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文林、张宇燕等:待中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世界也将迎来新秩序
关键字: 美国大选美国代议制特朗普西方民主世界格局和未来美国政策可能的走向
特朗普当选,是具有必然性的一次偶然事件,决定它的因素是复杂的。美国正在发生的经济、政治、社会与上层建筑的变化,其中有稳定的部分,也有正在动荡部分。这里有我们知道的美国,也可能有还不很了解的美国。由此带来的政策取向将会怎样?这要从多角度、多层次看,不要急于下结论。
美国维持世界霸主地位的目标不会变
学者们指出,不管哪一届美国政府,维护其世界主导地位的战略目标不会变。特朗普同样会坚持美国价值观念优越论、制度优越论,美国利益第一,以及冷战思维、零和思维。其对外政策方面,包括军事力量、盟友体系、金融等几大传统要素不会有大变化。美国不可能回归孤立主义。特朗普上台将带来内外政策的调整,但不可能是颠覆性的。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与中国在根本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根本分歧。两国意识形态的争论不会实质性减少。美国要增强军事威慑力,对华经济遏制可能进一步加强,两国经济利益的争端可能更多、更直接。
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各方面社会管理比较完善;自我反思,自我纠错性也很强。美国的精英阶层有很强的国家意识,对本国的文化和创新能力依然有很强的优越感。所以,对美国全球地位的影响和作用依然不可低估。对此我们要有清醒判断,不能自我估计过高。
美国新政府班子的政治倾向
特朗普作为共和党参选人赢得了大选,目前美国政府、议会甚至高等法院都由共和党控制,这是1928年以来从没有过的情况。特朗普政府将会体现共和党一贯保守的立场。
从各方反映的情况,特朗普及其顾问班子的意识形态倾向:强调白人族裔的利益,倾向右翼的平民主义和较极端的犹太基督教文化;强调个人服从美国传统的价值观,反对精英主义;反对移民;反对大政府、高税收;反对共产主义,反伊斯兰,亲以色列。他已经任命的主要顾问也多为右翼人士和对华强硬派人士。
全球化困境和逆全球化趋势
黄平认为,2008年金融风暴的影响仍在蔓延,甚至比“9.11”事件对资本主义核心结构体制的冲击还要严重。出现了“逆全球化”潮流,一些国家纷纷向内看、向内收,更看重本国经济,关注本国就业。很多国家的人民大众,在全球化中没有得到收益,甚至利益受损,贫富悬殊拉大,特别是亚非拉多数地区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持续动乱,很多民众沦为难民。邓小平同志讲,“用和平来解决东西方对峙,用发展来解决南北差距”。现在南北差距更大了,非洲穷、中东乱、拉美远。
张宇燕认为,说出现“去全球化”趋势,不如说“再全球化”,实际上是重新制定规则。全球化的本意是提升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度。相互依存度仍在提升,但全球化并不是有利无弊,现在进入了一个崎岖路段。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不会变,但必然进行调整。这个判断对我们制订对外战略、国内战略至关重要。
经济政策的倾向
专家们指出,首先要注意特朗普的反全球化倾向。在他看来,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在经济方面最大的竞争者,美中贸易减少了本国就业机会;批评达沃斯论坛是西方和北京少数精英合作主导“全球化决策”。这和英国“脱欧”相呼应,形成“逆全球化”趋势,带有很大的示范性。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可能越发碎片化。
也有专家指出,目前各国贸易保护主义都在抬头,美国经济“向内收”是必然的。黄平认为,特朗普高调主张贸易和投资保护政策,如主张退出TPP,对中国征收40%以上的高关税等。中美经济关系作为两国关系压舱石的那个时代过去了。他的国内经济主张基本属于共和党范畴,反对民主党的社保,医疗政策方面,但和共和党建制派也有不少分歧。
对外政策的倾向
在国际战略方面,特朗普强调能力要和战略意图对应,反对战略透支,倾向于让地区事物更多由地区国家自己承担,如要求日本和韩国更多承担亚太防务成本。
关于中美关系,总的看双方的安全互疑在增加。美国肯定继续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从地缘政治、安全、经济利益及综合影响力角度看,亚太地区无疑是21世纪重要地区,美国绝不会放弃。但是在处理问题的手法和轻重缓急方面,可能有所调整。美国将会重振军力,加强海空军建设,保持总体军事优势,加大投资武器的研发,抢占技术和军事的新高点。
怎样看特朗普的竞选承诺
有学者认为,从特朗普的行事风格看,他会认真对待他的竞选承诺。美国内外政策必然调整,因为特朗普上台这个事件反映了美国社会的整个社会基础的变化。
但是,不仅要看特朗普的竞选承诺,也要考虑到多方面力量的牵制,他个人的能力和做事方式。特朗普对于奥巴马内外政策的否定言论相当多是原则性的、系统性的。作为政策兑现,他受到政治体制、利益集团的约束都很多,大量的不认同、或者不同心,这都决定了特朗普所实行的政策和他竞选言论会有相当大的差别。特朗普胜选后已经在悄然改变一些竞选言论。
历届美国总统新上台,都试图否定前任签的国际贸易条约。但这些协定在修改以后最终获得通过,因为个人的政策取向和原有权力体系的政策惯性之间必然存在矛盾。据美国政治学界的统计,历届美国总统在竞选中的承诺和兑现的比例,平均是73%。更何况美国面临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是多年积累的,不太可能通过换一个总统得到解决。
因此,未来美国政府决策有诸多不确定性。特朗普要完全实践自己的承诺,客观上很难。
深刻变化的世界需要中国的声音
汪晖指出,目前,全世界并没有形成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的政治组织形式,在亚非拉等边缘地区,新兴的政治经济关系没有在全球政治经济秩序中获得表达;少数发达国家对技术,金融,资源,传播渠道的垄断,以及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垄断依然存在。这个结构不改变,全球化就一定会有逆全球化、反全球化或者是各种失序的状况。矛盾的激化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而中国的变化,金砖五国等的出现,“一带一路”的出现,面对的将是维持着原有的霸权性世界秩序的若干正在松动的部分。在这中间,中国起的作用是最大的。
我们要争取在平等的状态下进行资源的开发,让不同的群体共享,打破原有的霸权,要参与国际重要事务,在国际舆论中要有自己的价值观的位置,至少在舆论上构成对霸权国家的限制。现在西方媒体明显占有绝对的霸权,我们应该考虑形成自己的话语,来组织对它的批评,提出你所想象的世界秩序,对自己行为的价值指向,提出未来的一个态势。
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今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世界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因此风险、危机、黑天鹅和黑马出现的频率增加,金融、安全、制度面临的风险也会加大。30年能够磨合出一个新的世界秩序,正好与我们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在时间上同步交叉。这30年中间确实就会有很多不确定性。
在世界格局中,中国正处于上升期。中国对“一带一路”和亚太经济合作的倡议顺应全球化总体潮流。中国发挥的作用会更大,影响力也会扩大。我们走的路是对的,要有这个自信。最重要的是固本强身,做好自己的工作,把中央的国内外两方面既定政策贯彻下去。面对国际局势,“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原标题:从总统大选看美国的变化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13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176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1“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7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