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逸:美国汽车工人罢工背后,是拜登和特朗普的“工人阶级拉票战”
最后更新: 2023-09-30 14:21:45第二个更重要的是避免产生涟漪效应,一方面美国产业工人是拜登的基本盘,保证他们不成建制导向特朗普对2024年大选极为重要,另一方面它产生的约束是如何在保证工人利益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新能源转型。
这个转型是拜登、乃至整个民主党中长期规划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是政治理念,从实际需求出发,无论是未来全球技术发展层面还是追赶中国在新能源赛道上发力,都需要鼓励美国的汽车行业实现新能源转型。因此也就不可能为了满足工人要求就让车企暂停转型,这时候拜登政府就既要安抚美国工人的情绪,又要解决新能源转型的问题。
拜登赴现场慰问罢工工人并发表了演讲
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需要解决投资的来源问题,于是第三个约束出现了。在多大程度上美国政府有可能去说服或迫使这些工厂的管理者,也就是所谓的资本方把利润吐一点出来去满足美国工人、美国民众的合理诉求?
在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出现了一些银行“大而不能倒”的理论,于是美国政府出手救助;然而之后就发生了华尔街的金融机构拿到救助后第一时间就把高管的工资先发了,而美国政府根本没有办法收拾这些金融资本。从这里就看出拜登受到的第三个约束是美国的制度设计,而且是制度设计的核心问题——国家是否有能力节制金融资本。
像桑德斯这样的一些人早就跳出来说就是要对高管减薪和限制,强制资本满足工人需求,同时不能耽误产业转型。拜登政府是不是有这样强势执行力去推动一定会引发剧烈政治争议的政策和行为,尤其是在敏感的选举季,这可能就是考验拜登功力的时候。
在另一侧我们可以看到特朗普对这种场景可谓是如鱼得水,在他看来这就是MAGA在推动的美国优先运动,以及非常经典的民粹政治动员,甚至是政治煽动的经典场景。我们都可以想象特朗普会干什么:“你们的主张我是支持的,只有我当上总统,你们才能避免这种场景,我从来就不喜欢电车,我们就应该生产烧油的汽车,这是我们的强项,绝不应该让工人的工作受到威胁”云云。相信特朗普在现场动员的氛围是可以拉满的。
但说实话,在真实的产业政策层面特朗普拿不出什么实际的主张,明年的大选对于特朗普来说是在野一方,他扮演的是一个挑战者。在美国的竞争性政党政治中,挑战者从在野方去打击执政一方,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
因为他只需要指出这些不满,然后专注这些不满去兜售在短期内具有最大化蛊惑效应的主张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防守方来说,则需要跟他进行面对面的搏杀,既要拿出来有可行性的政策主张,也要在选民情绪上进行争夺和动员,难度就会比较大。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一轮面向罢工工人的现场政治动员,“懂王”应该会拿到更高的分数,不仅是现场的直观效应,而且会在战场州引发一些至少在短期内更有利于懂王的变化。
这种变化多大程度上能够转化为投票成果,其中有多少有利于“懂王”,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
特朗普称拜登的新能源转型摧毁了传统汽车制造业
明年的总统选举中可能的一个特点是,美国民众的关注点会更加地内向化,更加回归一场比较经典的美国选举,就是国内治理的一些议题将成为双方竞选过程中竞争的要点。中国议题不可能被完全排除,但也可能不太会重复“遇事不决骂中国”的状态,因为此刻美国民众更加关注的是切身生计问题——宏观指数上靓丽的经济发展,对他们个人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这方面请大家注意,拜登相比特朗普而言有一个隐形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政策安排,用政策福利的方式交换选票。
首先,大家去看去年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中提到要解决美国芯片产业面临的人才短缺的问题,不仅是工程师,而且是高素质的流水线工人。在法案中,重点关注美国了的社区大学和退伍军人,法案推出的计划是通过10周的培训,把他们训练成比较熟练的芯片产业工人。
虽然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实际上并不高,但这就是拜登政府获取选票的重要算计——用芯片法案中的先进产业政策为社区带来就业机会,从而获得这些急需要就业解决生计问题的选民的支持。
美国通过的基础设施建设法案中也有类似现象,其中包括大量的社区项目。根据今年5月的统计数据,已经花出去了2200亿美元,投资了32,000个项目,涉及4500个社区,平均下来一个项目可能有六百七八十万美元。虽然这种小规模的投资在美国能做的基建可能更加接近于小规模的道路维修、建筑翻新等工作。与其说是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不如说是在进行民主党历史悠久的以工代赈。这种以工代赈会吸引大量特定族群,如拉美的合法移民,他们对流动性极强、技术要求又低的工作有很强的需求。
这种政策能带来很强的短期反馈,接下来就是一套标准的选举语言——到一个选区宣传拜登政府在过去4年中创造了多少就业岗位,我们可以看到拜登政府已经在为这样一整套的选举策略进行布局和实践。
当然在这种政治博弈的情况下,政客们不会关注谁来支付代价或者政策的风险,他们更加关注政策带来的短期效应。这种短视的选举期间的政策去向,和中长期美国利益、中美战略竞争以及美国产业转型之间的矛盾可能正在进一步加深。这将对美国自身的发展、对中美的战略竞争,以及明年的总统选举产生越来越微妙而复杂的互动。
今天就说到这,谢谢大家。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吕义正 
-
铁西区带给我的,是皮糙肉厚
2023-08-13 14:05 -
布林肯来了,“史上最低谷”的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往前走?
