炸机部队战役战略运用现状的独特之路。
俄军在特别军事行动展示出来的轰炸机用法,并不比我们现有的轰炸机队高明,甚至还有所落后。
武器发展,思路先行。尽管不能证实,但笔者相信轰20到目前为止“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轰炸机部队特殊现状带来的需求方面的纠结。对于我军任意一项换代武器而言,立项一项新武器的起因都是用于解决上一代武器所需的不足。但仔细审视我国轰炸机部队的不足,就会发现轰炸机部队会进入“这也不足,那也不足”的自我纠结之中。这种自我纠结的结果,就是下一代轰炸机会立足于一个前人从未设想过的思路进行设计,在具体指标上会保留一些夸张指标,很难对轰炸机设计的几大指标进行取舍。
举例而言,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的设计必然会考虑针对美国本土的核威慑。但受地缘政治的影响,我们要对美进行空基核威慑的困难重重,一旦考虑到基本的威慑能力,下一代战略轰炸机往往需要在设计上保留极大的航程。如果要放弃航程,那么战略威慑手段又要回到远程导弹的“防区外”思路上,由于我国已有的优秀空射战略弹道导弹的设计,我们在畅想未来时也很难逃过现有机队运用经验的束缚。
实践证明,我们现有的空射弹道导弹载具可以在一个较为安全的距离上打击敌军防守严密的反导阵地,但无法在安全距离内对其本土进行切实有效的威胁。如果我们希望获得一个“能在安全距离上威慑强敌的隐身轰-6N”,那么下一代轰炸机的整体设计又将是先有蛋后有鸡,将“围绕弹舱设计一架隐身飞机”。这样一架飞机在设计思路上,很容易受限于复杂大型飞机的出动率和维护性,成为某种“战略决战专用机”。要知道,人类历史上没有制造过不用于常规军事行动的大型核轰炸机。为了让这架飞机在常规作战中也能发挥本领,其复杂性必然随着需求的迭代而大幅增加。在我国核力量整体落后于安全利益需要、亟待战略跃进的今天,这种“奇观”设计也确实难在军队建设顶层设计中获得青睐。
可以说,如今斗争形势激烈,下一代轰炸机项目可以预见的高花费,确实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尽管我们拥有更高的军费使用效率,但对于一款耗资巨大的航空器,最终的争论甚至可能演变为“B-21不如见证者136”这样的奇怪迷思。毕竟,近代军事历史上总是会有国家制造各种耗资巨大但是无用的战列舰。当然,对于真正的大国而言,制造战列舰也并非什么致命错误——美国作为二战中唯一一个大量制造战列舰的国家,依然在全部兵器产能上淹死了旧日本海军。
今天的中国早就不是那个需要全力以赴制造“杀手锏”兵器的国家,在军事发展上可以选择“我全都要”。但具体到军事斗争准备上,谁也不希望本国国帑被拿去制造一艘华而不实的“衣阿华”号上。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无法确定B-21是像下一个战列舰那样象征意义大于军事意义的决战兵器,还是下一个彻底改变人类海战模式的攻击型核潜艇。
这个飞翼不如那个飞翼
但如果我们在下一代轰炸机设计思路上“返璞归真”,不去把大型战略轰炸机当做某种“决战兵器”,而是基于对已有体系的查漏补缺,那么下一代轰炸机飞行器的思路可能会明确得多。美军选择B-21的主要理由就是利用其先进的穿透性重新获得空中战役的主动权,但值得关注的是,美军自身在面对2030年代的穿透性攻势的防守思路上并没有太多建树。
到目前为止,我国在隐身航空器技术和实践运用上仅次于强敌,但在具体隐身打击机机队建设上则大幅度落后于强敌。如果仔细观察域外强敌的传感器环境,那么可能会发现,我们需要具体应对的手段也许并无需那么高明。到目前为止,强敌尽管坐拥庞大的隐身机队,但在反隐身平台和体系构建上并不算先进。而现在和近未来,强敌用于反隐身的手段虽然先进,但依旧不算完美、甚至有些单一。
优秀的设计往往是殊途同归的,而B-21特有的设计——大尺寸RAS、飞翼布局全向隐身设计等等,也正如空军副司令员说过的那样,对2024年的我们来说并非什么高不可攀的瓶颈。前文提到的B-21优秀指标——基于尺寸带来的超高隐身性能,大载弹量大航程,高维护性和出勤性,依然是下一代轰炸机设计上的基本需求。正如美国人制造了F-22,却不容易对付我们体系内的歼-20一样。在当前这个环境下,美军可能也不太容易对付自己的B-21。如果我们下一代轰炸机,在设计之初就在指标上考虑拥有匹敌强敌下一代轰炸机计划所拥有的穿透性,那么这款轰炸机能在鲁棒性并不富裕的岛链之间制造足够多的麻烦。
