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孟:带着脚镣跳舞——一个村医的故事
关键字: 乡村医生村医赤脚医生村卫生室医患关系基本药物制度四、想说爱你不容易:基本药物制度对村卫生室的影响
现在国家要求村卫生室使用基本药物。但是基药制度不完善,很多药进不到货。但别人到村卫生室里来,你没有药也说不过去,村医总是要以病人的治疗为主,所以也存在使用一部分非基药的情况。比如扑尔敏和止液敏,都是比较常用的药品,但都不是基药。农民又需要,所以只能偷偷地用药。
基药制度不完善,村卫生室药品越来越少了,村医用药也不方便
现在村卫生室里面打屁股针的药都越来越少了。但是别人到你这里来,就相当于是信任你,你一点儿小病都治不了,对医生的影响也不好,会影响到村医在村民眼中的形象。有时候,还需要使用肾上腺素的,但这也是非基药。问题是别人要是出血了怎么办呢?在农村干活,哪有不出血的情况呢?出血是很常见的事情。没有肾上腺素,出血比较大的时候就没办法。在农村哪有没有外伤的?过敏也很常见,关节炎也是很常见的,但是针对这些疾病的药品都是非基药。这说明基药制度还很不完善,还需要从最基层的需要上多考虑。
再比如,钙片也是非基药,但是病人、尤其是老人病人到大医院或者药房里买的钙片又太贵了,所以卫生室里也只能偷偷地卖钙片。由于没法监管,这些钙片的质量其实是更没有保障了。还有一种专门治疗“跳经”用的药品,乙烯雌酚,现在也不是基药,所以对于这些病,本来可以治疗的,但是因为不是基药所以不允许用,于是就没法治疗了。村里的医生“有枪没有子弹”,造成老百姓看病和村医治疗的不方便,这是基药制度造成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很多基药基本就买不到。梁医生说她每次勾选了很多的药品,但多半都是拿不到的,配送不来。到后面干脆就不进这些药了。所以村卫生室里的药品越来越少,哪里还能够基本满足农民的用药需求?现在整个卫生室的药品加起来也就70-80种,能治什么病呢?之所以配送不来,有些是因为药品太便宜了,还有的则是因为药品太贵了。
村医进要难。梁医生有一次勾选了25种药最终却有近一半的要没有配送
村医的收入也是一个问题。电视上说是保证村医每年有3万元的收入。但是实际上每年也就几千元。而且东扣西扣,再加上自己的成本投入,其实就基本上没有了。每个输液器要0.6元,每个注射器需要0.2-0.4元,这些都是耗材成本,还有棉签、碘酒、房租等等。还不要算上自己的人力资本。所以,那5元里面根本就不是实际上的纯收入。对于村医来说,除非病人比较多,这样的话还能够维持生活。要是靠政府的补贴资金,那基本上连自己的生活都会成问题,可能还需要家里的支持。靠财政拨款是靠不住的。很多医生都不愿意刷卡,对上面的补钱已经不抱期望了。因为等到上面补钱下来,往往都是扣得差不多了。还不如不刷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村医自己搞,收入反而还有保障一些。
由于梁医生对于治病还是比较有经验了,而且当地的老百姓都比较认可她,乡里乡亲的,大家都愿意到她这里来看病,所以她的门诊量还是很不错的。再加上中医方面还能够有一些收入补充一下,所以还能够维持她的卫生室经营。在农村搞中医项目,严格按照中医院的收费标准是不可能的,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比上面定的标准收费低,因为农民没有那么多钱,很多时候做中医相当于做好事、义务的。
基本药物制度在这里实行了大概有5-6年时间。以前村医都是正大光明地用药,现在用药则是躲躲藏藏偷偷摸摸的,好像做贼一样的。这也让很多医生觉得很没面子,于是就干脆不干了。实行了基药制度,进药很不方便,以前没有实行基药的时候,进药很方便。需要什么就有什么。其实当时和现在进药的地方还是一样的,都是县里的药材公司。但是实行基药之后,这些药不好进了。本来基本药物制度的实行是为了降低农民的看病负担,同时也是为了让村医的收入稳定有保障,从而可以安心工作。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操作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最终不仅没有达到降低农民看病负担,而且也没有让村医更加安心工作。而公家的钱却花了很多。大家都吃亏了,都不满意。这个结局是之前大家都没有意料到的。