2023-06-20 08:05 中美关系 -
在上海车展感受车界变化,德国专家怎么说?
2023-05-22 10:23 观方车讯 -
110万辆!特斯拉中国近年卖出的车,几乎全部召回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再砸一万亿日元,丰田“死磕”电动车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保时捷国产提上日程?最新回应来了
2023-05-10 17:56 观方车讯 -
国六b即将全面实施,约百万库存车受影响
2023-05-10 17:55 观方车讯 -
广汽月度产销快报,三菱不配有姓名了?
2023-05-08 18:43 观方车讯 -
巴菲特:不太可能投通用和福特这种车企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汽车价格战持续,吉利、上汽“卷起来了”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360八年来首亏,哪吒汽车成“元凶”
2023-05-06 18:14 观方车讯 -
德产特斯拉,用上了比亚迪电池
2023-05-06 18:13 观方车讯 -
新能源车、海外市场“双双”破百万,这家中国车企创造历史
2023-04-28 17:50 观方车讯 -
外地车轻微交通违法,多地“五一”期间不处罚
2023-04-28 17:11 观方车讯 -
进口车一季度暴跌30%,日系车最惨
2023-04-27 18:07 观方车讯 -
连亏三年后,“路虎”品牌将成历史
2023-04-27 16:18 观方车讯 -
华为刚发布的智驾系统,长安阿维塔第一个用上了
2023-04-27 10:40 观方车讯 -
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在广州可以体验了
2023-04-27 10:40 观方车讯 -
销量惨淡,三菱汽车在华停产
2023-04-27 10:40 观方车讯 -
什么中国车,让外国人排队?
2023-04-25 17:39 观车有道
相关推荐 -
“损失惨重的100天”,他俩会掰吗? 评论 19男频一哥身陷“霍去病”危机?别回头!戏说时代结束了 评论 201“拜登这损招反逼他人找中国买”,特朗普想修改… 评论 74美国新驻华大使:曾在香港居住多年,对特朗普“忠诚” 评论 101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评论 163最新闻 Hot
-
“美国负债超33万亿美元,没钱补贴欧洲了”
-
“纺织业是过去式,美国不需要”,业界怒了
-
男频一哥身陷“霍去病”危机?别回头!戏说时代结束了
-
“上台100天,说100个谎√”
-
特朗普吹破天,白宫备忘录没敢提对华关税…
-
加拿大人突然对华更友好:中国制造比美国制造强多了
-
“拜登这损招反逼他人找中国买”,特朗普想修改…
-
“应让各国明白,没中国,特朗普不会宽限90天”
-
15箱中国货海上漂,“死忠粉”傻眼:我哪知道特朗普是纯疯啊
-
“死磕”海底挖矿:美国落后,中国就高兴了
-
我驻智利大使质问:美国怀疑中国,那美国自己呢?
-
“我想当教皇”
-
巴基斯坦警告:可靠情报显示,印度将在36小时内动武
-
美国新驻华大使:曾在香港居住多年,对特朗普“忠诚”
-
白宫怒批是“敌对政治行为”后,亚马逊和沃尔玛怂了
-
法国也来,要对中国小包裹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