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网文作家齐橙:中国不缺聪明人,但民族强大靠的是偏执的守望者
最后更新: 2022-04-09 16:15:46提起网络文学就是玄幻、仙侠?那你对网文的理解可能滞后了。
4月7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报告称现实题材崛起,与玄幻等题材并驾齐驱。网文小说与时代变迁、民族复兴相结合,评论区里,读者也深受网文的家国情怀感染。据统计,2021年“中国”一词在起点读书app的读者评论中累计出现超30万次,过去三年累计近百万次。
得益于这次报告的发布,观察者网与起点中文网“硬核工业派”作家齐橙有了一次深入的对谈。
齐橙成长于工厂大院,是资深“工业党”和“军迷”,喜欢研究大型“机械怪物”,“混迹”于各大军事论坛,对中国工业发展怀着深沉的感情,笔下主角多是为工业强国梦奋斗的工人。
齐橙被称为“硬核工业网文大神”,代表作《大国重工》去年获得了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除了网文作家的身份外,齐橙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他说当老师让他有经济学的理论高度,写网文则让他“接地气”。
2011年开始,齐橙先后发表了《工业霸主》《材料帝国》《大国重工》等工业题材小说,不仅影响了读者,也带动了硬核工业类网文的写作风潮。齐橙告诉观察者网,他对自己作品倾注的是“强国理想”,内里是他的爱国信仰。
齐橙
【采访、整理/胡毓靖】
小说以史为鉴,讲述中国工业故事
观察者网:齐橙老师你好,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您写的小说被划归为“工业硬核”,相较言情、玄幻题材比较少见,写作会更耗时耗精力,以《大国重工》为例,您是怎么进行剧情推进,让读者觉得有爽点呢?
齐橙:构思一本书之前,我会有一个大概的脉络,比如写《大国重工》前,我了解到一个很“实”的背景,就是1983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又称“110号文件”),这是一个由国务院牵头,各个部委参加的“硬核”文件,专门研制中国面向21世纪的重大装备,包括大化肥,大乙烯,发电,电力设备,冶金设备等等,就是依托宝钢的技术引进,形成自己的冶金装备制造能力。
我在构思这部小说的时候,以80年代全盘引进技术、学习技术,90年代消化吸收,进入新世纪开始对外竞争,这样“三步走”的基本脉络进行。
有这样一个故事,之前我们国家通过引进技术,建造60万千瓦机组,结果在使用的过程中,机组过热冒烟了。当时觉得是我们的制造技术不行,后来经过检查以后发现,其实是国外的技术落后了,国外提供的算法错了,我们自己换了一套算法就把它解决了。
这个故事就非常有意思,我就把它改造了一下,构造了国内的一些崇洋派,还有一些坚持自主的人,他们克服困难,最后证明其实不是我们的错,是人家的错,这就形成了一个冲突,形成了《大国重工》里的一个故事。
每个故事都能够在历史上找到这么一个事件,然后再把它戏剧化一点,这样就形成了一部小说,大概是一个这样的过程。
观察者网:您的作品里也有很多工人、厂长形象,这些您是从哪些人身上获得塑造角色的灵感的?
齐橙:网文圈子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像我这样50多岁的并不多,但四五十岁的作者有一个长处就是社会阅历。
我原来生活在工厂里,周围有很多叔叔阿姨还有同学都进了工厂,我父亲是工厂的副厂长,在《工业霸主》里我写了一个非常亮眼的副厂长,就是以我父亲作为原形写的,非常刚直不阿。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主角当时在海外开拓业务,但是遇到海外工会抵制、搞罢工,就找这个退休的副厂长。然后老厂长就问他,说:小林你是党员吗?你是党员,你怎么会害怕工会呢?说论到工人运动,谁能跟共产党比,谁能跟我们党比,国外那些工会,只不过是一些“黄色工会”(观察者网注:黄色工会指与资方妥协或被收买,或是被工贼所控制的工会,常被工人指作假工会),根本不代表工人利益。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你是代表工人利益的,你怎么会斗不过这些工会呢?然后主角说这是国外。他说国外的工人也是工人,你应该是会去做工人工作的,然后主角就去团结国外的工人,把原来的工会给推翻了。
这当然是一个很“意淫”的故事了,就是跟国外的工人共建当地的和谐社会。我会去构思这样的故事,这是一种“老人的智慧”。
后来上大学、当老师,我做过很多基层的研究项目,有时候是给地方做旅游规划或经济发展规划,所以接触过很多基层的公务员,上到区长、市长,下到普通的社区工作者,我会从他们身上找到一些东西,然后写到作品里去。
所以我作品里很多人物都是有原型的,我能够想象得出,这些人在这种场景下会怎么说话、做事,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会现实感更强一点,相比之下就是有一些比较年轻的作者写这种一定层次的冲突,有时候写的确实不够到位,部长和司长之间怎么对话,他们想象不出来,但是我知道,因为我经历过。
观察者网:您的作品里都有穿越的设定,为什么要给硬核小说披上这样一层外衣?
