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文林:土耳其经济私有化的后果及教训启示
关键字: 土耳其私有化经济私有化改革红利新自由主义中等收入陷阱近三十年来,土耳其一直将全面私有化作为实现经济繁荣的“主要法宝”。表面看,这一政策令土耳其受益颇多:土目前是“展望五国”和G20成员,经济总量排世界第十七位。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私有化政策引发的恶果严重而深远。2013年5月底以来因马克西姆广场改建引发的持续抗议,不过是土耳其私有化政策负面效果的冰山一角。土耳其发展之路的经验教训值得汲取。
一、土耳其通过全面私有化释放“改革红利”
20世纪80年代,主张自由放任和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风靡全球。当时,英国撒切尔政府、美国里根政府均大力推行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西欧国家还将引入市场改革作为入盟必要条件。1受此思潮冲击,土耳其成为最早一批实施新自由主义的国家。2在此之前,土耳其奉行进口替代战略,1927年曾专门颁布《奖励工业法》,借助政府力量推动经济工业化。到80年代时,土耳其国有企业已占据整个经济的半壁江山。31983年厄扎尔上台后,经济发展战略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4主要政策包括:国有企业私有化、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推动国际自由贸易等。5
从1984年到2001年的17年间,土耳其私有化进程缓慢而有限。这一时期主要有两大制度性措施:一是l994年制定《私有化法》,为经济私有化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建立了专门的私有化高级理事会和私有化管理机构。6
从2001年开始,尤其2002年埃尔多安领导的正义发展党(AKP)上台执政后,土耳其私有化进程明显加快。2003年5月18日,埃尔多安政府启动“土耳其私有化战略”,将几乎所有剩下的国有资产都列入私有化或拍卖行列,国有企业涉及能源、交通、银行、工业、烟草、桥梁等领域,社会服务机构包括卫生、教育、住房等等。7据统计,从1985年到2009年底,土耳其共有270家公司、l03家机构、22家未建成企业、8个收费高速公路、2座博斯普鲁斯桥、1家服务单位、524家不动产和6个港口的国家股份被私有化。私有化收入由此大幅增加(详见下图)。据统计,1986-2003年的17年间,土耳其私有化收入加起来只有80亿美元,但2003-2012年的9年间,土耳其私有化总收入已达535亿美元。82004-2010年土耳其私有化收入占私有化全部收入的80%左右。9埃尔多安政府已表示,2013年土耳其还将加速各行业私有化进程,计划出售的国有资产包括电信、化工、银行、钢铁、体彩、热电等领域。同时,电站、桥梁、公路等基础设施的私有化进程也将逐步推进。2013年前五个月,土耳其私有化收入l4.62亿美元,还有47个大项目正履行私有化审批程序,涉及金额90.33亿美元。
表一:埃尔多安政府上台前后私有化情况对比。10
截止目前,土耳其政府己完全从水泥、畜牧饲料、乳制品、林业、饮食服务、石油分销行业退出;旅游、钢铁、纺织、海运和肉类加工行业中国有股份50%以上已被私有化。同时,电力、通讯、银行、石油、烟草、盐业、航空、港口、高速公路等公共基础性行业均被私有化,或面临私有化命运。考虑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转向强调国家干预,土耳其逆势而动,继续高歌猛进地推进私有化战略,这种情况在当今世界实不多见。
二、全面私有化使土耳其发展之路越走越窄
表面看,大规模私有化给土耳其带来不少“改革红利”:从2002年正义发展党上台到2011年,土耳其GDP年均增长5.2%,高于l990—2000年的4.3%,以及l980—1990年的4.6%。11按GDP计算,土耳其已成为世界第l7大经济体。——正是这种表面的经济成功,持续强化了土耳其政府对市场教条主义的偏执信仰。12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土耳其经济私有化释放的红利短暂而有限,由此带来的问题则深重而复杂。
首先,私有化并未提高经济效率,反使国家发展潜力被提前透支。土耳其政府矢志推动私有化,逻辑前提是认为私有化有助于明晰产权,提高经济效率;自由市场将导致更快地发展,更大地繁荣,甚至更加平等。但这一前提本身就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卡尔·波兰尼在《大转型》一书中开宗明义指出,自发调节的市场从来没有存在过,“自发调节的市场的理念是彻头彻尾的乌托邦。这样一种制度不能存在于任何时期。”13无论是封建社会时期的行会制度,还是后来类似东印度公司那种特许经营制,以及现在常见的配额制和关税制度,都意味着没有哪个时代存在纯粹的自由市场竞争。相反,不完全竞争和某种程度的垄断,反而是多数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常态现象。从理论上说,自由竞争很容易导致平均利润率无限趋近于零,使各企业为了更多获利而谋求出现不完全竞争状态,这是因为“利润来自不完全竞争而不是完全竞争。”14从客观实践上,即使放任自由竞争,结果往往导致生产和资本集中,当生产和资本集中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某种程度的行业垄断。尤其在那些具有垄断或公共事业性质的行业(如电力、交通等),更不可能自动产生竞争和效率。私人资本试图控制垄断性行业,正是为了获取这些行业凭借垄断性地位获得的垄断利润。赫德森指出,主流经济学家和主流媒体大力推动私有化,说辞是这些公司部门缺乏效率,而事实上他们的目的是看中了其垄断租金。私有化不过是国际金融资本的一场攫取垄断权和租金的运动,而不是为了提高效率的运动。15因此,指望通过私有化,尤其是公共和战略性行业私有化提高经济效率,完全是缘木求鱼。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英美贸易协议这项‘毒丸’条款,中方狠批” 评论 108“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国打了个样” 评论 119“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77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238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91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