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娜·福鲁哈尔:谁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的“接班人”?
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想法行之有效,部分原因是国家利益和私营企业的利益并未出现过分的脱节。即使在罗纳德•里根担任总统期间,人们也有一种感觉,即全球贸易需要服务于国家利益,而不仅仅是大型跨国公司的利益。里根将政府视为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答案,但里根政府在贸易谈判中会考虑国家安全,并利用关税和其他贸易武器来反击日本垄断计算机供应链的企图。
在克林顿执政时期,贸易应该为国内政策利益服务这一理念失宠。当时美国达成了一系列贸易协议,并推动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加入世贸是一个重大的转变,消除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壁垒。现代资本主义之父亚当•斯密认为,自由市场要想正常运行,参与者需要有一个共同的道德框架。但美国和其他自由民主国家突然与某些与其不同的国家(从俄罗斯和中东石油国家到众多拉美独裁政权,再到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建立了重要的贸易关系,这些国家与欧美有着根本不同的道德框架,更不用说它们的经济框架了。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关税大幅下降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两个最大受益者一直是中国政府和基本不受国家政治动荡影响的跨国公司。这在美国造成的后果是美国朝野上下都出现了更多的政治极端主义,它们大多利用大众的经济幻灭感而趁势崛起。那种认为全球经济必须重新为国家需求服务的想法正在重获支持,但美国两党都没有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完整计划(尽管拜登政府是最接近提出这一计划的政府)。
显而易见的是,全球化正在倒退,至少在贸易和资本流动方面是如此。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新冠疫情和乌克兰战争都暴露出该体系的脆弱性,其中包括资本失衡、供应链中断和地缘政治动荡。各国现在希望增加其关键产品(如微芯片、能源和稀土矿)供应链的冗余供应能力。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和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工资上涨正在降低将家具或纺织品等低利润产品运往世界的动力。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需要不同的金融体系,甚至不同的货币制度。3D打印等创新技术让产品可以在一个地方快速生产,这也改变了大家的经济规划,使得就近建立生产中心变得更加容易和便宜。所有这些变化都表明区域化将很快取代全球化成为主导的经济秩序。地理位置一直很重要,但在未来将变得更加重要。
过去不再来
在某个时候,新冠疫情会结束,乌克兰战争也会结束;但全球化不会回到十年前的样子,它也不会完全消失。观念和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仍会跨境传播。许多商品和服务也会跨境流动,尽管传输它们的供应链会比现在简单得多。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21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的全球供应链高管表示,他们已经开始改变供应链以使其更具地方性或地区性,增加供应链的冗余供货能力,或确保他们的关键需求不会依赖单一国家。各国政府或通过立法形式(如拜登政府的产业政策法案)或通过指导形式(如欧盟的《新工业战略》)鼓励这样的变革出现,这些做法的目的都是重组供应链以使其靠近本土。
即将到来的后新自由主义经济秩序仍未显露其确切形态。但它很可能会比以前更加本地化、异类化、复杂化和多极化。这通常被描绘成一件坏事——显示出美国的衰落和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风险。但这种经济秩序本来就应该是这样。政治发生在民族国家层面。在后新自由主义世界,决策者在努力重新平衡国内需求和全球市场需求的同时,将更多地从地域出发思考经济问题。
这种情况已经在贸易领域发生了。例如,美国两大政党都在合理质疑新自由主义贸易政策的个别方面。威权国家的崛起证明了地方政治、文化价值与贸易政策无关的想法是错误的。这一认识造成的部分后果是,拜登政府保留了特朗普政府时期加征的众多关税,并尝试支持那些事关国家安全的产品在国内生产。
民族主义盛行总不是一件好事,但质疑传统的经济智慧却是一件好事。像美国这样的富裕国家不可能只保留金融投资和软件编程,而将除此之外的一切业务都外包给新兴市场,这么做必然会使富裕国家本身以及更宏观的经济体系更易受到外部冲击。因此,随着各国和各地区重新思考该如何平衡增长与安全、效率和稳定之间的关系,传统的贸易政策将不得不有所演变。全球化将不可避免地进化为区域化和本地化。
以有关制造业的争论为例,在大多数富裕国家和许多贫穷国家,制造业岗位在所有就业岗位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下降。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各国应该放弃制造业,向价值链上游的服务业转移,将低技能劳动力替换成高技能劳动力。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交织程度一直比就业数据显示的要高,而且是越来越高。有研究表明,各种知识密集型企业往往最常出现在制造业中心附近,从而刺激经济总体上涨。这就难怪中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工业强国没有效仿美国,而是选择保护本国的工业基础。它们通过激励高增长产业发展和培训劳动力来支持本国工业,而没有选择浪费大量补贴或实施进口替代这样的失败政策。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现正试图学习这些做法,特别是在半导体这样的重要产品供应链和电动车这样的战略性行业。
由于物流不畅,美国出现了商品短缺现象
在后新自由主义世界,实施强力产业政策这种做法将会越来越普遍。即使在美国,大多数民主党人和越来越多的共和党人也认为,政府可以在支持国家竞争力和保持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作用。问题是如何发挥作用。可能的答案包括补贴技能培训、支持国内需求和扩大支出以保持关键商品的价格相对稳定。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竞争对手相比,美国对海外制造业的依赖度更高。美国只能满足本国71%的居民消费需求,而中国满足了89%,德国满足了83%。据麦肯锡估计,达到中国水平可以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4000亿美元,而这还没有计算清洁能源和基因疗法等先进生物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未来收益。美国为防疫而努力填补个人防护设备和药品等基本物资的供应缺口,还努力提高电池、半导体和稀土矿物等战略领域的国内产能,这些努力都为在本国生产高价值商品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最终可能为美国带来巨大的红利。
