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逸:震撼世界的《西行漫记》,美国记者眼中即将照耀中国的红色力量
最后更新: 2021-09-06 13:31:38斯诺进了苏区以后,先到达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今陕西省志丹县),与毛主席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材料,然后前往宁夏南部的预旺县,是当时红军跟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线。之后,他冒着炮火重新回到保安,再从保安回到了西安。
当他从西安到北平的时候,正值西安事变的爆发前夕,他为北平的英美报刊写了很多一线的报道。报道引发巨大轰动,这是外国记者第一次系统性地在苏区收集到如此多的一手材料,尤其是斯诺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军事和政治领域的主要领导干部都有谈话。在这些报道的基础上,斯诺在北平完成了一本书,叫做《红星照耀中国》。
1937年10月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其中译本《西行漫记》在中共地下党员的组织下得以翻译、印刷、出版、发行
红星不仅照耀中国,甚至还将照耀世界,斯诺当时已经预感到,虽然他当时的报道局限于中国的西北角,但是最终这次从西北角里走出的人,他终将影响整个世界。这4个月的旅行使得记者斯诺在情感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从它的领导者到基层,有了很深刻的印象。
他记述了大量他和边区的“红小鬼”少先队员们交往的例子。早期他并不了解应该如何跟他们交往。他刚到保安的时候,有两个小朋友做勤务兵为他服务。他让别人给他倒水的时候,用了“喂”。“红小鬼”完全不理睬他。而他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然后周恩来提醒他,跟红小鬼说话,你要说“请”。
斯诺发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那片区域,跟国民党统治的中国,仍处同一个时空环境下,但其实是两个世界。这种情感上的变化加上一手的直观的认知,使得斯诺比那个时代的大多数西方人更加准确地看待中国,预见中国未来的发展。他的很多判断,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以及卢沟桥事变之后爆发的全面抗战当中,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表现,都有所证实。当然,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成了共产党最好的朋友,也成了新中国最好的朋友。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由伦敦的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一个月以后就发行了五版。当时斯诺正在上海,而上海租界当局对中日战争是做所谓的中立性宣告,书不能公开出版,在进行新闻封锁的国统区就更不要说了。在斯诺的同意下,在上海租界的那一批抗日救亡人士、在一部分中共地下党员的组织下,以复社的名义,集体翻译、印刷、出版、发行这本书的中译本。
当时的环境,在被日本人封锁的上海租界,出本《红星照耀中国》的书,立马就被当成共产党的“赤色宣传”,要被干掉。所以它有了《西行漫记》的名字,听上去像本游记。这本书出了几个月,轰动了国内以及国外的华侨所在地。在香港以及海外所有的华人集中地区,出版了《西行漫记》无数的重印版本和翻印版本。
1939年,斯诺又一次到延安和毛主席进行了谈话,后来在《密勒氏评论报》发表了评论。1941年,斯诺对于皖南事件作了如实的报道,并为此受到了国民党安全和情报机构的严厉打击,被迫离开了中国。1942年至1943年斯诺又来过一次中国,以后他再到中国来就变得越来越难了,1949年以后就更不用说。
麦卡锡控制的时期,在美国的麦卡锡主义分子看来,斯诺就是最危险的共产党人,他已经不是共产党的同情分子,他就是共产党的代理人。联邦调查局对他进行了严格的管控,不允许美国的报刊发表任何斯诺写的东西。对于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来说,这严重影响他的生活。所以他被迫旅居到瑞士。还有他的护照被美国国务院特殊注明,不许去中国。
一直到了1960年的6月。他得到了中国领事馆的单独签证,才第一次来到了解放后的新中国。1964年至1965年初再次访问中国。之后1970年10月,斯诺同夫人一起来华。那年国庆节10月1号的天安门上,他同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见了面。第二天他们见面的照片直接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套红的标题。10月28号他和毛主席进行了长时间的也是最后一次谈话。这是七届二中全会以后,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殊时期的谈话。到了1972年的2月,他回到瑞士后不久,“小球转动大球”发生。美国乒乓球队第一次应邀访问了北京。尼克松总统来的时候,斯诺是想来的,但他身体不好。1972年2月15号上午2点20分,斯诺就与世长辞了。
