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孟:带着脚镣跳舞——一个村医的故事
关键字: 乡村医生村医赤脚医生村卫生室医患关系基本药物制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有些基药不能报销。这个问题梁医生觉得很奇怪。比如甲硝唑本来就是基药,但是村医使用了之后却不能在电脑里面勾选,所以没法报销。但是在订购的时候却没有问题。说明这个药品是基药但是没有纳入到报销范围之内。这个情况太复杂,很多村医都不是很清楚。所以白白用了很多不能报销的药品。现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药品目录繁多,搞得不仅老百姓看不懂,很多专业人士都看不懂。其实,基本药物制度,以及其他方面的药物使用目录和规定,要真的适应农村实际,就一定要制定的比较简单易懂才好。太高深的规章制度,不仅农民看不懂,很多村医也看不懂。这其实也是一种官僚主义。
五、“鸡肋”还是“香饽饽”:村卫生室里的中医和中药
中医药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中医,一个是中药。现在在农村使用中医药的情况很少了。梁医生以前学过中医药,但是没有具体实践过。最近由于国家在提倡中医药,所以她也开始学习和实践了。比如电疗、刮痧等等疗法。开展中医服务的设备都是由外面的一些公司发的,据说是县中医院集中采购的设备。这些中医治疗方法都是村医在中医院学习的,方式和标准都是中医院制定的。
农村的中医药事业将何去何从?(图为锦和镇官村田代孝医生的卫生室)
目前来看,中医还有点儿市场,中药在农村则十分危险。中药其实梁医生也会的,但是由于中药的管理太麻烦了,所以她很少使用。每次买中药材就是一大包,但是却又用不完,用不完就会过期,白白浪费,所以她一般是给病人开方子,让病人自己去抓药。或者就是帮助病人抓药,一并治疗。对于中药收费,现在政府有规定。
现在农民主动要求看中医的不多了。很多时候都是医生提出建议使用中医疗法或中药的。大多数人都希望用西药,因为西药好得快,不耽误功夫。农村人讲究实际,平时要忙着干农活,就是不忙也总是不想随时拖着个病,于是得了病就很想快点儿好,越快越好。这个观念还很根深蒂固,农村人对于得了某些病要慢慢养的观念还难以接受。而中药则比较慢。对于日常的感冒发烧、肺炎等等,一般都是用西药。农民往往也会主动要求医生开西药,甚至输液。而对于慢性病等,其实医生还是比较偏向于使用中药。
六、村卫生室其他情况简介
(1)开支
村卫生室现在的开支主要包括:
1、房租。每年2200元。每年一次性付清。
2、材料费。需要几千元,但是没有仔细算过。包括输液管、针剂、碘酒、棉签等。
3、宣传栏用纸等。由卫生院来做,但村医每年需要上交200元左右。
4、处方签、记录本、门诊日志、发票等办公用品。不好计算具体金额。
5、固定资产。
1)办公桌是梁医生自己买的,当时乡政府搬迁时低价处理的。
2)电脑是卫生院发的,因为要搞公卫和新农合。
3)药柜、推车也是由卫生院配发的。
4)桌椅板凳则是村医自己私人的。
5)高压锅是卫生院的,但是现在基本上不用了。因为都是用一次性注射器了,不用煮针剂了。
6)喷雾器也是卫生院的,但现在也是基本不用了。因为喷雾剂是病重的时候才会使用,但是现在病重的话一般都送到大医院去了。主要是交通方便了,农民的健康保健意识也强烈了。
7)胎心仪是卫生院提供的,主要是做公卫服务用的。
8)执业证书交钱是村医自己出的。但需要村委会盖章。
而村卫生室的法人代表是梁医生自己,既不是村委会主任,也不是卫生院。
梁医生在简陋的隔间里给病人配制注射药剂,旁边是推车,下面是医疗废料箱
(2)出诊和夜诊
也会有出诊的情况。比如老人或者孕妇。他们走不了了,村医就需要上门出诊。但与以前比,出诊很少。出夜诊也有,但是更少了。一方面是因为交通方便了,二是因为自己是女医生,晚上出诊还是不安全的。所以除非很近,或者有人接送,梁医生才会去出夜诊。今年她就去出夜诊一次。那是病人的儿子有车接送她才去的。这还要幸亏她在卫生室住宿。
遇到农民行动不便或紧急情况,村医背起小药箱就可以出诊(图为田代孝医生的小药箱)
(3)问题
