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姆·福迪:西方走向新的衰退,却期望中国崩溃
最后更新: 2022-06-12 09:31:44【导读】 中国的有利形势再次被一些新闻媒体不惜一切代价地寻找负面因素所低估,即使他们本国的情况趋于崩溃了。中国将从这种混乱中复苏,但西方通过他们自己考虑错误的政策,将再次面临衰退。
【文/汤姆·福迪 译/李碧琪】
西方媒体痴迷于对中国经济进行负面报道。原因既有政治上的,也有意识形态上的。看到中国过去 40 年的经济飞速崛起,人们长期以来一直期待和预设这个国家最终“一定”会失败。当代新闻文章喜欢谈论“中国奇迹的终结”,这是一个更广泛的主题。这些过度负面的报道夸大了中国面临的每一个潜在挑战的潜在影响,然后将其推向关于与美国的地缘政治斗争的零和结果。
然而,这种现象远远早于这一点。根植于冷战中的自由主义优越论或“历史终结论”,中国的衰落长期以来一直被标榜为不可避免,并且通过章家敦2001 年的著作《中国即将崩溃》得到了最好的描述,并且现在经常被模仿。但尽管他个人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对于那些出于政治偏见、经常对中国前景不屑一顾的报纸来说,它仍然是一个持久的主题。最近最值得一提的是《金融时报》,它最近几周发表了大量的负面报道,无情地为中国在疫情之下的经济困境喝彩。
当然,现实是中国在奥密克戎疫情暴发导致上海严格封锁的情况下遭受了损失,但可以预见的是,这种情况被西方主流无情地渲染,以引发对整个经济的悲观情绪。在做出这种批评时,各种媒体故意将其与西方的政策对比——其中许多国家完全放弃了对新冠病毒的控制措施,尽管他们继续发生大量死亡事件(美国超过1百万),仍然认为西方的模式是优越的,而且他们的经济前景显然比中国好。动态清零政策不好,让病毒肆无忌惮地传播则是绝妙的。
但这些论点一点都没有过时,特别是因为它们是基于短视主义的(就像西方整体的做法一样),到5月,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不好的征兆。随着全球不确定性增加,多个国家正走向新的衰退,西方经济从新冠疫情中复苏的欢呼声非常短暂。最近,美国GDP意外下降1.4%。然后,随着美联储被迫收紧货币政策以遏制通胀,美国股市崩盘。在大西洋彼岸,一场类似的通胀危机迫使英格兰银行将利率提高至 13 年来的最高水平,并明确告诉公众经济衰退正在逼近。这恰逢乌克兰冲突引发的能源价格飙升。货币供应正在紧缩。
尽管必须考虑战争加剧的不确定性,但这场迫在眉睫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西方对新冠疫情灾难性的短视主义处理,他们因为考虑到经济发展问题,经常试图避免清零策略。这却反过来导致大规模暴发,而且并不一贯地实施长期封锁(非常不受欢迎且实施无效),然后试图通过注入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刺激支付和过度的货币政策来强行促进经济。这是由于需求不足和商业环境恶化,而后造成了通货膨胀的浪潮,给供应链带来了负担。
美国纽约抗议通胀下房租上涨的游行(来源:美联社)
尽管这一战略让西方国家在 2021 年开始复苏,但鉴于此前一些国家经历了GDP的大幅下滑,这种复苏的经济优势被夸大了,而几乎没有考虑到这些国家很快就会“回归现实”,面临前所未有的额外挑战。即使到 2022年5月,很明显大多数国家的年度GDP增长预测都被夸大了。这一波通胀的规模和持续时间是前所未有的,而美国政府多次将其称为“暂时性”,这一误判被证明是一个错误,并迫使政府收紧了他们没有预料到的财政紧缩,造成了意想不到的不利经济后果。换句话说,复苏甚至在完成之前就已经步履蹒跚。
但中国不在这条船上,尽管西方自信必胜。由于中国实行严格、长期和一贯的动态清零政策,旨在通过先发制人地阻止疫情暴发(从2020年到2022年)来维持经济稳定,因此能够不依赖极端的刺激性利率或不得不降低的利率,而维持自然的增长。中国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增长2.2%和8.1%。在没有中断的情况下,它的目标是在2022年达到5.5%。尽管这些政策导致的消费增长相对疲软,但这也抵消了通胀陷阱。因此来看中国的经济前景,是不必制定产生极端风险的经济政策,以牺牲长期增长选择为代价寻求短期复苏的。所以,即使奥密克戎是一个挑战,中国也不必采取极端政策来摆脱这种阻碍其未来增长的局面,而中国银行似乎已经避免了这种情况。
因此,在中国经历动荡的同时,西方相对而言正在进入一场新的灾难。事实证明,2022年是比任何人预期的都要惨淡的一年,但西方对中国自身经济的悲观情绪仍然持续,因为被政治偏见和对中国“不可避免的失败”的痴迷所蒙蔽,未能看到全局。如果中国能够在2022年继续增长,而西方国家采取不稳定的、紧缩与刺激性交替的财政政策,在新的衰退边缘摇摇欲坠,那么这显然是对优势而非弱点的展现和证明。
中国的有利形势再次被一些新闻媒体不惜一切代价地寻找负面因素所低估,即使他们本国的情况趋于崩溃了。中国将从这种混乱中复苏,但西方通过他们自己考虑错误的政策,将再次面临衰退。
(本文系作者赐稿,英文原文见下页。)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谌海滨 
-
上合+RCEP,青岛的新使命是什么?
