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者网专访| 钱军:中国将在20年内全面赶超美国
关键字: 秦朔钱军辩论秦朔钱军中国超过美国中国赶超美国中美制度中美经济创新和人才
技术和研发正在迎头赶上
我们现在常说,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或者要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不能只靠廉价产品和规模,要靠创新和人才。我相信这方面我们也可以全面赶超美国。 我认为创新有两个很不同的方面,说得形象一点,一方面是高铁、航天,另一方面是阿里和腾讯。上面说过,像高铁、航天这一类需要大规模长期投资的,政府的投入是很重要的,而这方面我们相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或者发展中国家都是有绝对优势的,包括基础研究的投入。所以今后20年中国一定会出多个物理化学医学的诺奖获得者,这里包括海外的(中国出生受过国内教育的)华人,他们可以是MIT和斯坦福的教授,也可以是我们的海外院士,以不同方式给国家出力,把这些华人算进去,肯定会有多个。而且现在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投资量是很大的,这个也非常重要。
我10月初带领学院高管项目同学在美国学习期间,听到奥巴马说2030年美国人要登上火星。我不是个科学家,所以说出来的话可能很幼稚,但我觉得中国可以跟美国一拼,说不定我们中国宇航员先登上火星,种点中国菜过中国人的生活。现在美国搞航天政府没钱,很多事是私人企业在做,类似特斯拉创始人MUSK(他也不是美国出生的)这样的企业家的确很牛,但我觉得这个行业光靠私人企业是不够的。这些领域我觉得是应该投入的,不光是一个面子工程,航天技术、高铁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力,而且这些技术可以民用化。
另外一个方面也很重要,应该来说对我们人均收入相对美国翻番的目标可能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批能够真正在国际领先的创新型企业,而且这些企业是能够服务大众,带动一大批别的企业的标杆型企业,最好的例子就是阿里和腾讯。这两个公司最近的市值(分别在美国和香港上市)都超过了中石油,成为市值最大的中国企业。阿里和腾讯的成长还是挺有中国特色的。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有像马云和马化腾这样的创业者和企业家。用美国人的语言来说,他们都不是出身于所谓的名门望族,公司成功以前他们就是很普通的中国人。但事实上他们很聪明,也很有胆识,抓住机会再创造机会,结果他们的公司现在成了国际互联网的龙头企业。
我有一个做投行的朋友,不是中国人,他跟我说,做投行的一定要盯住互联网行业,因为现在未来几十年能带来最多投行业务的就是这个行业。他问我,全世界能够数得上号的大规模的互联网企业,你能说出几家?然后他说你想过之后,是不是全球数得上号的互联网企业只在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我点点头,还真想不出一个日本或德国很牛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和阿里的很多技术绝对不输给美国的龙头公司,而且在越来越多的方面领先于美国。
从阿里、腾讯这样的在技术和规模上丝毫不亚于美国最领先的企业中,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这样的企业成长中的关键不是靠政府给资源或政策,也不是靠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和产品,而是有远见有胆识的创始人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抓住机会,用国际化的专业知识和经营模式长大的。归根结底,他们成功的第二个因素是自下而上,依靠市场化的机制做大做强的。也就是说,我们是不能靠一个政府产业政策造出另外的阿里和腾讯的,不管制定政策的人多么智慧。道理很简单,这样的创新型企业以前没见过,没见过就不可能自上而下设计,制造出来。政府可以做的,是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人才环境,扶持市场和民营企业的环境,才会有更多的阿里和腾讯。两个月前我有幸跟一位斯坦福大学的华人大咖物理学家交谈,他提到即使是做基础研究,也需要给包括在大学的人才创造很宽松的环境。不能说给一个科学家制定一个计划,他就能研究出能够拿诺奖的成果。很多时候灵感是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想别的事的时候激发出来的。
