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军事观察:中国不言,下自成蹊
关键字: 快舟运载火箭快速响应火箭中国航天开拓者一号红旗9爱国者F35沉默鹰韩国土耳其北京航展一周军事观察2013作者本周可谓是美国军火巨头的“悲剧时间”:犹豫6年之后,土耳其在将30亿美元的橄榄枝抛向了中国导弹,让费尽心机的雷神公司哭着“要一个解释”;韩国则宣布77亿美元的F-X战机采购计划“推倒重来”,让已经中标的波音公司空欢喜一场。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中国航天在国内科研与国际推广上取得的双重进展。在这些和平的“商场竞争”之外,东亚的“战场准备”则是一刻也不曾停歇。
长征之外的通天路
9月23日11时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3星送入预定轨道。该星是风云三号02批卫星的第一颗,也是该系列的第一颗业务星。第三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可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探测,将与目前在轨运行的两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组网运行,进一步提高中国气象观测能力和中期天气预报能力。
在实验室进行检测的风云三号03星
不过本周值得关注的主角并不是这颗先进的卫星,而是送卫星们上天的中国运载火箭。
几十年来,伴随着数百颗各型航天器的发射升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几乎已经成为中国航天工业的代名词。虽然点火到升空只要几分钟,但火箭发射前需要提前一年甚至几年规划好日程,花费数月时间组装测试;对于每次发射而言,“长征”不仅是火箭名,也是对发射准备过程的贴切描述。
目前主力的长征系列火箭,在发射前需要数月之久的准备时间
9月25日12时3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隶属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的“快舟一号”卫星发射升空。与以往不同的,这次发射所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为“快舟”的小型运载火箭。更为罕见的是,这一消息发布数日后都没有一张新闻照片公布,官方媒体的报道也都十分低调。作为一个连载人航天都可以现场直播的航天大国,这种不同寻常的保密措施,显然,这种新运载火箭不同寻常。
目前可知的是,快舟一号火箭由哈工大研制
很快就有不少媒体解读:“快舟”火箭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形成太空快速响应作战能力”。尽管没有更多的资料,但结合早前“快舟”火箭的研制情况与我国的航天规划不难推断,该火箭就是中国新型快速响应火箭之一。中国此前研制的“开拓者一号”和美国的“米诺陶”系列都是同类型的火箭。
美国的“米诺陶”快速响应火箭系统
快速响应火箭的全部关键就在于“快”,因此“快舟”火箭的主要技术特点都与快速发射有关:使用固体燃料以省却加注燃料的漫长时间,避免了液体燃料不易保存的缺陷;使用高性能的自检设备缩短火箭发射前的检测时间;采用机动式发射装置以减少对固定发射装置的依赖……看到这里读者也许发现了,比起传统火箭,它怎么看都更像一枚固体弹道导弹。事实上,上文提到的“开拓者一号”和“米诺陶”火箭也确实都是由弹道导弹发展而来。如此一来,对“快舟”的高度保密也就不难理解了。
中国研制的开拓者一号(KT-1)固体燃料运载火箭,该火箭利用了大量DF-21导弹的成熟技术,曾于2003年将一颗清华大学研制的小型卫星送上太空
在实际使用中,快速响应火箭通常搭载的是小型卫星,这些卫星往往功能较为单一,重量也不到1000千克,虽然只有几个月的寿命,但造价要远低于普通的大型卫星。平时储存一定数量的快速响应火箭和多种用途的小型卫星,一旦需要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发射多颗卫星升空执行任务。