梁医生认为,现在村里卫生工作的主要问题就是限制太死了。国家政策目的是好的,但是条条框框太多了,限制医生没办法伸展开手脚。对于农民来说,省钱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农民不出家门就能把病治好。梁医生反复说,对农民来说,在家治病,必然是最廉价的。这一点很关键。对村医来说,有些村医感觉到限制太多,就不干了。村医收入低,风险却很高,压力还很大。条条框框太多了,这也扣钱那也扣钱,最终到村医手里就没有多少钱了。每天村医却都要坐在卫生室里,收入比不上别人打工的。所以有些医生就不干这一行了。在基本药物制度下,医生使用药品不很方便了。但是又要给村民看病,所以用药只能偷偷摸摸的,但毕竟心理还是很有压力的。万一被抓到了,不仅要被罚款,而且面子上也不好看。所以很多医生只要有点出路,或者生活有保障了,就不干这一行了,乡村医生的流失很严重。
现在社会风气也不好。医生治病,治好了,病人会觉得这是你应该做的。治不好就要闹事。不治吧,别人就会说你见死不救。反正医生怎么做都不让人满意。医生缺乏尊严感。
【案例一】
有一个病人,本来是在县人民医院的一个分院动手术,然后又被转移到了怀化市人民医院,再后来又回到了县人民医院。但是这个病人就骂县人民医院的医生,说医院的医生技术不行。好在那个医生脾气很好,只说我给你治好就是了。其实医生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案例二】
岩门镇有一个医生,接到一个重病患者。他不敢接收,于是就建议赶紧到县医院。没想到这个病人没有去县里,而是回家了,于是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实在是撑不下去了,就赶紧往县医院跑。临走之前,病人家属求这个医生说,无论如何先给点药稳定一下病情。于是医生就给他开了一粒药。没想到还没送到县里,病人就死了。于是这一家就转过头来说是这个医生治死了病人,要求赔偿。旁观的人都说,这家人不讲道理;医生开的是药,又不是毒药;就算是毒药,吃一粒也不可能就那么快死掉了。但是最终这一家人大闹,为了息事宁人,医生也没办法只能赔钱。这件事让很多医生觉得心凉,对这样的情况就更不知道怎么处理了。
【案例三】
据说还有一个人,他已经病重了。快死的时候,他的家属说赶紧把他送到医院里去,死在医院就可以要求医院赔钱了;怎么样也要死在医院。梁医生说,以前医生给孕妇接生,很多家属都会给医生吃糖果什么的,以表示感谢。但是现在呢?家属以为这是你医生该做的事情。而且你这里还不要出事,出了事家属还要找医院和医生的麻烦,更不得了。
所以现在这个社会风气,已经不是说医生给别人治病做好事希望得到别人的感谢了,而是转变为医生治病之后还要防着别人不要害他了。梁医生无奈地说,“我即使是做好事,现在也不求别人谢我,只是防着别人不要害我就行了”。医生和患者之间关系紧张,导致医生压力大,但这并不是一直就如此。之前好像没有这么大的压力。梁医生回忆起自己当初刚刚当医生时抢救的那个病人,觉得很感慨。说那个时候自己胆子也大,什么办法都敢用了。最后把人命给保住了。别人现在都还很感激她,而且也因为这个事情使她当时远近闻名。但要是放在现在,她肯定没有之前那么大胆了,那么估计那个病人可能就没得救了,而她也不会得到家属的感谢和乡亲们的认可了。但是这个社会风气的改变也是大家都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实情况都是很多医生年纪越大胆子就越小,但这也是很无奈的事情。
总之,通过与梁医生的交流和学习,大概可以管窥当前当地农村最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村卫生室关系到农民最初级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因此,国家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高度的重视这项工作,并依照农村的实际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为农民和村医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和便利。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美国全球封杀华为昇腾芯片?“无理且自大” 评论 223“特朗普最大的中东外交豪赌” 评论 57拿错剧本?特朗普在沙特演讲:美国不再说教了 评论 193脑洞很大!前北约秘书长:新组织D7,可对付中美 评论 486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