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世骏:记一次与“乌托邦终结”有关的多国之旅
关键字: 乌托邦终结多国旅行柏林墙柏林墙倒塌昨天(25日)早晨8点14分离开慕尼黑,经过奥地利(沿途风光极佳,但一入南斯拉夫境内却是另一世界)晚上6点钟后到达南斯拉夫西南部城市Zagreb,我利用换车间隙去街上看了看,买了几张明信片,换了点南斯拉夫第纳尔(100克朗=124148个第纳尔,简直是天文数字!),晚上9点半上车,今天早晨6点40分左右到达Sarajero(瓦尔特保卫的城市),又转乘7点半(实际8点半开),于11点半到达Kadeljevo,然后又乘12点半的汽车,于2点半到达Dubrovnik——一个集海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化生活设施于一身的非常非常漂亮的城市。我的房子正对大海,与一保加利亚人合住,很舒适。下午洗了一个澡之后便去散步、闲逛,一路走,一路赞叹不已。我要在这里住好久,详情下几封信再告诉,你先看明信片再说。我在哥本哈根、慕尼黑都给你寄过明信片,不知收到了没有?这封信中我把我到过的另外两个城市——汉堡、Zagreb——加上Dubrovnik,一共三张明信片夹在信封中。……
在杜布罗夫尼克,我与一位叫斯蒂芬的保加利亚青年住在同一个旅馆房间,见证了传说中的保加利亚人点头表示“不好”、摇头表示“好”的特点。我从网上查到,这家Hotel Lero现在还在;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带着妻子一起去那里住几天,因为那时我急切地等待着怀着双胞胎、即将临产的妻子的国内来信,而旅馆大堂服务员每天听完我问“Any mail for me?”(”有我的邮件吗?”)后,总是笑眯眯地回答:“Maybe Tomorrow? ”(“也许明天会有信?”)
在杜布罗夫尼克的20天中,深感在学术活动当中,来自东西方国家的知识分子已经能很通畅地交流。会议的工作语言是英语,来自匈牙利、波兰、捷克、甚至保加利亚的学者与西方学者之间交流几乎没有任何障碍。一位匈牙利女社会学家虽然怀着身孕,也来参加会议,那时正在读德国学者Oscar Negt写的一本中国游记,读完后把它送给了我,让我能通过阅读有特别兴趣的读物来提高德语水平。苏联来了一个规模不小的代表团,为首的比较年长的学者用俄语发言,由别人做翻译。罗马尼亚有人来,但不大与人交流。民主德国没有来人。
相比之下,学术活动之外的活动,东西方学者的差别就比较大了。晚上和周末的活动,基本上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凑在一起,其直接原因是我们口袋里都没有多少hard currency(硬通货)。记得有一个晚上,大家约好了一起去迪斯科舞厅,那是我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在“群魔乱舞”中体验震耳欲聋。在嘈杂的背景音乐中我们扯着嗓门讨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区别,一位俄罗斯学者的话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在市场经济中,商品是supply(供应)的,而在计划经济中,商品是deliver(投放的)的……。我说是的是的,我们那时的学校工会经常发通知说是“组织到”一批水果、水产、电风扇,等等。
古城在亚得里亚海滨,每天我都是沿着海滨,从城外的Lero宾馆走到城内的会场,头上戴着耳机,耳朵里听着卑尔根大学哲学系的英国同事Ralph Jewell 借给我的一个金属外壳的索尼Walkman播放的古典音乐。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于是,听格里格的《皮尔金特》,我眼前会出现挪威的冰川和峡湾;听莫扎特的长笛协奏曲,我耳边会响起亚德里亚海的涛声;《洪湖赤卫队》的乐曲响起,我就仿佛又站到了1976年冬天崇明农场那白雪皑皑的农田”,出处之一就是这段经历。
在杜布罗夫尼克期间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周末的亚得里亚海上游。主办方在黑板上出通知说,周末要有这个活动,资本主义国家来的与会者要出多少钱,社会主义国家来的与会者免费。我在1989年4月8日给家人写的信中这样描述这次海上游:“今天上午九点一刻,坐大巴士到一个码头,坐一艘仿古游艇,在亚得里亚海上游弋了大半天,其间还上两个小岛散步和野餐。其结果是:四点半回到码头时,没有一个人觉得快活——人人都觉得遗憾,因为他们必须离开这艘船,必须上岸,必须结束这marvelous day!”
