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网文作家齐橙:中国不缺聪明人,但民族强大靠的是偏执的守望者
最后更新: 2022-04-09 16:15:46观察者网:你在很多作品里面,很多主角,都是工人形象,您认为从80年代到现在,工人精神的内涵在变化吗?
齐橙:工人其实也有很多种,我国工业从业者有2亿2千万人,它的图谱是很丰富的,从最大公无私,最高尚的人到最卑劣的人都有。但如果要找一个统一点,我觉得可能就应该是一句老话:工人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
观察者网:为什么这么说?
齐橙:一个就是说它代表是生产力,工人是务实的,比如说像写小说、做传媒、做金融或者是广告业,包括做互联网的,很多很容易走一些比较虚的东西,炒概念或者是想把一个东西很虚的做出来,都有这样的特征,就是它容易走向虚拟。而工业是很实在的,它以生产力为导向,认技术,不太喜欢虚的东西。
第二块工人代表先进生产力,就是说工人是有文化的,他和传统的农民不太一样,所以工业小说和农业小说会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比如农村题材小说里面会出现一些比较落后、愚昧的场景,虽然我不赞成这样一种创作方式,但是我们确实有很多农村题材的文艺作品,把落后、愚昧、落后、封建思想等当作卖点。
但是工厂代表的是先进,工人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不会说你会一个技术我不会,然后我说你是离经叛道。在工厂里头,能掌握更新的技术,大家都服你,来一个新设备,大家都很惊讶,也愿意去学习。
比如说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到国外去学习技术,工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学了之后,会说人家技术真的很了不起,能够接受别人的先进,同时,也会去努力超越别人的先进,我觉得这是工人真正的品质。当然在这个品质之上,他还可以再叠加出其它的一些东西,这就是一种人物的丰富性。
观察者网:现在也有人会自我调侃说“我是互联网民工”、“码农”,好像变成了互联网行业的新型工人,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齐橙:其实还是不太一样,互联网产业和这种工业的气质其实还是不太一样的,互联网行业虚拟的成分多,大家可能会满足于做出比较好的KPI,或是满足一种图表上的、统计图上的美观,以证明做了多少流量。
工人更多会把自己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当做一个标准。比如说我接触过炼油设备的人,他们就会说一句话:路上跑的汽车,每三辆车里面有一辆车的油是我们的设备生产出来的。这种话就透出一种工人的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在“互联网民工”身上,其实很难找到。
观察者网:现在很多互联网行业在做数实融合,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能力让工厂机器更智能、更高效,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齐橙:我承认这一点,实际上在这个时候,互联网已经在向工业靠近了,我们已经把它变成了工业的一部分。我不是全盘否定互联网,只是想说互联网进入实体经济后,他们会变得更务实。
倾注强国理想,民族强大靠无数偏执的守望者
观察者网:您对国家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都非常有感情,您说过您作品的核心倾注的都是一种强国理想,然后在这个过程里面叠加一些冲突,您是怎么确立这个创作思路的?
齐橙:这个东西真没法说,爱国是一种信仰,确实没有任何的道理,我一向不说爱国是正确还是错误,人各有志,但是我是一个爱国者,这就是一个信仰。我也没法解释。
我在《材料帝国》里面写过一个科学家,一个大学老师,叫孙玉智,这段话是这么写的:90年代初,国家还在遭受西方的联合制裁,经济不振,连孙玉智这样的志士精英都生活在困苦之中,“崩溃”二字并非只是弱智学者们的预言,而是实实在在悬在中国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可以这样说,在这个时候,任何最乐观的人都找不出一点爱国的理由。可是,爱国需要理由吗?孙玉智一句减轻负担的“总得有人留下来”,已经足够了。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甚至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想过这件事有什么伟大意义,他只是执着地认为,这么大一个国家,总得有人留下来做事。这就像当年迎着炮火,明知必死却依然含笑冲向敌阵的士兵,胜利与否与他们已经无缘,他们只是知道,必须有人去慷慨赴死。
《材料帝国》原文
观察者网:这也是您的想法吗,如果你是孙玉智,你会怎么做?
齐橙:我没那么高尚,但是我觉得这个国家的这个脊梁应该是这样一些人,我不确信我能不能做到,但是我很崇拜这样的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上从来不缺乏明智的聪明人,但是这个民族能够生生不息,靠的是无数偏执的守望者。我对这个国家的认知就是这样,我觉得这个国家需要有人去守望,需要有人去守护,那么这些人值得我们去讴歌。也许我自己做不到,但是我很崇拜这样的人,所以我说这是一种信仰。
观察者网:现在年轻人都很愿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也会用实际行动去支持有民族情怀的企业,您对这个怎么看?
齐橙:这是一件好事,总的来说就是说国家强大了。在中国人的心里一直都有爱国情怀的,只不过有一段时间国家积贫积弱,所以爱国没有办法说出来,因为确实找不到一个很好的理由去证明国家的优越性。
随着国家的逐渐的强大,我们有越来越多理由可以表达,爱国成为时下的风气。作为一个年过半百的人,我想说:凡事还是要有一定分寸,爱国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是也不要走极端。我非常欣赏年轻人的爱国情怀,但是有一些人可能又走向了一种极端化,就是完全否认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或者是文化的多元性等,走向这个方向的话,那就不是真正的爱国。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海纳百川,是一种泱泱大国的气质。如果把爱国理解成一种固步自封或者一种自大,那么就有错误了。我认为就是说爱国应该是在这两者之间的权衡,全盘地否定自己,这肯定不对,但是完全的自高自大也是不对的。
【本文根据采访录音整理编辑,不改变受访者原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胡毓靖 
-
出国参展的俄罗斯艺术品被芬兰扣押,价值近3亿元
2022-04-07 11:30 乌克兰之殇 -
国家电影局:中高风险地区电影院一律暂不开放
2022-03-18 20:30 抗疫进行时 -
演员马绍信去世,曾在《大决战》中饰演林彪
2022-03-16 07:26 中国电影 -
香港武侠片宗师楚原去世,享年87岁
2022-02-22 09:27 中国电影 -
韩国申遗汉字被联合国警告?16年的老谣言了
2022-02-18 17:54 三八线之南 -
2.7分,创下情人节档史上最低分的它首日挣了1.43亿
2022-02-17 16:20 中国电影 -
2022年电影春节档总票房突破45亿
2022-02-06 09:08 -
第5日,《长津湖之水门桥》破20亿
2022-02-05 10:43 -
131斤!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亮相春晚
2022-01-31 23:37 考古 -
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揭晓
2022-01-30 20:53 春晚 -
“造此是建業人也”,韩国王陵墓砖上的7个中国汉字亮了
2022-01-28 10:08 三八线之南 -
“虎”作姓时读作“māo”?《咬文嚼字》主编回应
2022-01-28 08:36 -
曾占据中国近八成省份的上百处“飞地”,如今怎么样了?
2022-01-27 13:42 -
秦始皇陵陪葬墓大量珍贵文物出土:已修复金银骆驼、金舞袖俑等
2022-01-21 18:11 考古 -
研究:地球正经历第六次生物多样性大灭绝
2022-01-18 15:48 -
外国舞者突然“失联”,中国导演惊了
2022-01-14 14:28 文化 -
西藏考古发现史前聚落遗址,距今约4000年
2022-01-13 14:44 考古 -
定档大年初一
2022-01-13 10:38 -
湖南卫视新节目官宣,《快乐大本营》没了?
2021-12-29 18:16 -
靳东、刘昊然去的文工团,到底是啥?
2021-12-28 17:15 明星那点事儿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