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逸语道破:无论游泳还是大国博弈,都要小心身后的“两面人”!
【视频/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大家好,欢迎到本期的逸语道破,今天我想继续来聊聊奥运会期间体育总局某位官员删微博的事件,我们应该如何去认识和理解。
针对这一事件,《北京日报》出了一篇评论文章,认为这件事情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议题,还需要去查看它后面有没有民众所反映或担心的其他一些问题。而另外一些评论性文章基本上是这样一种调性:首先它会告诉你说这些言论是不合适的,然后它会用一个词——“体制内”——从普通的最下级的工作人员,到具备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通通用“体制内”一言以蔽之,然后把他们同质化、等效化,再把这些东西作为一种历史性形成的“牢骚”来理解。
《北京日报》就本次事件发表评论北京日报
什么叫“历史性形成的牢骚”?就是这种牢骚基本是情有可原的、可以理解、无伤大雅、说惯了的,对于工作并不构成影响的这样一些事儿,接下来就可以在“历史性”上做文章。
这个历史性可以是他自己个人的原因,也可以是外部的原因。但这些原因之后隐藏了一个很重要的结论:人太多,你查不过来的。法不责众,这个事情就只是体制内员工不懂事,不知道说话的分寸,言下之意可以理解,可以接受。
有一句话讲叫真理不辩不明,我们不妨先回到概念上来说。这次的事情其实倒不是一个典型的领导干部失言事件,因为它是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下爆发出来的。如果没有奥运会在游泳运动上被针对得那么惨的背景,没有民众朴素情感忌讳其他指指点点的巧合,那这件事情不一定会弄这么大。
大家关心的首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作人员,而是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而且是在相关位置上的干部,一定意义上肯定和国家利益密切相关。“两面人”的意思不是指一般意义上对某些事有牢骚或者不同的认识,而是指政治认同,是忠诚。
所谓忠诚,就是你的效忠对象是谁,你是为哪个体制服务的。之前看到过有一些案例,那些两面人的效忠对象已经不是这个国家了,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工作过程中做了大量的事情去损害国家的利益。比如,在教科书里面掺私货,在少数民族地区暗中促成民族分裂主义。还有些是人没有站到对面,为对面效忠,而是没有清晰的投射,价值和立场非常分明的政治不认同。就是所谓的“我也不是跟美国人混,但是你中国现在这套体制我就不认同”。
为什么这样的现象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很简单,套用经济学的理论,它涉及我们政策成本的问题。政策制定的过程当中,一些有权力的两面人的政治认同出了问题后,他们就可以把好好的政策进行扭曲。把没有问题的地方做成有问题的,把小问题做成大问题,然后把大问题变得不可收拾。你找到我,两手一摊,眼睛一翻。然后在场合上,只要有一切可能性,我就和你疯狂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种事情我们是吃过苦头的。比如说抗美援朝时期著名的“黑心棉”事件,表面上他们是为了贪一点钱,实际上他们在害死你的军队。为什么杜勒斯说“我要用萨克斯风吹死你们的第三代和第四代”,和平地去发生演变?为什么苏联这么庞大的国家机器到戈尔巴基乔夫那个时代稀里哗啦,摧枯拉朽的就没了?就是这部分东西全面系统性地蔓延开之后,它就结束了。
另外今天中国面临的情况是什么?就像这次奥运会的游泳队证明的,中国运动员的身体,中国运动员接受的训练,中国人运动员所学会的技能,可以在面临如此巨大的压力干扰,甚至是可以称之为破坏的情况下,继续拿出好成绩。
我们现在经常讲“为中国的发展去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种良好的外部环境怎么去创造呢?如果说第一阶段还是去学西方已有的国际规则,然后想着怎么样和它接轨,在它的游戏环境中去学习游泳的话,那么现在你就要学会吵架,学会打架,学会为中国的运动员打出一个更加公平的制度环境来。这次在游泳这个问题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这次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跟美国反兴奋剂机构唱的双簧其实不咋地,但就是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和美国反兴奋剂机构打架,中国游泳队又莫名其妙成了块草地。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现在的办法是装好人,叫中国队多受点委屈,我多检查你几次,说不定美国就闭嘴了嘛。这是现在我们在国际环境当中进行博弈的时候,经常面临的一个场景,有一些会出来装好人,然后叫你委屈一下。