在游船上,我与波兰华沙大学一位做数学哲学研究的青年聊得很多,发现虽然中国和波兰相差那么大,但我们都结婚之后没有自己的住房,都住在岳父母家里(我婚后住在教工宿舍,出国期间妻子住在娘家)。但我们同时也都承认,与我们的大多数同胞相比,我们这一代人还是很幸运的。这位波兰朋友几个月后将去剑桥工作一段时期。在1989年5月18日写给系里一位老师的信中,我这样写道:“有一次我们谈到我们的父辈,都觉得,他们并没有偷懒,可到了老年,依然什么享受也没有;而我们,年纪轻轻,居然能在Dubronik这样的地方开会(这地方连那些来自西方国家的走遍世界的人都赞叹不绝,尤其在一个星期天我们坐一艘仿古游船在亚得里亚海中游弋了一天—您可以想象,不,您难以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种享受!),这简直太不公平了。”
但是,在杜布罗夫尼克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在这里开会、观光确实不错,但在这里做居民,却有理由忧心忡忡。在短短20天当中,我记得邮票价格涨了三次,而商店里日用品的标价,也都是天文数字。人流很大的街上有不少报亭,其显眼处往往放着西欧大城市也不那么放的色情报刊,全不顾小学生在上下学时候会成群结队从这里经过。但在这个国际旅游胜地繁荣景象背后显露出不祥之兆的,还有比糟糕经济和颓废文化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火药味越来越浓的科索沃冲突,以及裂痕越来越大的南斯拉夫联邦各共和国之间的关系。1991年克罗地亚宣布独立,杜布罗夫尼克城遭到了塞尔维亚方面的狂轰滥炸,直到1995年以后才开始逐渐修缮复原。
- 原标题:童世骏 | 记一次与“乌托邦终结”有关的多国之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吴立群
- 最后更新: 2018-11-12 08:07:03
-
一战百年,少女用中文朗读华工信件
2018-11-11 23:42 一战百年 -
土媒曝卡舒吉死前最后一句话:我要窒息了
2018-11-11 21:00 阿拉伯之冬 -
特朗普因雨取消一战纪念,欧美网友炸锅
2018-11-11 18:35 观察者头条 -
法举行仪式悼念参与一战亚洲人 中国大使献花圈
2018-11-11 16:09 -
加州山火遇难人数升至25人 特朗普:大家快撤
2018-11-11 14:45 -
“上车了,坐大巴到中国去!”
2018-11-11 14:33 巴铁 -
特朗普没去参加悼念阵亡美军活动,因为下小雨了...
2018-11-11 11:53 特朗普 -
佛罗里达州将对州长及参议员选举重新计票,特朗普不满
2018-11-11 10:39 美国大选 -
韩国送朝鲜200吨柑橘作回礼
2018-11-11 10:15 三八线之南 -
“沙特和美德法英五国听到了卡舒吉遇害录音”
2018-11-11 10:10 阿拉伯之冬 -
代理司法部长上任2天陷丑闻 特朗普:我不认识他
2018-11-10 19:04 美国政治 -
9人死亡超25万人撤离,卡戴珊、Lady Gaga也逃了…
2018-11-10 17:44 美国一梦 -
第三届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探索“中日韩+1”模式
2018-11-10 16:56 中国外交 -
只能帮你到这儿了!@白宫
2018-11-10 16:14 美国政治 -
外媒:重点是朝鲜和南海
2018-11-10 15:58 中美关系 -
委内瑞拉想从英国运回14吨金条,被拒了
2018-11-10 14:43 拉美左翼 -
3天怼3记者,美媒:都是女、非裔…
2018-11-10 14:35 特朗普 -
-
中国人权报告获一致通过:让我们改旗易帜的政治图谋不会得逞
2018-11-10 10:32 -
赞比亚副总统:反对派煽动对华人排外攻击
2018-11-10 09:55 非洲之窗
相关推荐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13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205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72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8“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