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军评:扎波罗热大反攻才刚刚开始
仇恨的下半场
显然,随着扎波罗热反攻的开启,俄乌冲突已经进入了下半场。俄军如何面对这场战争的下半场?这首先得让我们打破刻板印象。外界对于俄罗斯有太多的刻板印象,以至于很多时候刻板印象会阻止外界对当下、尤其是特别军事行动14个月以后俄联邦武装力量真实能力的判断。
举两个例子,第一是刻板印象中俄军“侦查不足,火力过剩”,但实际战场上的表现是俄军火力时时刻刻不足,战术战役侦察力量还是比较游刃有余。俄罗斯联邦陆军战前就是一个缺乏信息化火炮和远程火箭炮的军队。随着“海马斯”等精导武器介入俄乌战场,损失之下哪怕是身管炮兵部队,俄军也面临着严重的来自数量上的火力不足。
具体到这场战争上,随着俄军炮兵部队的损失加大,俄军在全线火力密度低于苏联时代的情况下,正时时刻刻面临着侦察到的目标无法用及时用精导武器打击的困境。不过,在无人机供应上,俄军倒是有些富裕。俄军的无人机数量在逐步增加,不管是乌军还是场外观察的北约,也头疼于俄军到处都是的无人机。这一点通过整理俄军的打击视频,都可以发现。乌军时至今日还是无法应对“海鹰-30”和红土地/龙卷风S/柳叶刀的这样廉价的精确打击手段,而且随着苏制防空力量的耗尽,乌军在这场战争中的损失会更大。
但俄军不能用激光弹将乌军随一点名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是产能瓶颈。毕竟巴赫穆特战役中,乌军调集数个旅进行反攻的关键时刻,瓦格纳26个支队的炮兵部队一天获得“红土地”补充数量也只有3发。精导武器不足就只能拿人命补,至少瓦格纳部队是这样的。
相比之下,乌军则向俄军发射了至少10000发海马斯和10000发卫星制导炮弹。而在本次反攻阶段,乌军也效仿巴拉克列亚-伊久姆攻势,大量使用精导压制俄军。可以判断,乌军发射的精导数字应该大幅度超过了俄军的精导使用量。
好消息是,对俄军而言,受制于半导体和其他精密元件的工业品产能是有提升盼头的,毕竟俄罗斯的苏联底子大部分留在了境内,在火工品的产能上暂时没有太大问题。过去5个月来,俄罗斯的精导武器使用量随着时间推移在提升。俄军希望用见证者、柳叶刀和滑翔制导炸弹替代瓦格纳的生命去制造新的巴赫穆特,至少这些精导设备是消耗得起的。
当然,有消耗得起的部队,就有消耗不起的部队。对俄罗斯的第二个刻板印象是“钢铁洪流”。实际上,俄军已无法进行高烈度的消耗机械化装备。战前俄军就已经不是步兵战车、乃至主战坦克的富裕国家。战前俄军的步兵战车保有量在2700辆左右,低于印度,仅为军改后中国编制内步战的一半水平。而在去年两个阶段大量损失机械化装备以后,俄军的机械化装备保有量更是进一步降低。目前就笔者得到的消息,俄军生产主战坦克的产能已经挤占了BMP的产能,而苏联留下的遗产修复程度尽管可以勉强保持编制,但显然不足以支持更加庞大的进攻。
给你西战大爷产点BTR82AT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那车臣都不盼着你产BTR了,你还想咋地
难以补充损失也促成了俄军掘壕固守,用炮弹和反坦克导弹取代T-72B3应付战争的理由之一。就笔者的观察,俄军当下的装备损失能够接受的上限是每天损失2辆主战坦克和1辆步兵战车。去年一整年内,俄军平均每天损失3辆主战坦克和4辆步兵战车,而俄军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机械化装备产能并不乐观。
笔者了解到,俄军坦克一季度产量高的原因是因为去年12月份,今年1月份和2月份各个厂所遭遇大雪,并且缺乏备件而停产,整体的装甲兵器交付拖延到了3-4月份,导致4个月的产量浓缩到一个月出现很多奇怪的高产能。俄军的产能提高起始于三月份,预计8-9月份才能出结果。对当下俄军来讲,如果补充的装备数量无法大于损失的机械化装备数量,那么俄军就不会发动进攻,这是一个简单的算法。可以预见的是,下半年大量补充装备前,俄军都不会有太大的动作。
俄罗斯有俄罗斯的问题,但当下掌握战役主动权的北约和乌军也不可能快速利用手头资源结束战争。巴赫穆特战役的血腥程度和上万名赴死的瓦格纳,让北约重新审视了打赢俄罗斯人的成本,下一个巴赫穆特也未必是可以承受的。当下,乌克兰和北约领导不得不计算整个接触线都是巴赫穆特的可能性,并为此做好最坏准备。可以说,本次扎波罗热进攻作战,无论成果如何,都是对于这一推断的一次检验。也因此,乌克兰方面目前付出的损失虽然不小,但是值得的。
北约对于军事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决心依然存在,而且远比任何人想象得大。巴赫穆特战役的失败会促使北约思考破局的方法,并计划进一步扩大战争规模。这次扎波罗热进攻作战,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北约尝试“破局”的体现之一。