当地时间2024年8月3日,巴黎奥运会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就是否会在潘展乐打破世界纪录后增加对中国游泳队的兴奋剂检测次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和国际泳联等有资格决定到底做多少例的兴奋剂检测。通过这种方式,保证了奥运会比赛的公平。视觉中国
他们摸透了中国人的心理:你脾气就是好,愿意受委屈。中国官员还以此作为他理解国际规则、遵守国际规则的“榜样”,回过头去帮这些人说服中国的运动员们“不要做刺头”。你看看美国体操队,罗马尼亚拿了第三,美国第五,直接到裁判团那边去投诉,活生生把它第五改成第三,凭什么?不就是美国人在组委会的印象就是个刺儿头,言下之意是不要去惹他,你惹不起的。那所以我们中国队活该,好人就吃亏喽。
在这个关键时刻,所谓的“两面人”的认知,放到具备正常阅读能力的人眼里都能看出,这就是没有斗争精神,没有斗争意志,更谈不上斗争技巧。
中国的老百姓和运动员,但凡一说美国怎么样,他先站出来说你的理解是错的,它主动替美国人去解释。我需要你替美国人解释吗?你图什么?你心里面向着谁呢?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廖一恒 
-
美国如何用“伏特台风”篡改证据抹黑中国?
2024-07-11 07:53 -
菲律宾是美国放在南海的“阳谋陷阱”,中国怎么破?
2024-06-28 07:51 破局美国陷阱 -
理想L系列,真的是“廉颇老矣”吗?
2024-02-29 19:32 -
智己城市NOA上海首秀!优缺点都有啥?
2024-01-29 17:59 观方车讯 -
试驾极越01:谁说智能和操控是矛盾体?
2023-12-05 21:24 -
当“汽车”变身“机器人”,算不算拥有了灵魂?
2023-10-25 17:36 观方车讯 -
铁西区带给我的,是皮糙肉厚
2023-08-13 14:05 -
布林肯来了,“史上最低谷”的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往前走?
2023-06-20 08:05 中美关系 -
阳逻,走访大蓝图上的一座智慧小城
2023-05-31 14:26 数字化转型 -
在上海车展感受车界变化,德国专家怎么说?
2023-05-22 10:23 观方车讯 -
110万辆!特斯拉中国近年卖出的车,几乎全部召回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再砸一万亿日元,丰田“死磕”电动车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保时捷国产提上日程?最新回应来了
2023-05-10 17:56 观方车讯 -
国六b即将全面实施,约百万库存车受影响
2023-05-10 17:55 观方车讯 -
广汽月度产销快报,三菱不配有姓名了?
2023-05-08 18:43 观方车讯 -
巴菲特:不太可能投通用和福特这种车企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汽车价格战持续,吉利、上汽“卷起来了”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360八年来首亏,哪吒汽车成“元凶”
2023-05-06 18:14 观方车讯 -
德产特斯拉,用上了比亚迪电池
2023-05-06 18:13 观方车讯 -
新能源车、海外市场“双双”破百万,这家中国车企创造历史
2023-04-28 17:50 观方车讯
相关推荐 -
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评论 36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 评论 132“欧盟想一石二鸟,结果可能两头空” 评论 64印度财长:对美贸易谈判有两条“非常大的红线” 评论 165欧尔班炮轰:是欧盟搞的鬼 评论 221最新闻 Hot
-
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
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回应带头下馆子:我们都不消费,民生就没有钱了
-
急急急!特朗普拉了一张表,再怼美联储
-
俄方宣称完全占领卢甘斯克州
-
贬值超10%,美元今年开局表现创52年来最差
-
水均益晒新身份证,辟谣移民
-
伊朗警告乌克兰:这么做,将产生严重后果
-
立菲防长沆瀣一气:我们都有个“敌对邻居”
-
“稀土禁令让全球面临抉择:买中国的,不然没得用”
-
小布什、奥巴马罕见联手谴责
-
内塔尼亚胡7月7日再访美
-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
-
马克龙回过味儿来了:这是勒索!
-
美议员放话:特朗普同意了,买俄油,中印加税500%
-
欧洲企业“喊饿”,可法国稀土商接不住“泼天富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