快舟系列火箭适合快速发射大量小型卫星,以满足区域通信、导航、遥感等任务的需要。图为2006年NASA通过飞机舱内发射的Pegasus XL火箭送入近地极地轨道的ST-5“三重唱”微型卫星
在应对灾害时,快速响应火箭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射若干颗遥感卫星,使灾区的卫星监测密度和资料更新速度成倍提高;在突发性地区危机时,可以迅速发射若干侦察卫星,对危机地区进行高密度、高精度的侦查活动;在局部战争中,可以通过发射小型通信卫星和小型导航卫星,在战区上空构建高精度的导航网络和通信网,保障作战部队的行动和各类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在全面战争中,快速响应火箭一方面可以紧急发射各类备份卫星,对遭到敌方损坏的通信、遥感、导航卫星网络进行及时修复,一方面可以携带反卫星载具,对敌方的卫星网络进行毁灭性打击。
开拓一号可以利用“运输、起竖、发射”三用一体拖车(TEL),在极短的准备时间后快速发射
快速响应火箭的应用范围如此广泛,无怪乎美国航天局网站在“快舟”火箭发射后不到两小时就在首页上称“中国秘密发射新快速响应火箭”。对于世界在轨卫星数量第一、且唯一完全掌握快速响应火箭技术的美国而言,中国这个新玩家的加入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在官方媒体报道“快舟一号”顺利升空不到两小时,这一标题就出现在美国航天网站“nasaspaceflight”的首页上
西方有一句俚语叫“慢船来中国”(Slow boat to China),也许用不了几年,“快船登太空”也会被世界所熟悉。
中国导弹捍卫北约领空
本周五,也就是9月26日,土耳其国防部发表声明,对外公布了持续近4年的土耳其远程防空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的招标结果: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的“红旗-9”防空导弹最终中标,并将获得最高金额达40亿美元的12套防空导弹系统、共计72台导弹发射车的合同。
解放军装备的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
远程防空导弹作为一国导弹工业最高水平的代表,其研制难度远大于伊朗、朝鲜制造的中短程弹道导弹。当今世界只有美、俄、中和欧洲四方有研制成功的经验,以色列与印度虽然一直试图开发类似武器,但至今也没有见到成熟的产品面世。此次中国研制的“红旗-9”导弹系统,能在海外竞标中击败来自美欧俄的竞争对手,本身就证明了中国军工行业在高端导弹领域追赶世界一流的成就。
今年1月,土耳其宣布将其远程防空导弹防御系统的竞标要求由“引进整套系统”模式,转为“合作生产/研发”模式,相较于美欧俄三方苛刻的技术转让要求,中国导弹在此方面优势最为明显
这一消息不仅震惊了整个西方军火行业,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中国军事分析人士也大感意外。倒不是因为笔者对中国防空导弹的性能或者价格缺乏信心。而是因为在成套防空导弹系统这样的高价值、大型军事装备的采购上,性价比永远没有政治来得重要。
作为北约成员国,土耳其在武器装备的使用上显然也理应要遵循“北约一致”原则,而美国在北约中的地位则决定了许多国家武器装备的采购方向。事实上,美国在此次土耳其防空导弹竞标中也派出“爱国者”导弹投标,虽然报价高出中国许多,但美国动用从外交官到北约下属组织在内的多方势力向土耳其施压:不要购买中国导弹。2012年年底,北约将多个“爱国者”导弹连部署到土耳其以应对叙利亚恶化的局势。不管有意无意,这些导弹阵地就像是美国人的“活广告”,让美国人志在必得。无怪乎“爱国者”导弹的制造商雷神公司在得知竞标失败后,第一时间向土耳其政府“讨要一个解释”。
目前北约的爱国者系统主要部署在土叙边境一带,土耳其每年要为此支付850万美元
此前,笔者也更为看好美国人拿出的“爱国者”,不仅因为这近40亿美元在政治上的“效忠”意味,还因为防空导弹作为防空系统的核心部分,必须要接入到包括搜索雷达、指挥系统、战斗机群、数据链在内的国家防空体系中去,而美国和北约曾经多次警告土耳其不会让中国产的防空导弹接入北约的体系。在彼时的各方看来,把中俄两国的导弹拉进这场竞标游戏,更多是作为北约国家的土耳其为了掌握一枚能够压低美欧导弹报价的筹码。