梁医生说,对于农民来说,要想降低农民的看病负担,最关键就是要让农民能够在家门口看病。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农民的看病负担。至于其他方面的办法,最终都是不靠谱的。本来村卫生室能够看好的疾病,现在因为基药制度不允许用药了,于是村卫生室看不了这些病了,只能迫使农民到远一点的地方看病,这无疑就加重了农民的看病负担。在村卫生室,不仅距离近,而且价格低廉。到了大医院,不仅距离远了,而且费用也高了。大医院里,钱就不是钱而是纸了。这样农民的负担怎么会减轻?本来在村卫生室几块钱就解决了的,在大医院就很贵很贵。
梁医生说,要想降低农民的看病负担,最关键就是要让农民能够在家门口看病
现在的药品政策,要求村卫生室不能私自购药。需要每月向卫生院报表,每个月都要交处方和月报表。其中,单个处方要求不能超过5种药,单张处方的抗生素使用不能超过两类。村卫生室上报到乡卫生院,然后由乡卫生院汇总采购。但是这个过程中,经常出现信息错误的情况。比如需要100盒,最终却变成了10盒甚至1盒;比如本来要颗粒最终变成了胶囊的等等,这种情况很常见,村医也是没办法,只能等着下次进药。卫生院的工作不认真,村卫生室没办法。对此卫生院也有苦恼,因为人手不够,哪有专职人员给村医服务呢?
正是这些因素,考虑到村医的首要任务是治病,所以很多卫生室都有非基药。对此,卫生院其实并不是不知道,但也确实考虑到村卫生室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检查的时候往往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被上级发现或者外界曝光,只要自己来检查的时候没有抓住现行,也就放过算了。所以很多村医都把自己的非基药放在卧室里,有的甚至藏到了床底下。以我在湖北、浙江、湖南等地的调查,发现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其实非基药也是从药材公司进的,大家基本上都是就近原则,一般不会找远的药材公司。而且长久打交道,相互之间很熟悉,村医还可以向药材公司赊账,这样村医的压力也小一些。配送公司一般送到卫生院,由于大池村卫生室比较偏,所以梁医生也不好意思让别人送过来。于是就委托她的丈夫路过卫生院的时候顺便把药品带过来给她。等到自己有钱了,就把赊欠药材公司的钱给人家还上去。
与此同时,也有老百姓赊欠卫生室的钱。因为都是乡里乡亲的,有些农民实在是一时拿不出钱了,于是就让医生先通融一下。一般人还是会及时还上的。但也有极个别的人久而久之就有了侥幸心理。但这样的人故意欠钱不还,村里人和村里的舆论也都会针对他的。所以这样的人很少很少。一般老百姓都是能够及时还钱的。赊欠都是因为一时手头紧张。
现在有点麻烦的是卫生局的钱总是不能及时拨付到位。刷卡补钱不及时,医生的资金压力就会比较大。以前是由卫生局把钱打到卫生院,然后再由卫生院打钱到卫生室。这个模式后来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卫生院很有可能扣住这笔钱不发,有时候甚至就是用在别的地方去了。这引起了村医的强烈不满。后来改了,变成由卫生局直接把钱打到卫生室的账号上。这样就基本上避免了被挪用的问题。但是这个模式也存在问题。卫生局拨钱也往往不能及时到位,因为程序比较复杂,需要走程序。这样的话,一般都是需要延迟两个月左右时间。梁医生每个月大报账金额大概是1000多元,病人多的月份可以达到2000元。积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对于村医来说往往就会十分窘迫。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美国全球封杀华为昇腾芯片?“无理且自大” 评论 223“特朗普最大的中东外交豪赌” 评论 57拿错剧本?特朗普在沙特演讲:美国不再说教了 评论 193脑洞很大!前北约秘书长:新组织D7,可对付中美 评论 486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