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泽克论《爱乐之城》:一种列宁主义的解读
关键字: 好莱坞电影爱乐之城爱乐之城男女主角音乐剧爱乐之城洛杉矶同性恋城市爱乐之城列宁主义他们的爱情不是真实的,他们对事业的追求也就那样——并非对艺术的全身心的投入。简言之,米娅和塞巴斯蒂安的背叛要比以损害另一个为代价来选择这个更深刻:他们的整个生命都已经是对要本真地投入的存在的背叛了。这就是为什么两个要求之间的张力不是一个悲剧的存在的两难,而是一钟非常软弱的不确定和摇摆。
《爱乐之城》剧照
尽管如此,这种解读还是太过于简单,因为它忽视了最终的幻想的谜:这是谁的幻想呢,是他的还是她的?难道不是她的(她是观察者—梦者)吗,而且整个梦都聚焦于她去巴黎拍电影的命运等等?与某些声称这部电影有偏向男性的性别歧视——亦即,在这对情侣中塞巴斯蒂安是主动的一方——的批评家的看法相反,我们应该肯定,米娅是这部电影的主观的中心:选择更多地是她的而不是他的,这就是为什么在电影的结尾,她是巨星而塞巴斯蒂安则一点也不出名,只是一个稍微有点成功的爵士酒吧的老板(这家店也卖炸鸡,当然成功不到哪里去)。
当我们仔细聆听在米娅和塞巴斯蒂安中的一个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两人间的对话的时候,这个差异就变得明显了。当塞巴斯蒂安告诉她他要加入乐队去巡演的时候,米娅并没有提出这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的问题;相反,她只是问他这是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也就是说,他是不是喜欢玩乐队。塞巴斯蒂安回答说人们(公众)喜欢他在做的事情,所以他玩乐队就意味着一个永恒的工作和一个事业,有机会攒一些钱和开他自己的爵士酒吧。
但她正确地坚持,真正的问题在于他的欲望:让她烦恼的不是如果他选择他的事业(玩乐队)的话他就会背叛她(他们的爱情),而是,如果他选择这个职业的话,那他就会背叛他自己,他真正的事业。发生在试镜后的第二次对话中,则既没有冲突也没有张力:塞巴斯蒂安立刻就承认,对米亚来说,演戏不仅是一个职业上的机会,更是一个真正的事业,她要成为她自己就必须做的事情,所以放弃它就会毁了她这个人的根本。
这里,在他们的爱情和她的事业之间是不存在选择的:在一个悖谬却又深刻地真实的意义上说,如果她要为和他一起留在洛杉矶而放弃她演戏的前景的话,那她也就背叛了他们的爱情,因为他们的爱情是从他们共享的,对事业的投入中生长出来的。
在这里,我们碰到了一个阿兰·巴丢在他的事件理论中略过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同一个主体面临着多个事件,那么,他应该给那些事件优先性?比如说,一个艺术家该如何决定他能不能把他的爱情生活(和他/她的伴侣一起建设生活)和他对艺术的投入合二为一?
阿兰·巴丢
我们应该拒斥选择这个术语本身,在真正的两难中,我们不应该在事业和爱情,在忠于一个事件还是忠于另一个事件之间做出决定。事业与爱情之间的真实关系要更加矛盾得多。金·维多的《狂想曲》给我们上的基本的一课就是,为赢得挚爱的女人的爱情,男人必须证明他能够在没有她的情况下幸存下去,证明他偏好他的使命或职业甚于她。
直接的选择有二:(1)我的职业生涯对我来说最重要;那个女人只是消遣,分心的玩意儿;(2)那个女人对我来说就是一切,我已经做好了羞辱自己,为她抛弃我所有公共的和职业的尊严。它们都错了,因为它们会使那个男人被那个女人拒绝。
真正的爱的信息是这样的:即便你对我来说就是一切,我也能在没有你的情况下幸存下去,而且我做好了为我的使命或职业放弃你的准备。因此,女人考验男人的爱的正确方式,是在他事业的关键点上(电影中的第一次公共音乐会,关键的考试,将决定他的事业的商业谈判)“背叛”他。只有在他熬过来并成功地完成他的任务,同时因为她的抛弃而深刻受创的时候,他才配得上她,她也才会回到他身边。
这里隐含的矛盾是,爱——确切来说作为绝对者的爱——不应被设立为直接的目标。它应该保留副产品的身份,某种我们把它当作我们配不上的恩赐来获取的东西。也许,没有什么爱情比革命爱侣的爱情更伟大了——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做好了在革命需要时抛弃另一个的准备。
问题因此也就变成了:体现“公意”的,解放的—革命的集体是如何影响激烈的爱欲激情呢?
从目前我们对布尔什维克革命者之间的爱情的认识来看,某种独一无二的事情发生了,一种新形式的爱侣出现了:在永恒的紧急状态中生活,完全献身于革命事业,做好为革命牺牲一切个人的性满足,甚至做好在革命需要时抛弃和牺牲彼此的准备,但同时又完全献身于彼此,以极度的激情享受在一起的稀有时光的爱侣。
在公共的话语中,爱人的激情被宽容,甚至得到沉默的尊敬,但同时又被无视——被认为与他人无关。(在我们所知道的列宁与伊内萨·阿曼德的情事中就有这一事件的踪迹。)(这样的关系中)没有一体化(Gleichschaltung)、强迫统一亲密激情与社会生活的尝试。性激情与社会-革命活动之间的根本的脱节也得到充分的承认。这两个维度被当作完全异质的,不可相互化约的东西来接受。在二者之间不存在和谐——但使它们的关系不走向对抗的,正是对此隔阂的承认。
在《爱乐之城》发生的难道不是同一件事情吗?难道米娅不是在对她的事业做出“列宁主义”的选择吗?难道塞巴斯蒂安不支持她的选择吗?他们不正是以这样的方式保持对他们爱情的忠诚吗?
(本文作者斯拉沃热·齐泽克,翻译王立秋,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海螺社区”)
- 原标题:齐泽克论《爱乐之城》:一种列宁主义的解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李泠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58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22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5“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3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37最新闻 Hot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