随着全球贸易和供应链逐渐区域化和本地化,全球金融也将如此发展。俄乌战争将对货币和资本市场产生长期影响。一个影响是金融体系会被加速分裂为两个体系,一个基于美元,另一个基于人民币。中国和美国将越来越多地在金融领域展开竞争,利用货币、资本流和贸易作为彼此对抗的武器。美国决策者尚未认真考虑此类更大范围的竞争将会产生何种影响:资产价值、养老金和政治都将受其影响。捍卫自由主义价值观(比如制裁俄罗斯),追寻新的经济增长策略和建立新联盟这些活动都将发生在资本市场。所有这一切意味着市场对地缘政治的敏感度将比过去高得多。
去中心化的技术将允许更多专供本地消费的商品被生产出来,这可能对环保有利。在城市住宅墙体或屋顶上种植农产品的高科技“垂直农场”正在兴起,这种农业不易受到气候的影响,可以作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方案。为了缓解气候变化或地缘政治对自己的冲击,大公司一直在朝着“垂直整合”的方向发展,即拥有更多的产品供应链环节。像3D打印这类尖端制造技术将加速经济模式的本地化转型。此类制造方式可以节省资金、能源和减少气体排放。在疫情期间,3D打印技术帮助某些国家填补了供应链缺口,使得所有东西(无论是口罩、防护设备、检测试剂还是临时住所)都可以在本地“打印”。从2019年到2020年,3D打印市场增长了21%,而且预计到2026年还将翻一番。总的来说,这些趋势预示着本地化制造业将会迅猛发展。
后新自由主义世界
与新自由主义世界一样,后新自由主义世界也将为人类带来机遇和挑战。比如,“去全球化”会引发大量通胀现象(尽管技术将继续带来通缩效果)。乌克兰战争终结了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全球推动碳中和的努力将永久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成本。公司和政府为支撑供应链而大举支出将在短期内催生通胀(尽管这种做法目前只会提振环保技术等战略性行业,但这么做最终将会刺激经济增长,改善那些投资国家的未来财政状况)。与此同时,美联储停止购买美债和反复加息的行为正在促成银根紧缩,推高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这一新现实的某些方面是好的。指望威权政府提供重要商品总不是个好主意。期望那些政治经济与我们截然不同的国家恪守单一的贸易体制是幼稚的。污染地球环境以生产和长途贩运低端商品不利于环保。保持三十年低利率的后果是造成了危险的非生产性资产泡沫。也就是说,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去全球化的世界也将是一个通胀的世界,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这将迫使政府做出艰难的选择。各国都希望提高本国商品供应的稳定性,但公司或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此买单却有待观察。
当美国决策者和商界领袖想要应对这些挑战时,他们必须抛弃传统的经济思维。他们不应该认为去监管化、金融化和超全球化是必经之路,而应该拥抱即将到来的区域化和本地化时代,努力为每一劳工阶层创造有利的经济机会。他们应该重视生产和投资,而不是倚重靠债务驱动的金融活动。他们应该将人视为资产表上的资产,而不是负债。他们应该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败教训,从特定地区的经验中吸取特定地区的教训。长期以来,美国人一直在使用过时的经济模型来理解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这种做法在1990年代新自由主义癫狂期都没有奏效,现在肯定也不会奏效。地理位置一直会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
(观察者网由冠群译自美国《外交事务》杂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FOREIGN AFFAIRS - Rana Foroohar: After Neoliberalism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由冠群 
-
我警告了几十年,美国量化宽松还是犯了巨大错误
2023-01-27 08:26 观网财经-宏观 -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2023-01-24 08:12 新能源汽车 -
春节期间国内旅游市场强势回暖
2023-01-24 08:00 观网财经-消费 -
网易宣布暴雪停服:感谢玩家相伴14年 将公布退款安排
2023-01-23 16:02 -
中国正在做的这件事没太多先例,但我们有一个“秘方”
2023-01-22 08:17 这就是中国 -
“美政府债务违约或造成全球金融危机”
2023-01-21 19:27 美国经济 -
31省份GDP出炉:苏粤差距缩小,陕赣突破3万亿
2023-01-21 14:49 中国经济 -
十七部门: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
2023-01-21 11:27 -
哈尔滨拟出新政:三孩家庭购首套或二套新房可获2万元补贴
2023-01-21 08:25 观网财经-房产 -
2022年上海经济运行情况解读:经济运行凸显韧性,功能动能持续增强
2023-01-20 19:29 中国经济 -
亚特电器拟创业板上市:财务数据疑似打架,自有品牌占比不超7%
2023-01-20 18:18 观网财经-金融 -
外资独资券商再添两家,摩根大通和渣打同日获批
2023-01-20 16:49 观网财经-金融 -
英特尔CEO:我们正在解决高端芯片生产集中在亚洲的问题
2023-01-20 15:57 观网财经-科创 -
1月“降息”落空,LPR报价已连续5个月维持不变
2023-01-20 15:05 观网财经-金融 -
人民币持续走强:中国经济强势复苏
2023-01-20 13:41 观网财经-宏观 -
国家乡村振兴局指导蚂蚁集团向敬老院捐赠制氧机
2023-01-20 10:55 抗疫进行时 -
外贸出海不是口号,自主创新是企业天堑
2023-01-20 10:45 -
首家新设外商独资证券公司来了
2023-01-20 08:28 -
元气森林营销中心原负责人叶礼诚被刑拘
2023-01-20 08:19 观网财经-消费 -
春节前现“提前还贷”高潮,购房者:排队4个月
2023-01-20 07:28 观网财经-房产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56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0“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195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31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38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