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者网专访| 钱军:中国将在20年内全面赶超美国
关键字: 秦朔钱军辩论秦朔钱军中国超过美国中国赶超美国中美制度中美经济增长的源动力
内需
很多人问我,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逝去的20年”的覆辙。我认为我们跟日本不一样,我们增长的源动力来自于内需,具体来说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是亿万中国老百姓要过上更富裕更好的日子。改革开放30年完成的伟大业绩就是让3亿到6亿人脱贫,接下来的30年如果这中间很多人的人均收入再翻个番,我们就走出了中等收入陷阱。我们的企业、我们的服务只要是满足这几亿人消费方面的需求,中国的经济就可以持续高增长,这个就是所谓的内需拉动的发展。这一点上我们相对印度、俄罗斯等其他新兴经济体也是有优势的:印度的制造业规模很小,因为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构架没搭起来,而俄罗斯的经济非常单一,连很多日常用品也必须依靠进口。我们有非常完整的制造业,也有足够多的服务业,而且发展的非常快。
自从英国脱欧以后,尤其现在特朗普即将上台后,美国以及整个发达世界对我国的出口是不利的。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今后三五年的贸易环境可能不会那么好。但这也是个机会,让我们的经济更快转型成为内需,尤其消费、服务业和科技拉动。短期内出口虽然还很重要,但我们已经不依赖出口拉动增长了。所以我不同意中国会走日本的路,因为日本必须靠出口,而且它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基本无解(外来移民非常少,也很难融入日本社会),而我们可以完全可以靠自己。
反观美国,已经老大自居多年,所谓大美国主义的经济含义就是美国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别国照搬其经验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它内生的创新动力可能是有限的。而中国仍然处于高速发展和变化之中,可以借鉴美国和别的很多国家的经验,最终可以追上去并且赶超。
制度评估
经济制度也好,政治制度也好,我认为有两个方面很重要,一个是调动资源,其实就是资源的配置;第二个是人,如何把人的资源用好。衡量一个制度的好坏的关键是能否把最合适的人选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而不应该只是看如何把人与岗位匹配的过程;简单来说,结果比过程更重要。人才与岗位匹配好了,要有个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光和热,同时要有个监督机制。如果这些都做好了,这就是个好制度。如此说来,我们已经走了跟美国不一样的路,接下去我们还会继续走跟美国不一样的路。
从资源调配来看,我们的机制肯定是有优于美国的方面的。美国现行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政府不作为,两党均衡而政党可以被持极端意见的官员绑架,导致政府什么也做不了。几年前美国政府由于无法达成债务水平的协议就关门了,导致全世界的债务以及金融市场陷入混乱和僵局。在一个负责任、很有效的政府机制下是不应该产生这种问题的,而且全世界都知道不是美国政府没钱或者不能借钱,是制度问题导致了政府无所作为。现在特朗普上台的同时,共和党也控制了国会两院,这给政府推进总统的政策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让我们拭目以待美国接下来会有哪些政策出台并执行。
反观我国,很多时候以政府为核心可以统筹和调动资源去做一些事。如果调动的资源去做的事情是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和民生的,比如说高铁、航天、基础建设、基础到高等教育等等,这些都会有效的长久推动经济增长。
这里我要多说几句。 我们目前的经济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方面是政府可以做并做得很好的,另外一方面是市场可以做得更好的。在经济发展刚刚起步时谈不上什么市场,所以市场的作用也比较小,政府靠调配资源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现在很多市场已经建立起来了,在经济中的作用应该越来越重要。从这点来看,不管从经济增长的源动力还是从制度的评估,我们还是可以从美国那里学到很多,而美国经济最核心的就是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合理的市场机制。这个市场体系包括资源市场,资本市场,也包括人才市场;同时,建立好了市场之后,尊重市场。
在现阶段和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政府仍然可以做很多事,但现在政府要继续做的事应该是市场尚未建立或者市场不能做好调配的事,这些方面我们有很多很好的经验,我相信会继续做的很好。另一方面,但凡市场能够做的事情,政府的作用就应该从弱化到退出。在这些领域,政府的工作是制定好法律法规,然后做好裁判就行。一场足球比赛之所以让人赏心悦目,不仅球员踢得好,裁判也要好,而裁判好的一个标志是整场球结束后观众并不知道谁是裁判。所以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中国如果能把包括资源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完善并尊重市场,做到这两点可以极大的增加我们赶超美国的可能性。
最近经济学家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是产业政策。对一个学习研究美国金融体系出身,同时关注研究中国金融和经济的学者来说,我觉得这个问题不难回答。第一,市场不能做好的产业,政府的产业政策是可以有正面效应的。基建、航天高科技等需要大量长期风险投资的行业,这些行业完全靠市场,哪怕有最发达的美国市场也不能完全搞定,当然可以依靠政府的计划、统筹和资源调配来推动发展。这些行业中的国企可以继续起到带头作用。像环保和大健康,这些行业也可以有一个产业政策,但执行中的一些事,比如工厂的污染指标或者配额,通过由市场为主体的交易来做到总量的逐渐减少,会是一个更合理的发展方向。
第二,目前和今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强动力的消费服务行业以及很多转型升级后的制造业,我们应该着手培养市场体系和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各种不利条件下(比如从正规融资渠道的融资成本很高)已经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社会提供了大多数的就业机会。如果我们扶持和推动市场,有效的市场体系就会把更多资源调配给民营企业,这将让他们如虎添翼。在这些行业里就用不着自上而下的产业政策,有了也不会有太多用处。
十八大的核心是要让市场起到调配资源的核心作用,所以我们扶持建立完整的市场体系,并尊重市场。同时厘清政府职能,该退出的退出,该管的管该投资的投;市场能调控的让市场来,市场失效了政府再干预直至修改规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我们制度的优势。
- 原标题:观察者网专访| 钱军:中国将在20年内全面赶超美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赵晓明
-
最新闻 Hot
-
澳大利亚直说了:中国可是我们最大买家,美国你算啥?
-
美企急电:快取消越南、印尼订单,转回中国
-
加拿大:出人意料,是中国而非美国
-
一个说毫无成果,一个说满意
-
“日本决定要更硬气,不然…”
-
跪了?“还没”
-
终于谈上了,俄方要求美土离场
-
“无论承认与否,硅谷精英变成‘中国必胜论’拥趸”
-
9500车位、全球最大!首航赴欧洲,“彰显中国雄心”
-
黄杨钿甜佩戴高价耳环引网友质疑,经纪公司回应
-
枪杀安倍嫌犯将于10月首次公审
-
俄乌土耳其谈判将安排两轮对话:土美乌先聊,土俄乌再谈
-
特朗普:给F-35加个引擎,叫F-55
-
拿中国说事,美高官想拦下这笔交易
-
中哥走近,美国又跳出来
-
欧盟“更硬”了:税率得大幅低于中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