2022-06-11 19:17 观网财经-金融 -
如何理解美国通胀再创新高?
2022-06-11 16:53 观网财经-海外 -
华为发布十大发明背后:世界知识产权制度为何需要变革?
2022-06-11 16:39 观网财经-科创 -
美国5月CPI同比上涨8.6%,创40年新高
2022-06-10 21:03 美国经济 -
专家:当前情况不同以往,建议尽快向居民发放直接生活补贴
2022-06-10 16:22 观网财经-宏观 -
5月社融增量2.7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399亿元
2022-06-10 16:15 观网财经-宏观 -
刘国恩:警惕疫情带来的不平等,高低学历人群出现显著分化
2022-06-10 16:12 观网财经-宏观 -
四部门发文制止“天价”月饼等现象,坚持月饼大众食品属性
2022-06-10 15:40 观网财经-消费 -
去年新增城镇人口创26年新低,乡村人口70年来首次低于5亿
2022-06-10 15:20 观网财经-房产 -
宁德时代否认“期货投资损失”传闻
2022-06-10 12:52 观网财经-汽车 -
中芯国际:美法院裁决,全部驳回对公司的民事诉讼
2022-06-10 11:16 观网财经-科创 -
英外相抗议赴乌参战英国人被判死刑,被怼:你才是罪魁祸首
2022-06-10 11:14 乌克兰之殇 -
5月CPI同比涨2.1%,PPI涨6.4%
2022-06-10 10:21 观网财经-宏观 -
重复质押,华南华东多个铝锭仓单融资爆雷
2022-06-10 08:58 观网财经-金融 -
陈睿:疫情对B站基本面没有影响,将加速商业化
2022-06-09 22:3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蚂蚁集团:目前没有启动IPO的计划
2022-06-09 20:1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大疆入局,五菱汽车要“上天”?
2022-06-09 19:19 观网财经-汽车 -
证监会:没有进行蚂蚁集团重启上市评估和研究工作
2022-06-09 18:57 观网财经-金融 -
商家促销自救、用户谨慎下单,这届618更理性
2022-06-09 17:3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阿里被曝滚动式裁员,“毕业”后的他们在脉脉里“抱团取暖”
2022-06-09 17:21 大公司
相关推荐 -
星辰大海第二站,天问二号为何选它? 评论 0印度人把抵制矛头对准了这两国 评论 201特朗普准备卖了“美国之音”总部大楼 评论 174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货是侮辱 评论 68沃尔玛准备以关税为由涨价,特朗普威胁 评论 17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准备卖了“美国之音”总部大楼
-
沃尔玛准备以关税为由涨价,特朗普威胁
-
马克龙“搭手示强”,反被埃尔多安“拿捏”
-
他痛批特朗普撒谎“不值一驳”,“令美国人民蒙羞”
-
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货是侮辱
-
面临高关税压力,越美完成首次线下部长级磋商
-
台“邦交”危机再起?“不意外,转向或已近尾声”
-
“船、箱双双告急!两个月后更糟了”
-
克宫:“普泽会”有可能,只要…
-
小米汽车回应“部分SU7前保险杠形变”
-
恶意传播涉刘国梁不实信息,杜某川、汤某被处罚
-
韩船企利润大增,中国被撼动?
-
美军高官急眼:中国在拉美居然整了10个,没人管…
-
无法一一谈判,特朗普放话:将被单方面加税
-
湖南怀化舞水河近期出现大量死鱼,当地回应
-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白宫急了:这是政治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