在辩论中秦朔说中国是一个研发大国,但不是强国。对此我的看法是,很多方面我们还是有差距,但只要我们以比美国高很多的速度增长,就能赶上。同样是专利,中国最近的增长率是非常高的,接下来会越来越多。印度的专利数量也很多,但是还是缺乏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投入。只要我们有上面提到的两方面的因素,我觉得我们在科创上全面赶上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抢人才很重要
最后再讲讲人才,以前有个说法,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亏了,培养的大学生、研究生跑到美国读个博士,工作后就在美国定居。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问题。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确实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工作,为美国经济做贡献,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会回国来创业,只要他们回来创业,我觉得最后中国还是赢家。因为回国创业可以把美国的学习工作经验带回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财富。
所以人才政策就非常重要。美国现在一流大学读理工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里面,应该2/3或者更多的学生不是生在美国的,很多是中国学生。说到吸引人才,秦朔在辩论中讲到,北上广深四座城市,海外移民很少,北京跟上海只有1%的海外移民,而硅谷的新创公司,至少有44%的移民。 我觉得中国其实不用去挖空心思抢外国人才,只要给从中国出去的能人创造好的条件,吸引他们回国,我们能赶超美国需要的人才就足够了。 就拿我大学本科同系的在美国做过金融管理教授的几个人做例子吧。跟我同班的金李原来在哈佛商学院做金融教授,现在北大光华做教授;长我们一级的曾鸣和陈龙先在欧洲和美国的名校做教授,回国后在长江做教授,现在都在阿里担任高管。他们都在为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发展发挥自己的才能。我和太太朱蕾在美国学习工作20多年后,全家都搬回来了,两个人都在高金任教。国外的工作稳定,生活舒适,但回国的主要原因是在国内可以更好的发挥个人的才能和价值,只要国内的环境合适,很多人都会有落叶归根的感觉,先回来看看,然后回来更多次,呆更长的时间。
从中国出去的大量人才,只要离开美国或者别的国家,应该首选就是中国,去新加坡日本不能像国内那样创业,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只要有足够好的机会,再加上合适的生活环境,他们会首选中国的。 当然北上广深,我在别的场合也讲过,现在的一个问题是生活成本比较高,尤其房地产价格已经高过发达国家很多大城市了。从这点看,像杭州这样的城市,房价比上海低,生活环境好,还有阿里这样的核心企业,是绝对有竞争力的。
中国再能把生活条件,包括医疗、教育、空气质量等再进一步提高,回来的人会更多。不但是中国人,外国人也会来的,现在美国好多中上阶层的家庭的孩子学中文的很多,因为他们看到中国有机会。阿里和腾讯都是国际化的企业,全球招聘人才,我们高金现在学员教授也都是全球招聘录取。只要生活环境有保障,中国有机会,人才就会回来。
最后总结一句,以上都是本人个人观点,从几个方面讲述了为什么我觉得中国可以在20年内全面赶超美国,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国家的发展和富强要靠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在有效的机制下,我们的付出就不但会给我们个人创造财富和美好生活,同时也会让国家真正步入世界富强国家之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观察者网专访| 钱军:中国将在20年内全面赶超美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赵晓明
-
最新闻 Hot
-
澳大利亚直说了:中国可是我们最大买家,美国你算啥?
-
美企急电:快取消越南、印尼订单,转回中国
-
加拿大:出人意料,是中国而非美国
-
一个说毫无成果,一个说满意
-
“日本决定要更硬气,不然…”
-
跪了?“还没”
-
终于谈上了,俄方要求美土离场
-
“无论承认与否,硅谷精英变成‘中国必胜论’拥趸”
-
9500车位、全球最大!首航赴欧洲,“彰显中国雄心”
-
黄杨钿甜佩戴高价耳环引网友质疑,经纪公司回应
-
枪杀安倍嫌犯将于10月首次公审
-
俄乌土耳其谈判将安排两轮对话:土美乌先聊,土俄乌再谈
-
特朗普:给F-35加个引擎,叫F-55
-
拿中国说事,美高官想拦下这笔交易
-
中哥走近,美国又跳出来
-
欧盟“更硬”了:税率得大幅低于中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