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姆斯基:新媒体终究还是在“制造共识”
关键字: 媒体新媒体传统媒体制造共识言论自由查理周刊【将近三十年前,诺姆·乔姆斯基与爱德华·赫尔曼合著了《制造共识》。在这部批判西方商业媒体的力作中,乔姆斯基提出,在结构上,西方商业媒体与主导社会的精英集团密不可分,它们为了精英的利益“制造共识”。商业媒体内置的“过滤器”决定了哪些资讯将成为“新闻”,乔姆斯基向读者展示了在外表民主的西方社会,宣传是如何通过“自由”媒体的自我审查逐步向社会舆论蔓延的。然而,时隔多年,许多事已经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如今我们有了互联网。随着那些“制造共识”的传统媒体遭遇了巨大的财政困境,乔姆斯基对现状的分析是否也有别与从前?以下是英国新媒体公司Byline联合创始人李承润对乔姆斯基的专访。观察者网杨晗轶译。】
李承润:27年前,你在《制造共识》中写道,在西方民主社会中,精英主导着政府和私有部门,而大众媒体最主要的作用是动员公众、博取公众对精英利益的支持。然而,从完书之日至今,过去了许多年,发生了许多事。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分散了权力,侵蚀了传统媒体的权力,并促生出了自媒体。例如,弗格森镇上发生的事一开始是通过推特曝光的,然后才登上了传统媒体的版面。互联网的出现是否使您提出的“政治宣传模式”变得不再符合现实?
乔姆斯基:事实上,大约10年前,《制造共识》曾经再版发行。我们在前言里谈到了这个问题。我认为我的意见能够代表合著者的意见,你可以读一下那本书的介绍部分,我们觉得如果世界起了变化,这(互联网)肯定是变化之一。当然,还有其他(变化),比如独立纸媒数量的减少,这也是相当惊人的。
我们认为,书中的基本分析大体没有改变。确实,互联网带来了从前很罕有的机会,现在你要做研究只需打开电脑,不用再去图书馆了。毫无疑问,今天人们可以更加轻易地发布信息,还能发布不同来源的信息,这既带来了机遇,也存在缺陷。总的来说,整个系统并没有发生太多的根本性变化。
李承润:哥伦比亚大学数字新闻学塔尔中心主任埃米莉·贝尔最近在牛津大学演讲中说:“新闻空间不再属于新闻从业者了。报刊媒体无法继续扛起新闻自由的大旗,因为新闻故事抵达读者的主要渠道不再掌握在他们手里。如今,硅谷一小部分私有公司把持了公共舆论的空间。”今天,几乎所有内容都发布在社交平台上,在新闻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享有更大的发言权的,不再是默多克,而是谷歌的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和脸书的扎克伯格等人。他们是否和传统媒体里的老古董一样,也在“制造共识”?
乔姆斯基:首先,我不同意这种笼统的说法。比如,现在我想了解乌克兰、叙利亚或者华盛顿的最新局势,我会去读《纽约时报》和其他大报;我会去看美联社和英国媒体的报道。我不会去看推特,因为它不会告诉我任何事情。推特上虽然充斥着人们对于各种事情的意见,但它们都过于简短,所以非常肤浅。在上面你找不到重大的核心新闻。我的观点与你引述的观点恰好相反,我认为新闻源变得更少了。
就拿我们现在所处的波士顿市来说。波士顿曾有一份很好的报纸《波士顿环球报》。今天它仍然存在,但与二三十年前相比,如今的它只剩下一个苍白的影子。它曾经在世界各地设有分社,汇集了一大批最优秀的记者,对中美洲发生的战争进行过最出色的报道,并对美国国内时事进行过精辟的批评。现在,你再去报摊看看《波士顿环球报》,上面基本全是本地新闻,以及通讯社通稿,还有从《纽约时报》转载的稿件,其他东西基本没有。
实际上,美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都在发生类似的事。报道世界各地情况的新闻源变少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带批判的眼光去阅读《纽约时报》、《卫报》或《独立报》等大报的报道——我们当然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但至少它们还在那里,我们还能读到这些报纸。哪里有新闻事件,哪里就有记者,现在记者少了,所以新闻来源也就变窄了。换个角度看,我们在另一个方面得到了补偿:比起二十年前,我们现在更容易读到来自其他国家的新闻了,我们只需连接互联网便能读到外国新闻,不必去图书馆或哈佛广场国际书报亭。所以,这产生了多重效应。至于硅谷,就拿谷歌来说,我敢肯定他们正在试图制造共识。如果你想买某种东西,你先“谷歌一下”。我们都知道谷歌是怎么回事。搜索列表上第一条链接是广告商赞助的。这些信息虽然排在最上面,但并不意味着它们是最重要的。它反映出的是谷歌基于广告的商业模式,广告其实正是(我们书中提到的模式里的)过滤机制之一。
我天天用谷歌,我很高兴能有这样的工具。我在读《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或者《华尔街日报》的时候,我很清楚读到的材料都经过了媒体的选择与加工,所以必须(用网络来)弥补这个缺陷。当然,谷歌等网站通过巨大的监控系统,试图获取用户习惯和交互数据等个人信息,从而塑造向用户呈现信息的方式。这些私人公司进行的(监控)比美国国家安全局更多更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财政部:前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293亿元 评论 101欧盟还是没能禁运俄油,立陶宛先急了 评论 259俄军“护送”下,260名乌军撤离亚速钢铁厂 评论 571被美封锁60年,这个国家2岁小孩都打上了自产疫苗 评论 1924月经济数据承压,多位经济学家建议:拿钱补贴老百姓 评论 701最新闻 Hot
-
财政部:前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293亿元
-
莫迪访问尼泊尔,“绕过”中企承建的新机场
-
“土耳其不同意,别劝”
-
阿内政部长罕见受访,承诺女孩教育很快将有“好消息”
-
欧盟还是没能禁运俄油,立陶宛先急了
-
俄军“护送”下,260名乌军撤离亚速钢铁厂
-
“澳政府已经失去太平洋岛国的信任”
-
俄乌冲突影响食材供应,英国3000家炸鱼薯条店或关闭
-
100万死亡病例如何得出?美媒:有2种统计方法,但都有缺陷
-
加外长:西方必须解救乌克兰小麦,我们愿意出船出力
-
与中印关系,拉夫罗夫透露最新打算
-
被美封锁60年,这个国家2岁小孩都打上了自产疫苗
-
“尽管莫斯科被制裁,伊朗仍将扩大对俄投资贸易”
-
4月经济数据承压,多位经济学家建议:拿钱补贴老百姓
-
土耳其:瑞典“入约”会谈时发表挑衅言论
-
“说实话,普京的冷静让我惊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