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鲁郑:缅甸的民主试验能成功吗?
关键字: 缅甸缅甸大选昂山素季民盟中产阶级西方民主缅甸民盟西式民主缅甸选举曾在冷战后预言西方的制度模式是人类最高、最后发展阶段的福山,在今天却说出这样一番感叹:“21世纪第一个十年则出现民主衰退。参与第三波民主化的国家中,约有五分之一,不是回到威权主义,就是看到其民主制度遭遇严重侵蚀”(《政治秩序的起源》,第4页)。
不过,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曾出现短暂的回光返照般的“阿拉伯之春”。但随后呈现给世人的则是埃及的军事政变、利比亚的无政府混乱、叙利亚和也门的内战、沙特组织的联军对巴林的镇压以及空前规模涌向欧洲的难民。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当东南亚国家缅甸举行历史上第一次公平、公正选举时,全球包括西方都显示了少有的冷静。美国虽然对缅甸的变化极为欢迎,但表态却极为谨慎。其主管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拉塞尔(Daneial Russel)称,缅甸经历了50多年的军政府独裁统治,一场选举并不能重建民主。白宫发言人厄内斯特(Josh Earnest)更表示现在谈美国对缅甸的政策变化,还“为时过早”,也不会解除或减少对缅甸的各种制裁。
显然,民主化后的缅甸究竟走向何方,是如同韩国、台湾一样,还是会重蹈泰国、埃及、乌克兰等国家的覆辙,对世界来说仍然是个巨大的问号。
尽管被奉为“民主之母”,但昂山素季显然有更大的野心
今天的缅甸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人均GDP刚过一千美元,基础设施落后,社会贫富差距很大,城市化率只有30%左右。其腐败程度全球倒数第二,仅好于无政府的索马里(随后则是年轻的民主国家伊拉克和老牌民主国家——民主了两百多年的海地)。更严重的还有激烈的民族冲突和国家认同挑战,各方内战长达几十年。
应该说,缅甸之所以走向民主,是因为实行了五十多年的军政府模式的失败,是希望通过民主来解决自身的问题。然而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表明,民主和促进经济发展并没有相关性,倒是经济发展之后再实行民主,则往往更为稳固。也就是说,对于成功的国家而言,民主不是经济发展的因,反而是它的果。
人类迄今为止的历史有“两个凡是”规律:凡是成功走向现代化的国家或地区,都是在工业化完成之后才实行普选民主的,无论老牌的民主国家英法美还是后起的韩国、台湾;凡是工业化完成之前就实行普选式民主的,没有一个成功的,不管是印度、菲律宾还是众多非洲国家,都是如此。当然,也有新加坡实现现代化后仍然一直坚持自己东亚特色模式的。也就是说实现工业化并非走向民主的充要条件。
显然,没有人会指望缅甸来打破世界近代以来已经证明了的铁律。原因也不难理解,虽然任何国家都可以搞普选民主制,但民主制度要想良好运转是有许多前提条件的。比如成型的国家制度,中产阶级为主体,良好的法治体系。西方就是先有法治后有民主的。但缅甸大选结果还没公布,民盟领导人昂山素季就已经声称:“如果民盟获胜,我的地位将会高于总统”。“民主之母”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人。
这里需要多说几句的是中产阶级。自从摩尔在《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中提出“没有中产阶级就没有民主”,它就成为西方民主化理论的金科玉律。确实,一个国家如果中产阶级占少数,由于害怕被穷人瓜分财产,反而倾向于反对民主。这就是泰国80多年的民主悲剧和闹剧的根源。在泰国城市中产阶级,构成了民主的反对力量。因为泰国的中产阶级占人口的30%,他们提出了极端荒谬的政治主张:70%的国会议员和官员靠任命,30%的靠选举。
今天的西方,民主之所以遇到挑战,从外部讲是中国的成功,内部看则是中产阶级的加速萎缩。福山在谈到民主的未来时,就曾忧虑地提出:“假如中产阶级逆转,开始萎缩,自由民主制将会怎样?”他进而指出这个过程在发达国家可能已经开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收入差距有大幅增加。最为显著的是美国,那里1%最富有家庭的收入在1970年占GDP的9%,到2007年则增加至23.5%。相反自1970年代以来,中产阶级的收入一直停滞不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办的《金融与发展》杂志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最富有的1%群体占有全国财富之比到2009年升至40%,而80%处在社会中下层群体仅享有全国财富的7%。Huffington在其专著《第三世界的美国》(Third World America)提到,每个月就有12万个家庭破产,美国的中产阶级正在消亡。
其他国家如德国根据经济研究所统计,从2000年至2007年,德国在收入中间值70%至150%范围内的中产阶级人口占比从62%降至54%。
当西方社会中产阶级逐渐成为少数之时,西方的民主制度就走进历史。民主的发源地前景都如此不妙,何况零起点的缅甸呢?
缅甸另外一个不可能成功的原因则源于它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民族矛盾相当严重。
缅甸共有135个民族,其中缅族占人口总数的60%,各民族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先后涌现出几十股大大小小的少数民族武装,在边境地区与中央政府进行武装对抗,到现在民族之间的战争尚未平息。截止20世纪末,共有17支民族地方武装与缅甸军政府签订了和平协议,其中12支武装的辖区被编为“特区”。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拥兵自重”,形成了“国中之国”的地方割据,导致缅甸国内政令不通,贸易难行,毒品泛滥,使“特区”实际上成为阻碍缅甸经济发展和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障碍。
从全球历史来看,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走向民主化的过程中必然分裂。就是已经建立成熟民主制度的西方国家,也同样解决不了国家认同问题。英国统一三百多年了,苏格兰仍然要独立,加拿大的魁北克也是如此。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71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79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1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6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9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