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和预期拐点已出现,下一步需看到有效的增量政策落地
此次发布会最核心一点,就是提出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的政策。通过加速化债为解决内需不足、稳定增长等问题提供政策空间。我认为财政对此的具体额度其实已经定下来了,剩下的问题是各地具体怎么分。[全文]
-
赤字率回到3%,如何评估今年的财政力度?
如果今年我们能利用好政策空间止跌,争取一个真实的5%,更重要的是能让大多数市场主体感受到经济有所企稳回升,自然有利于扭转上述的需求不足、预期偏弱、信心不足的问题。[全文]
-
中国经济需要重磅政策,给市场和老百姓交个底
我期待新一届政府多算大账,目标怎么确定?预算上准备要支出多少,估计能收入多少,缺口有多大,如何弥补缺口。给市场和老百姓交个底,这样能够给市场注入信心。[全文]
-
央行动作震惊市场 但加息并不可行
刚刚进入2017年不足两个月,中国央行已通过一系列鹰派行动震惊了市场。这是全面收紧货币政策的前奏吗?加息传言会否成真?笔者认为,目前形势尚不支持央行从银行间市场的紧缩转向全面货币紧缩。此外,通过加息来防止人民币走弱的观点,也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全文]
-
中国经济怎么走?他们一起发出声音
经济学界及媒体舆论对中国经济走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分歧。有一批学者,他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判断,与流行的看法有所不同,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很有名望的著名经济学家。观察者网力邀9位经济学家探讨中国经济当前最有分歧的六大问题。这些经济学家分别是张军、林毅夫、朱天、余永定、陈平、姚洋、屈宏斌等……[全文]
-
中国经济有望企稳回升,就在三季度
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涨起来了,值得关注,但还是要关注主要矛盾。目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还是在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上。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尽量在解决实体经济困难,和防止资产泡沫之间做到平衡。从当前宏观政策出现的积极信号看,如果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发力,三季度中国经济有望企稳回升。[全文]
-
中国经济结构拉美化了?
我们已经出现了一些苗头,有了这样一种舆论导向,比如鼓励发展服务业,觉得服务业占比的上升是调结构的成果,试图绕开工业萎缩的事实。我对这个还是比较担忧的,比较直白地说,这一旦成为一种趋势将是中国经济结构拉美化的节奏。[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