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者网专访宋鸿兵:中国增加黄金储备,亏了吗?
关键字: 黄金黄金暴跌黄金闪崩黄金价格央行俄罗斯央行增持黄金中国大妈买黄金黄金抄底观察者网:你刚才不愿意把暴跌的原因归咎于美元加息,但分析到问题的实质,可能最终还是美元与黄金的关系在里面起主要作用。
宋鸿兵:应该说黄金就是美元的信心指数。反过来说也成立,所以黄金和美元是天然的竞争关系。
观察者网:既然黄金与美元关系如此密切,你愿意对未来的走势做出预期吗?比如说美国已经从巅峰状态下滑,但它即使失去霸权,最后很可能落到类似现在英国这样,或许比英国还要高一点的位置上,不会再继续衰落。也就是说,它的货币可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还有很重要的分量,这是否会影响对黄金长远走势的乐观估计?
宋鸿兵:关于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很早就有人做过系统性研究。特里芬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准确地发现了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一个设计上天然的毛病。
当时美元是和黄金挂钩的,美国的赤字会越来越大,因为它的货币要供全球使用。那么全球经济发展,就意味着一定需要美国输出更多的美元,就必然会对美国形成赤字。久而久之,财政、贸易这种赤字规模意味着美国必须要增发美元钞票。美元增发的速度要是超过了黄金储备的增长速度,那么这套体系就必然会崩溃,这就是为什么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了。
特里芬的预言是逻辑上的必然,现在的情况和当年没有任何本质的差别,它的逻辑同样可证。美元把黄金给踢出去了,主要支撑换成美国国债,所以现在的体系是一套美国国债作为核心资产的美元体系。那么这个问题,可以处理成1960年提出的问题,它到今天为止仍然是有效的,即全世界经济如果继续依赖美元的话,那就意味着美国必须要输出越来越多的货币,满足其它市场发展的需求。
而美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是在不断下降的,其它国家比如中国和印度等发展起来,就客观、天然地需要大量的美元才能保持经济增长。只要其它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市场国家,GDP增长的平均速度超过美国,那么美国货币输出所形成的美国国债的增加,就会变得不可持续。或者说,它本质上就不可持续,也就是美国国债的增长速度,会超过GDP的增长速度。
举个简单的例子,2008年、2009年奥巴马刚上台的时候,美国国债只有9万亿美元,他几年总统当下来,六七年过去,现在美国国债已经翻了一倍,到了18万亿,增长速度是6年上涨了百分之百。但美国GDP这几年累计只增长了20%,国债的增长速度是GDP增速的五倍。同时,国债的背后实际上是依靠全民税收的,国债的增长速度必须要与全民税收也就是财政税收的增长速度相匹配。否则国债是会出问题的。过去六年GDP的增长速度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差不多,因为财政收入就是在经济的交易过程中出点税。2007年,美国财政收入大概是2.5万亿美元,现在已经3万亿了,跟GDP的成长速度一样,五年成长了20%,但债务增长了100%。
美国国债总额及其占GDP比例的变化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美国的这个财政税收体系中,每收一块钱的税,里面会有越来越高的比例的钱,用来还国债的利息。现在这个比例是12%,也就是每收一块钱的税,有一毛二去还国债利息,注意啊我没有谈本金,只谈了利息。随着时间发展的趋势来看,只要做定量分析,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美国国会办公室做的一个分析:今年是12%,五年以后2020年的时候,即便是在超低利率的常态,所谓“新常态”之下吧,它的支付成本就是20%;到了2030年,会达到38%,2040年达到58%。
这就有历史规律可循了。任何一个国家,收来的税有一半以上用来偿还国债利息的话(还只是偿还利息),这个国家、它的体系一定会出大问题。1788年,即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的头一年,法国财政税收有60%用于还利息。它会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就是因为国王欠债还不上了,这意味着整个国家的财政崩溃破产了。
1877年,也就是近100年以后,奥斯曼帝国支付国债利息的比重,超过了财政收入的50%,出现了全国性的违约。这个帝国很快土崩瓦解了。
再看大英帝国,他在1939年二战爆发的时候,财政税收的64%用于偿还英国国债利息。所以英国当时不能和纳粹竞争,只能采取所谓“绥靖政策”,主要是因为国家财政已经破产了。它拿不出更多的钱去搞军备。所以二战前期,英国好像很保守,主要原因是财政不行了。任何一个国家,其实只要看历史发展规律,当它的财政税收中有超过一半用于偿还国债利息,这个国家的信用就已经破产了,几乎所有人都不再相信它能够还钱。
所以说特里芬难题当年所描绘的这个困境,用在今天仍然是合适的,只不过,它的时间被拉长了。如果以黄金作为美元的支撑,这套体系早就崩溃了,你把它现在换成国债,换了个马甲,大家就有超级的信心,一直挺到大家信心崩溃为止。临界点就是50%,这是逻辑上的必然。
罗伯特·特里芬
很多人对于美元体系抱有幻想,我举个形象的例子,这就好比大家在“泰坦尼克”号上,觉得这艘船十分豪华,而且非常大,它是不可能下沉的,但是撞上冰山以后,最后决定它沉与不沉的,就是一个简单的浮力定律,当总重量大于总浮力的时候,它就一定会下沉,这是逻辑上的必然。
在当今中国,不管是某些经济学家,还是普通老百姓,很多人都是挺感性的,他们做判断的前提,不是从逻辑上出发,不是从理性出发,而是从感觉出发。大家普遍认为美元是如此之大的“泰坦尼克”号,怎么可能下沉呢?这是心理上、感觉上的判断,但是依靠数学和逻辑上的判断就能发现,这套体系从设计上就有致命缺陷,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往后25年左右,它一定会出现重大危机,或者说它天然就是不可持续的。
国际上这些经济学家中间,有少数人其实始终明白这个道理,提出的最重要的观点就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如果承担全球储备货币这样一个地位,最终都会被证明是失败的,国家一定会被拖垮。
但这些观点,到目前为止,中国部分学术界和媒体人士,很少用理性从逻辑上去分析:美元这个体制,从其设计和持续运作来看,它的极限在哪里?它大概会运转到什么时候,就会出重大问题?这并不是特别复杂的算数问题。这是一个高中水平就能够解决的预测问题。其实已经很简单了,人家早就已经做出这种研究,2040年就是大限。
这还是在超低利率下的结果。加息?加息好啊,反而死得更快。利息越高,那么国家承担的支付债务的成本就会越高,这个时间来得就会越快。假如我们现在把美国的利率调整到正常水平,短期的基本基准利率调整到5.7%(现在只有零点零几),那么在2030年以前,也就是距今15年左右,这场危机就一定会来到。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CIA高官又上头:首要任务,中国 评论 106“彻底失望!进一步退十步,24小时不到就背弃我们” 评论 207硬搬新加坡组屋抹黑中国,美使馆大翻车 评论 124“美国和刚果(金)这么谈,会触怒中国” 评论 233马斯克:中国发电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国却躺平了… 评论 136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