土耳其“自行研制”的T-300型火箭炮,与中国向其出口的“卫士”系列火箭炮几乎分毫不差,目前土军已经装备了5个营
实际上,中土两国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军火装备领域展开合作了,此前土耳其曾经引进和批量装备了中国的卫士-1系列远程火箭弹和B-611近程弹道导弹。这些装备显著提升了土耳其陆军的作战能力,同期土耳其从韩国引进的K-9自行火炮和联合研制的主战坦克则不断出现性能上的问题,售后服务更是因为原产国的有限的工业水平而问题频频。两相比较之下,土耳其对中国军工体系的水平的和中国产品的性能都充满信心,选择红旗-9地空导弹显然正是得益于这一点。
引进韩国K2坦克技术的土耳其“2017下一代坦克”计划在喧嚣了4年后,转而引进德国技术,同时土耳其将与德国一起将本国的豹2A4坦克升级为“土耳其豹”
当然,如果红旗-9防空导弹真的能出现在土耳其军队的装备序列里,那么届时将其接入北约数据链显然是必须的。届时,中国的技术人员将有机会了解北约现役数据链、防空指挥体系的相关细节,这会对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没有筹码的要挟
如果说土耳其拒绝美国导弹还是另辟蹊径的话,韩国本周宣布否决已经中标的“F-15SE”为韩国下一代战机的决定就真正是难以理解的“另起炉灶”。24日,韩国国防部防卫事业推进委员会会议做出决定,否决了防卫事业厅将美国波音公司研发的F-15SE作为韩国下一代战斗机(F-X)唯一候选机型的计划,相关采购项目将重新进行。这一招标已经进行了两年,韩国此次推倒重来,基本意味着其2017年引进第一架飞机的原计划必然无法实现。
尽管沉默鹰在隐身、电子设备上比韩国现有的F-15K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韩军内心里呼喊的依旧是F-35A
韩国曾经同时考虑美制F-35A、F-15SE和欧洲EF-2000三种飞机, F-35A因报价超支被排除、EF-2000因为文件准备不当被迫出局后,韩国军方却又对剩下的F-15SE挑三拣四。究竟什么才能像泡菜一样满足韩国人的胃口呢?韩国《中央日报》很快给出了答案:25日《中央日报》发表《新一代战机应尽可能具备最高性能》的社论,提及F-35A才是最好的战机,唯一的不足就是价格太贵。
从一开始,欧洲的台风战机就注定了将是一个“陪太子读书”的角色
隐身战机和非隐身战机在你作战效能方面有云泥之别,即使F-15SE做了许多隐身化的改进,它离一款合格的隐身战机依然差很远。韩国空军早已经在质量和数量上建立了对朝鲜空军的双重优势,对制空战斗机的需求其实并不迫切,但朝鲜高密度的防空火炮和导弹却使韩军对隐身攻击机有特殊的需求。从这一角度看,F-35A的确最对韩军的胃口,唯一的问题在于它过于昂贵,而不缺订单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不肯轻易降价。
分布在平壤周边密密麻麻的防空阵地,由此也可以理解韩国空军对于F-35A隐身攻击机的强烈渴求
这样的情况下,韩国选择了和土耳其一样的办法:拉入“搅局者”压迫其他投标者降价。EF-2000的引入就是出于这一考虑。不过韩国人的这套把戏显然起不到任何作用。与土耳其不同,韩国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远高于土耳其之于北约。作为一个空军所有战都机皆为美制、国土上驻有数万美军、本国军队指挥权归属美军总部的国家,韩国既没有资本也没有资格对美国说“不”。欧洲战斗机不可能中标,韩国“自行研制”四代机的工作又三心二意,虽然拿出了多个模型,但它们吊儿郎当的外形就让人知道它们不靠谱。
韩国的四代机KDX计划模型,采用常规气动布局、弹药全部外挂,很难相信像这架“四代”战机真的不是开玩笑
但是韩国空军的新战机采购又拖不得,韩国近两百架F-4和F-5战机的机龄已经接近40年,连正常飞行都难以保证。9月26日,又一架F-5战斗机在韩国忠清北道坠毁,飞行员跳伞逃生。韩国空军很可能要尽快开始新一轮的招标,而目标显然还是F-35A。既然美国人不肯降价,那么解决办法只有两条:要么增加预算,要么减少采购数量,总之在没有任何话语权的韩国人这边,山姆大叔总不会吃亏。
韩国所做的一切,千言万语都只有一句话:F-35能不能便宜点?
