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持人民币稳定,不是简单看个数字
随着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化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在不断提升。去杠杆、IPO注册制、资本外逃每一个词似乎让人惊心动魄,股市汇市会何去何从?答案其实很简单:只要坚持改革、不大水漫灌,金融体系的稳定就不会出问题。[全文]
-
报告解读| 为何下调GDP增长目标?
新的一年,中国政府下调了GDP增速至6.5%左右,谨慎得超过学者们的预料。2017年的关键词里又有新面孔:贸易保护主义、为企业减税降负、港独没有出路等。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密码,透露了什么?观察者网力邀11位学者解读其中九大要点。[全文]
-
2016年经济圈如此精彩,不忍翻过
即将过去的2016年精彩纷呈,经济金融大事一件接着一件。近日,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钱军教授分享了他心中的2016年十大事件。钱教授以影响力从小到大为顺序排出了10大事件:包括A股熔断、中国企业全球收购浪潮、人民币贬值、英国脱欧、中国GDP和特朗普当选,并给出了有趣生动的解读。[全文]
-
中国经济超过美国不重要?那就谈谈20年后的其他方面
在最近的一次“源”俱乐部活动上,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钱军教授和著名财经媒体人秦朔就“中国能否在20年内全面赶超美国”这一话题展开辩论。秦朔认为“规模意义上接近或超过美国”并不重要,钱军则从经济、价值观、增长源动力、人才和创新等方面一一回应。[全文]
-
报告解读| 总理的神秘包裹里都有啥
19700余字的报告,信息量很大,大到国际形势,小到自驾车营地建设。76次谈到改革,23次谈到结构性改革,包括供给侧改革、调结构。62次提到创新,22次谈到教育,10次谈到医疗。万字总理报告都有哪些经济领域的亮点?观察者网邀请了数位学者大咖为大家解读。[全文]
-
中国应在G20上海峰会传递哪些声音
当时的“广场协议”于美国而言是很成功的,但只是局限于几个发达国家之间的协调。现在的确有召开类似“广场协议”会议的需求,但是要达到之前的效果和目的,几乎是不可能的。当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比那个时候更加复杂和多元化,同时,欧美日各国通过包括QE在内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来帮助走出通缩陷阱。[全文]
-
想抱婴儿底?A股须知这七大真相
A股大跌不停,快回家的娃,把给老妈的压岁钱都砸进去了,但还是有人像李大霄一样觉得已经抱紧了婴儿底。尽管当前中国经济出现困难,但在全球仍一枝独秀,然而,股市并没有反映中国经济的全球地位,其“牛短熊长”的规律伤透了投资者的心。[全文]
-
增速不是一切,6%也能傲视全球
十三五经济增速,应更重质量轻数量,不必刻意追求某个速度;不求速度但要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股市波动,不应成为阻碍资本市场改革和开放的借口;金融监管最关键是要培养和维护市场力量;“十三五”期间的金融改革有可能引发迄今尚未经历的风险和波动。利率市场化了,国有银行怎么办?[全文]
-
美联储加不加息,风向标是什么?
在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股市跌跌不休、人民币仍然面临贬值压力的情况之下,美国若能暂缓加息将会给中国经济“稳增长”,金融体系“稳秩序”提供一个缓冲的机会,通过更多的有效的调控政策出台,进一步释放风险,舒缓经济下行的压力,恢复市场的规律和作用,做好更为充足的准备来应对海外市场可能带来的冲击。[全文]
-
两会观| GDP数据不再是唯一指标
总理在报告中多次提到的“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新常态”“中高速增长”“中高端水平”等关键词,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政府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方式和质量,不再把GDP数据作为唯一的指标。[全文]
星期五 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