1970年10月1日国庆节,毛泽东主席与斯诺在天安门城楼上
当时在他的身边是有中国派出去的医疗小组的,以马海德医生为首,为斯诺看病。斯诺对医疗组说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句话:“我热爱中国”。这是让人非常感动的故事,他的一部分骨灰安葬在了北京大学(原燕京大学)的校园里面,这是他1936年去西北探险旅行的出发点,也是1937年他整理写作《西行漫记》的地方。
斯诺一生一共写了十一本专著,绝大部分与中国问题有关。1971年回到瑞士以后,他还写了《漫长的革命》一书,当然这本书后来没写完。但所有的书里面最耀眼的就是《西行漫记》。《西行漫记》的特殊性在于,首先作者斯诺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美国民众,带着一种非常朴素的情感,第一次去看待红色中国。他向全世界介绍了他所了解的红色中国,而他卡的时间点也非常好,1936年是中国长期的内战转向抗战的一个关键性的转折年份。
进入到抗战之后,我们后面《旭日东升》系列会讲,从美国政府的角度上来说,它严肃地认真地去探讨一个遥远的东方的国度,当时中国还不是那么强大的一个国度里面,一个叫共产党,一群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红色军队和红色根据地,对美国究竟有如何影响,其实是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发生的。
在关键性的时间节点,在历史车轮又将开始转动起来,历史要翻过新的一页的大背景下,斯诺来到了延安,跟那些人进行了第一次的全面交流。然后把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他们的真实的风貌,延安的真实情况,向全中国向全世界做出了表达。他向世界第一次介绍了中国革命者闹革命的原因和目的,以及那些有名的和无名的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一个鲜活的真实的中国是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去理解它的使命和命运。读者可以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精神,信念、力量、热情。它反映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普世的价值。
标签 建党百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罗煜森 
-
外商投资兴趣依旧很大,香港的“跳板”作用不会消失
2021-09-03 07:34 香港 -
中方是否会承认阿富汗新政府?外交部援引毛主席一句话
2021-09-01 15:55 阿富汗 -
美军击毙IS头目,现场视频曝光
2021-08-29 15:42 -
五角大楼:在喀布尔机场爆炸前,塔利班释放了数千名ISIS-K囚犯
2021-08-28 14:17 阿富汗 -
外媒:塔利班向抗议人群开枪,至少3死十余伤
2021-08-18 21:27 阿富汗 -
解放军坦克两项参赛队抵达莫斯科阿拉比诺
2021-08-15 09:13 2018国际军事比赛 -
【南海真相】美军机对华抵近侦察,新特点及风险
2021-08-11 09:42 中国论坛 -
羽毛球男单冠军,中文居然这么溜!
2021-08-03 11:59 观网看片 -
德国警察这一推,成功引起联合国注意
2021-08-03 11:58 -
苏炳添:刘翔是开路人,也是我的幸运之神
2021-08-01 22:42 东京奥运会 -
欧美健身圈“顶流”吕小军,夺冠后外网激动坏了
2021-08-01 15:08 观网看片 -
“接种疫苗,每人发100美元”
2021-07-30 13:58 -
伊藤美诚哭了:是实力问题
2021-07-29 14:04 东京奥运会 -
“2009年,当时的特朗普总统”
2021-07-29 14:04 -
约翰逊这动作,把查尔斯王子看笑了…
2021-07-29 13:46 观网看片 -
“生命之舟”司机:真想像电影一样,一次救下所有人
2021-07-27 19:26 河南暴雨 -
参加奥运能有多欢乐?看他就知道了
2021-07-27 16:44 -
这里是中国,更不吃这一套
2021-07-25 16:42 中美关系 -
天皇致辞时没第一时间起立,菅义伟被批“侮辱全体国民”
2021-07-25 13:12 -
一剑封喉!孙一文斩获第三金!
2021-07-24 20:07 东京奥运会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17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1“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2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37最新闻 Hot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