海峡上的小动静
本周,许久不见动静的台军那边终于传来了新消息:第一架二手P-3C反潜机本周从美国飞抵台湾,而纪德级驱逐舰则发射了在台军服役8年来的第二枚“标准2”防空导弹。虽然用了30年的“新飞机”换用了40年的老飞机似乎不太聪明,但台军还是兴高采烈地为它举办了欢迎仪式。至于纪德级上的标准2导弹,停产前美国只出售给台军144枚,因为打一发少一发,台军一直像对待核武器一样“舍不得”这批导弹:4艘驱逐舰8个发射架8年来只发射了2枚导弹,不管这种武器本身多么先进,笔者都不相信它们真的能在台军手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台湾4艘纪德级驱逐舰8个发射架,8年来只发生了两枚标准2导弹,其真实的战斗力不禁令人怀疑
日本京都政府在大半年的纠缠后松口同意部署一套X波段雷达,这种原本用于美国THAAD系统的雷达搜索距离一般在500公里左右,用于承担对飞越日本的弹道导弹进行预警。这确实是重要的消息,但更多出于美国对遭到可能袭击的担忧。不过消息传到中国就走了样,在央视连日的新闻里,原本卡车拖车大小的陆基X波段雷达被几十倍大的海基X波段雷达画面所替代,500公里的探测距离也在报道里换成了海基雷达的4000-6000公里。于是防御中近程弹道导弹的雷达在报道里成了“监视中国中西部导弹活动”的间谍武器。显然没有一家媒体会主动挑起中日纷争,而央视的“指鹿为马”更多是新闻编辑们缺少军事常识的结果。
此X波段雷达非彼X波段雷达,美军在日本新部署的雷达是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的THAAD导弹系统的搜索雷达,最大作用距离在500-800公里
北京航展本周开幕,作为不在机场举办、没有实机参展的“模型展”,其对行业内部的意义远大于喜欢看飞行表演的航空爱好者,展示的技术设备也会在未来的几年中成为中国航空业发展的新动力,中国蹊径终将成为康庄大道。
北京航展其实是一次模型展,图为与CH-4翼龙无人机共同陈列展出的CH-802小型攻击无人机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s://www.observersnews.com/ShiYang/2013_09_29_175546.shtml
- 责任编辑:梁哲浩
-
“西方还以为中国甘当廉价劳动力,没想到已成专家” 评论 76她主动联系谈这事,特朗普“准了” 评论 106“你把美国当盟友,特朗普拿你当对头” 评论 51印尼总统:中国始终致力于反帝反殖,向中国致敬 评论 198哈佛荣誉校长竟称:这是给中国的“大礼” 评论 216最新闻 Hot
-
“西方还以为中国甘当廉价劳动力,没想到已成专家”
-
“钻不成了”
-
离岸人民币汇率升破7.17,创近半年新高
-
“副部级李某某”,平均每周去两三次私人会所
-
石破茂“诱惑”美国:造船领域可以合作
-
将与美签矿产协议,刚果(金)自夸:减少对华依赖
-
李在明:当选后将努力修复中韩关系
-
她主动联系谈这事,特朗普“准了”
-
特朗普痛批普京、泽连斯基
-
美议员:拉美嘴上说美国是首选伙伴,转头就跟中国签协议
-
“拉美中断与中国贸易?这是灾难”
-
想替代中美,马克龙开启东南亚之行
-
默克尔:再这样,欧洲要完蛋…
-
“你把美国当盟友,特朗普拿你当对头”
-
8年间连续6任“一把手”被查,省委书记赴当地提要求
-
美国外交官:将对古巴实施更多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