如果再进一步设想,利用航空工业已经克服的不再是瓶颈的动力技术,进一步增加轰炸飞行器的航程,使其具备威慑敌人本土出发地的能力,那么在效费比上,这架飞机也可能达到某些奇妙的政治效果和军事效果——我们花费数十年,斥巨资构建的防御系统,太平洋彼岸的北美防空司令部们也要咬牙切齿的重新发明轮子。在此情况下,就算我们造了战列舰一样的兵器,却引起对方消耗更多的资源来“大造岸防炮”,这种交易也未必亏本。
美军30年代大量制造战列舰最大的意义,事后看是逼出了大和
总而言之,这次两会期间轰-20的出圈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其早就有了超越其军事意义的地位。这种地位可能来源于隐身轰炸机的图腾效应。当下Pax Americana的基石就是强敌的军事霸权,而强敌军事霸权的象征之一就是核动力航母和B-2隐身轰炸机。正走在复兴之路上的我们,在追求这种图腾意义时难逃形而上学的束缚,仿佛这类轰炸机就是开启强盛大国的钥匙。但武器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告诉我们,人民共和国并不只是通过一架隐身轰炸兵器来证明其伟大。不过世界终究是物质的,笔者相信,当节点过后,下一代轰炸机翱翔于天际之时,我们也会获得与这架先进航空器相匹配的战略地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世怡 
-
东部战区回应美舰过航台湾海峡
2024-05-08 23:04 台湾 -
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2024-05-08 14:51 中国海军 -
德国派遣军舰来南海:考虑过台湾海峡
2024-05-08 14:47 -
美“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再入红海:执勤超200天
2024-05-08 11:00 巴以恩仇录 -
“里根”号又出港,舰载机岸上忙训练
2024-05-07 21:40 -
“腿指定有病”美空军F-22再现起落架坍塌事故
2024-05-07 16:13 -
波音“星际客机”飞船首次载人试飞推迟
2024-05-07 12:25 航空航天 -
“黄蜂”号戒备群推迟部署期间,两艘LCAC又相撞
2024-05-06 18:35 -
俄罗斯举行“非战略核武器演习”:应对西方挑衅
2024-05-06 16:04 -
美军新任印太司令部司令就任 什么来头?
2024-05-06 15:55 凉战 -
一周军评:为什么我们还要更多的航母
2024-05-05 10:04 一周军事观察 -
俄技集团:2023年炮弹产量增加5倍、火箭弹增加7倍
2024-05-03 18:56 俄罗斯之声 -
韩国也想入伙“奥库斯”?
2024-05-01 17:18 三八线之南 -
相比前两艘航母,福建舰海试有何不同?
2024-05-01 12:00 航空航天 -
-
一年收到5架F-35 每架都有问题
2024-04-30 16:30 -
中越海警开展今年首次北部湾海域联合巡逻
2024-04-30 16:21 -
从豹2到布雷德利 莫斯科胜利公园新到什么西方装备?
2024-04-30 13:09 俄罗斯之声 -
外媒紧盯福建舰:或马上开始海试
2024-04-30 13:09 中国航母 -
乌军总司令:前线局势正在恶化,俄军取得局部胜利
2024-04-29 11:14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378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32“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59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7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2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
“中国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终结”
-
“接到指示,美情报机构加强搜集力度”
-
“双方出动125架战机,交火距离一度超过160公里”
-
门票价格从10元上涨到85元?西安碑林博物馆回应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