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逸语道破:扛住漫天要价,等待坐地还钱
最后更新: 2025-02-26 17:49:02【视频/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逸语道破》,今天我们聊聊特朗普推动的俄乌谈判、美乌关系变化、乌克兰提出的方案,以及由此引发的反应。
最新的动态聚焦于在俄乌冲突当中有至关重要利益,同时面临特朗普冲击的美国的盟友,特别是欧洲的盟友。
第一个是波兰总统杜达,他信心满满地启程访美,在他看来他可以游刃有余地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拜登政府任期,以及特朗普政府的第二个任期处理好和美国的关系,就像他在特朗普再度当选后表现的那样,不论谁入主白宫、波兰都能跟他处好关系。
但波兰总统在美国的遭遇令人唏嘘,他在白宫等了一段时间,才见到特朗普,待了大概有一百分钟,但特朗普迟到了九十分钟,会谈只有十分钟,然后特朗普就走人了。对于外交和领导人峰会有所了解的人,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判断:特朗普眼中毫无“波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特朗普用一种比较明显的方式在表达对于杜达的不满,对于波兰的轻视。
美国总统特朗普会见波兰总统杜达
在特朗普看来,可能更介意的是你和拜登政府过从甚密,虽然你自称在第一任期是我的朋友,但基于特朗普特有的认知,忠诚不绝对,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比一开始就清晰站在特朗普对立面的人,在某些地方更让特朗普讨厌。
第二个是马克龙,马克龙跟特朗普会面之后,算是比较少有地和特朗普一起召开了联合记者发布会。但这个联合记者发布会给人这样一种感觉,现在七国集团内部,美国和其核心的欧洲盟友经常扮演这样的角色:美国说我们应该要这样,它的盟友告诉它,“不,你不想,至少我们不想”。比如说特朗普现在在俄乌冲突当中清晰表明,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俄乌冲突控制下来;即使不能达成一个稳定的和平协定,也应该先停火,为此可以做一切必要的事情。
就在特朗普和马克龙召开记者招待会时,美国的欧洲盟友正在推动在俄乌冲突爆发三周年之际联合国大会的决议。联合国大会的决议没有约束力,主要是国际社会的态度,或者道义性的一种表达。当然对于美国及其欧洲盟友这样的国家集团,在这种决议表决当中的投票行为应该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这种高度的一致性是集团内部团结和一致性的象征。
但是在这次表决中,美国和朝鲜、白俄罗斯和一部分支持俄罗斯的国家,对其欧洲盟友倡导的决议,一起投了反对票。因为在特朗普看来,他不同意决议中对俄罗斯的身份界定。核心是他认为这样的身份界定会触怒普京,没有必要像拜登这样的民主党人以及欧洲盟友们一样对地缘政治进行干扰、迫害和操弄。
但这在政治上就形成了一种堪称奇观级的景象,就是美国和俄罗斯的盟友站在一起,反对美国的欧洲盟友。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在对待朋友的态度上,具有古典时期势力均衡者的一种表现,就是纯粹根据他认定的短期利益出发,去构建、完善和推动政治上的同盟关系,可以快速选边站,不受任何历史行为的约束,更不愿意接受意识形态或者说价值观念等观念性因素的影响,这会给欧洲带来巨大的冲击。
在俄乌停火问题上,特朗普表现出了极其功利化的倾向。他不仅和乌克兰产生了直接的摩擦和冲突,还和欧洲盟友产生了非常明确的摩擦和冲突。对于特朗普来说,现在要求的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先停火、达成一些协议,即使不能达成最终结束冲突的协议,也要把局势控制起来。
特朗普是非常理性的,因为从一个商人的角度来说,如果这场冲突是美国的战略投资,那现在投资的结果已经注定了,不管如何追加投资,都不可能支持乌克兰取得所谓的胜利。乌克兰想要在战场上要反推回去,拿出一个大家能够接受为认为是胜利的东西,其实是已经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既然这样的话,为什么要继续追加投资呢?从最直观的物质性收益来说,最需要的就是止损。
当然马克龙也好,其他的人也罢,可以要求特朗普签订一个停火协议,但是这个停火协议应该是有安全保障的,避免让大家觉得允许或同意乌克兰向俄罗斯全面投降了。比如说,协议不能显示西方处于弱势的地位,这是非常经典的政治思维。其中有一些知识体系是特朗普没有覆盖到的,但有一些知识体系纯粹是因为不同的价值偏好和认同,以及客观上的利益。
因为相比美国而言,在俄乌冲突中,美国和其欧洲盟友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差别,就是地理位置所导致的差别。对美国来讲,像特朗普这样的美国人,如果没有那种世界主义的维护美国霸权体系的认知,没有接受美国霸权体系的价值观念,就会形成一种非常直观的判断,俄罗斯是一个美国并不邻接的威胁。
