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拉格·康纳:美国人持枪是反抗暴政?不,这只是刻舟求剑的蠢政
关键字: 美国体制美国司法美国国会参议院众议院美国宪法法治
美国宪法的制定者是一群立法者、学者和公民,他们反复起草定下了邦联的法律基础。可为什么后来美国停止了对宪法的修订?首先,修订宪法需要在国会和州议会获得压倒性多数的支持,这在今天分裂的政治气候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自1978年诞生了降低投票年龄至18岁的宪法第26修正案之后,美国宪法再未经重大修正。与此同时,美国至今仍然坚持第二修正案,即便其保护州民兵武装的初衷早在两百年前已经实现,仍然将其曲解为保护个人的半自动武器拥有权。相比之下,德国人并不认为他们的宪法必须原封不动地被遵守,而是将其视为一份与时俱进的鲜活文件。德国经常修订宪法(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比如增补国家官方语言,增加社会服务供应,重新规范警察部队角色,以及加强隐私保护等。
若不愿让宪法成为历史遗牍,则它必须进入维基百科时代。要正确处理宪法修正案等影响深远、所涉敏感的课题,最好是成立中立公正的议会委员会,由它负责向专家咨询,审议国际案例和和参考标准,并建模预演各种后果。许多人把冰岛最新的宪法描述成一部众筹“维基”宪法,在四个月内,它得到了社交媒体用户广泛的参与,但实际上,冰岛议会有专项委员会不断起草和修订宪法,并综合了大量公民参政议政的意见和建议。这又是一个民主制和专主制携手并进的范例。
不幸的是,连美国名义上最独立的机构也在朝相反的方向前进。总统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这件事本身已经沦为一种病态的政党行为:希望对立政治倾向的大法官死在你任内,这样你就可以从自己的意识形态阵营里挑选继任者。然而,在大法官安东尼·斯卡利亚去世后,共和党人用一场政治秀颠覆了这种传统惯例,他们声称奥巴马任命的继任者都不具备合法性。最终他们胜利了:特朗普总统可能将至少主导三名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命。
最高法院大法官以及所有联邦法官的任命程序都具有偶发应急性质,改变这种现状的方式有很多。譬如总统可以任命一个由立法委员、律师和法律专家构成的多元化小组,根据贤德才干提出人选建议,以便职位出现空缺时供总统选择(吉米·卡特当年就是这么做的)。废除大法官终身制,引入十年任期制,确保岗位保持活力、思想保持流动。成功得到议会任命的大法官提名人往往都不太阐述自己真实的观点,仿佛在引用宪法第五修正案。为什么不让候选人清楚地阐释他们在宪法问题上的立场,并陈述希望如何修订宪法,以提高法院功效、彰显宪法的社会意义?
美国最高法院的目的是维护宪法以及保护所有公民的权利,这一点不存在争议,但为什么我们要等待偶然性的案件来决定这个国家对隐私权、或收集证据过程中科技手段的看法?在通过特殊判例释法以外,高级法院还有多种方式可以促进治理的演变。正如安妮·玛丽·斯劳特十多年前在《世界新秩序》一书中写道,法院已经成为政府间机构网络的一部分,它积极协调法律,使人民和商业交流更加顺畅。由于美国和欧盟(及其双方的公司)不断在知识产权保护和个人数据隐私(如安全港规则和隐私权保护纠纷)等方面存在分歧,双方的法院应该彼此对话,预估新技术带来的影响,并提前准备调节监管机制,而不应等待公司诉讼找上门。在世界范围内,服务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商品经济快得多,法院应该确保这块蛋糕继续做大,而不是任凭互联网巴尔干化。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杨晗轶
-
“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评论 20“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评论 66《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评论 96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评论 226“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评论 338最新闻 Hot
-
“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
离大谱!美防长“迷惑行为”再+1
-
“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
丹麦忍无可忍,“怎么说话呢!”
-
尹锡悦“最后一搏”?文在寅被控涉嫌受贿遭检方传唤
-
《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
果然,“欧盟没硬起来”
-
美国达美航空一客机与军机差点又撞……
-
美准空军部长:中国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
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
美军飞行员怒了:这是要害死我们!
-
新协议更狠!“乌克兰将变成美国的殖民地…”
-
哥大临时校长将辞职
-
“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
回流美国?美车企集体沉默“装死”: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
普京强硬表态,点了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