但即便有决心,北约面临能力不足的问题。从泄密文件看,北约现在是在进一步动用库存的情况下支持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这些库存消耗过快,而且在俄军新建立的打击手段下较为脆弱,想要依靠10000发海马斯和300万发155毫米炮弹赢得俄罗斯,已被证明是过于乐观,何况现在的北约很难再掏出两万发海马斯和大几百万发炮弹。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后续乌军炮火密度判断,如果乌军的炮火密度无法持续一个星期,那么基本上乌军的进攻是不可持续的,需要进一步囤积更多力量才行。
除了纯粹的数量,乌军还需要质量上的优势。想要在俄军防守态势下赢得战争胜利,北约需要帮助乌军建造更好的体系以打破俄军的打击链条。北约体系相对于俄罗斯来讲,最大的优势是航空兵体系和防空反导体系,北约的空地弹药库存依然庞大,同时航空兵的介入能破解很多俄军长期依赖的战术战法。
陆军机械化部队说到底还是陆军机械化部队
如果北约真打算通过扎波罗热劈入作战赢得战争,笔者认为那就需要在乌军20个旅现有基础上再提供10-15个机械化旅的装备和更多破障设备。同时,为了配合这些机械化旅,北约至少要在前线投入200架以上的战术飞机和配套的防空雷达支援体系破解俄军空天打击体系。这一切还要建立在北约提供超过第一阶段的弹药和后勤补给上。这样的情况,基本等同于北约直接下场。但我们不要忘了,俄军面对乌军是强势方,面对北约则是常规力量上的弱势方。北约能力一直都在,北约国家有900架F-35,出动200-300架也不是不可想象的。
200-300架F-35出现的乌克兰上空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除了这些原因以外,我们还要计算场外因素。欧陆乃至北约整体都不是世界唯一的中心。很显然,10亿人在欧陆战场上拼死决斗的时候,世界上还有60亿人在场外看戏,甚至因此获利。这场战争显然对所有参与泥坑里互相撕咬的大国都是不利的。
对于北约而言,尽快、尽早解决战争永远是一个最优先的选择,因此需要在最短的时间,用尽可能雷厉风行的手段,军事上解决俄罗斯问题。但这样规模地介入,北约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同时也必须考虑所有的场外因素——无论是欧陆之外的域外大国,还是俄军本身的战略决心。这样的代价需要北约各方反复争吵、妥协、精算,以及北约和乌克兰统帅部的一致决心。可见,此次扎波罗热大反攻甚至可以说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微风。如果北约打算毕其功于一役,对于等待在防线里的俄军而言,才会是真正的考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张轩豪 
-
航行警告:6月11日至18日,渤海海峡黄海北部部分海域执行军事任务
2023-06-10 13:34 -
俄方将应邀参加中方组织的“北部·联合-2023”演习
2023-06-09 16:52 中俄军演 -
英国已无法生产大口径炮管
2023-06-09 16:02 -
台军发现解放军37架军机绕台飞行
2023-06-09 14:49 -
我军首位舰载机女飞行学员有望诞生
2023-06-08 22:05 中国海军 -
美日和台湾地区将共享侦察无人机实时数据?我外交部回应
2023-06-08 21:22 中美关系 -
洪水与反攻:扎波罗热局势如何了?
2023-06-08 20:33 俄乌冲突一周年 -
俄军用巡飞弹击毁了乌军“最先进雷达”
2023-06-08 18:45 俄乌冲突一周年 -
朝鲜少年团在成立纪念日向人民军赠送火箭炮
2023-06-08 15:29 -
日防卫省:中俄轰炸机编队进入太平洋,“推定”大量战斗机护航
2023-06-08 15:29 -
中俄第6次联合空中战略巡航现场视频发布
2023-06-08 11:48 长空铸剑 -
戴明盟已任南海舰队航空兵部队司令员
2023-06-07 22:36 中国海军 -
哈防长:哈武装力量只在联合国安排下参与维和任务
2023-06-07 17:31 -
中国海军舰艇从日本海返回东海
2023-06-07 17:23 -
中俄两军完成第6次联合空中战略巡航第二阶段任务
2023-06-07 16:00 中俄军演 -
日防卫省:中俄轰炸机编队从日本海进入东海
2023-06-07 13:44 -
俄国防部公布“击毁豹二视频”但……
2023-06-07 11:15 俄乌冲突一周年 -
他建议每个台湾家庭拥枪,汪文斌:不要拿台湾民众当炮灰
2023-06-06 20:25 两岸关系 -
澳大利亚考虑将40余架退役“大黄蜂”援助乌克兰
2023-06-06 16:43 -
伊朗公布自主研发高超音速导弹
2023-06-06 15:15 伊朗局势
相关推荐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10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3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308最新闻 Hot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