说到最极端的场景,俄罗斯就算弥散到整个欧洲大陆,美国本土仍然受到大西洋的阻隔,这是道天然的地理屏障,这也是美国容易出现孤立主义思潮的核心原因。即使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从欧洲大陆出发,除非使用洲际导弹,否则很难对美国构成直接、有效的安全威胁。
但对于欧洲来说就不一样,欧洲现在非常担心所谓的“弃保效应”,就是这种美国放弃安全承诺,快速跟俄罗斯达成某种事实上的默契,从而进行规模在美国看来有限可控,并且在必要时可重复的一波收缩,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内部和自身的发展上。但对于欧洲来说,这是不能接受的。一是因为生存性威胁。欧洲因为地缘政治上的特点,和俄罗斯地理位置的接近性,欧洲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它始终有所谓来自俄罗斯的安全威胁,生活在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同时又是奉行扩张主义的这么一个强势行为体的阴影下的心理认知。
当然俄罗斯强势的时候,这是一种正式的心理认知,俄罗斯弱势的时候,这就是一种欧洲向俄罗斯方向进行政治和军事影响力扩展的理由和借口,这是一体两面的东西,是保持一致的。欧洲始终是这样的想法,所以他们极度恐慌于,长期承担欧洲防务外包任务的美国,突然之间撂挑子,而欧洲完全无法接盘,所以拼死要拉住,努力要推动这个局面不能破、不能断。
在俄乌冲突的性质上,对很多欧洲人来说,很难接受像特朗普这样纯粹物质主义的分析观念和方法。欧洲的观念和分析方法更接近于亚历山大·温特的建构主义,观念、理念、思想、认知在欧洲政治日常常态化的政治实践中确实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在欧洲人看来,这样一些价值观和理念并不因为它是一种思想观念性的存在,所以就虚无缥缈。他们认为它是真实的,会带来某种力量,同时意味着某种必须去捍卫的价值,他们甚至愿意为了捍卫这种观念性的价值去付出物质上的利益和代价。
- 原标题:扛住漫天要价,等待坐地还钱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佳芮 
-
毛泽东如何挥就神来之笔,吃掉阎锡山的王牌部队“独2旅”?
2024-11-08 08:36 -
美国如何用“伏特台风”篡改证据抹黑中国?
2024-07-11 07:53 -
菲律宾是美国放在南海的“阳谋陷阱”,中国怎么破?
2024-06-28 07:51 破局美国陷阱 -
理想L系列,真的是“廉颇老矣”吗?
2024-02-29 19:32 -
智己城市NOA上海首秀!优缺点都有啥?
2024-01-29 17:59 观方车讯 -
试驾极越01:谁说智能和操控是矛盾体?
2023-12-05 21:24 -
当“汽车”变身“机器人”,算不算拥有了灵魂?
2023-10-25 17:36 观方车讯 -
铁西区带给我的,是皮糙肉厚
2023-08-13 14:05 -
布林肯来了,“史上最低谷”的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往前走?
2023-06-20 08:05 中美关系 -
阳逻,走访大蓝图上的一座智慧小城
2023-05-31 14:26 数字化转型 -
在上海车展感受车界变化,德国专家怎么说?
2023-05-22 10:23 观方车讯 -
110万辆!特斯拉中国近年卖出的车,几乎全部召回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再砸一万亿日元,丰田“死磕”电动车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保时捷国产提上日程?最新回应来了
2023-05-10 17:56 观方车讯 -
国六b即将全面实施,约百万库存车受影响
2023-05-10 17:55 观方车讯 -
广汽月度产销快报,三菱不配有姓名了?
2023-05-08 18:43 观方车讯 -
巴菲特:不太可能投通用和福特这种车企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汽车价格战持续,吉利、上汽“卷起来了”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360八年来首亏,哪吒汽车成“元凶”
2023-05-06 18:14 观方车讯 -
德产特斯拉,用上了比亚迪电池
2023-05-06 18:13 观方车讯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97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06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26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51“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1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