齐橙:这其实是网络小说创作的一种技巧。网络小说相对于传统文学的优点,在于它更贴近群众。文艺创作不应只是满足作者自己的心灵感受,应该贴近群众,让群众容易阅读。
网文容易阅读是因为网络小说自己形成的特色,比如说穿越所带来的是代入感。如果我现在直接写一个1979年的年轻人,今天的年轻人是无法代入的,但如果把你穿越到我的身上去,带着21世纪的年轻人目光去看1979年的中国,去和1979年的这些人在一起生活,就会有代入感,从而能更好地去理解这个社会。这是网络小说提出来的一种技巧。
观察者网:您觉得老师和网文作家这两份工作给你带来的体验,它们的区别在哪?它们带来的成就感有什么不一样吗?
齐橙:(写网文和做老师)是两个世界,做学术或者跟学生打交道,算是在象牙塔里。学术圈有它的逻辑,一是做事更严谨,稍微有点不接地气。而网文则非常基层,因为网文的作家和读者,大多数是基层工作者,和我的同事完全处在社会的两端。
我觉得我用这种方式接触了整个中国,也丰富了我的人生体验。我在上课的时候可以举出一些很基层的例子,当我在看论文或是经济政策内容时,我会知道它的基础在哪,中国的社会的基础在哪。
这两边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做研究的时候有一个说法叫“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说你要有理论高度,“立地”就是你要接地气。我觉得我这两份工作,一份算“顶天”,一份算“立地”。
网文感染读者,工业和技术岗职业渐受青睐
观察者网:我知道您有自己的读者群,他们上学选专业或是找工作,有没有受到您作品影响?
齐橙:有这种情况,有读者和我说过很多年前看了《材料帝国》和《工业霸主》,进了材料和机械这个“坑”,也有一些看完了以后,对工业的认识会有改变。
但这种改变不会是我一本书影响的。过去10年中,高考的职业取向在逐渐的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向,我们现在有一种很深很重的感觉,就是招生的时候发现金融、经济类专业热度在下降,而技术类热度在上升,比如航空航天、汽车、工业互联网。
整个国家还是在走向实体化,我的作品在其中是否发挥了一点作用我不知道,但确实整个网络小说的圈子,工业、技术题材的小说逐渐在增加,硬核的模式在不断地被推陈出新,那么也代表了一种社会风尚。小说其实是会影响社会的。
观察者网:为什么越来越多作者开始写现实题材、工业题材呢?
齐橙:这不是突然涌现的,应该说是网络文学给他们提供的机会。各行各业的人都想呈现自己的行业,只是有一段时间,这样的内容逐渐萎缩了。
比如建国以后那段时间,写军事、战争的文学作品,很多都是部队作家,比如周立波就写了《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他本身就参与了土改工作。
网络文学的崛起,给了创作者更多的机会。编辑不会因为你没有中文系的背景就歧视你,网文作者的优点在于他们贴近群众,真正反映了生活,达到了习主席说的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社会的效果,所以它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同。
所以现在看到各行各业的人都在写行业文,其中很典型的就是医生文,阅文好几个大牛的医生作者,就是一线拿手术刀的,直接在小说里面写完一段以后,在下面写一段说这个例子是我自己做的。
齐橙的大多作品以工业为题材,以工人为主角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胡毓靖 
-
出国参展的俄罗斯艺术品被芬兰扣押,价值近3亿元
2022-04-07 11:30 乌克兰之殇 -
国家电影局:中高风险地区电影院一律暂不开放
2022-03-18 20:30 抗疫进行时 -
演员马绍信去世,曾在《大决战》中饰演林彪
2022-03-16 07:26 中国电影 -
香港武侠片宗师楚原去世,享年87岁
2022-02-22 09:27 中国电影 -
韩国申遗汉字被联合国警告?16年的老谣言了
2022-02-18 17:54 三八线之南 -
2.7分,创下情人节档史上最低分的它首日挣了1.43亿
2022-02-17 16:20 中国电影 -
2022年电影春节档总票房突破45亿
2022-02-06 09:08 -
第5日,《长津湖之水门桥》破20亿
2022-02-05 10:43 -
131斤!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亮相春晚
2022-01-31 23:37 考古 -
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揭晓
2022-01-30 20:53 春晚 -
“造此是建業人也”,韩国王陵墓砖上的7个中国汉字亮了
2022-01-28 10:08 三八线之南 -
“虎”作姓时读作“māo”?《咬文嚼字》主编回应
2022-01-28 08:36 -
曾占据中国近八成省份的上百处“飞地”,如今怎么样了?
2022-01-27 13:42 -
秦始皇陵陪葬墓大量珍贵文物出土:已修复金银骆驼、金舞袖俑等
2022-01-21 18:11 考古 -
研究:地球正经历第六次生物多样性大灭绝
2022-01-18 15:48 -
外国舞者突然“失联”,中国导演惊了
2022-01-14 14:28 文化 -
西藏考古发现史前聚落遗址,距今约4000年
2022-01-13 14:44 考古 -
定档大年初一
2022-01-13 10:38 -
湖南卫视新节目官宣,《快乐大本营》没了?
2021-12-29 18:16 -
靳东、刘昊然去的文工团,到底是啥?
2021-12-28 17:15 明星那点事儿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
特朗普:我把自己P成了教皇
-
中国限制,稀土价格涨三倍
-
白宫宣布阅兵,正好是特朗普生日
-
耐克等美鞋企致信白宫:活不下去了,快豁免
-
砍1630亿美元!但“马斯克和SpaceX是赢家”
-
“145%关税是站不住脚的”,他们选择放弃美国市场
-
推迟谈判后,伊朗最新表态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