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者网专访| 潘英丽:银行业产能过剩了吗?
关键字: 民营银行产能过剩国有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中国银行业【11月中旬,北大国发院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教授的一篇文章,在春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陈平教授的“经济复杂性”微信群引发争议。在这篇名为《金融改革与经济转型(下)》的文章中,黄益平提出了他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建议,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就是降低准入;第二是开放市场,就是要让市场机制来决定资金的定价和资金的分配;第三个是改善监管。
这是诸多金融专家一贯的改革思路了。不过,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潘英丽却观点鲜明的指出,银行业已经是仅次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第三大过剩产业了。潘英丽教授称,她刚刚完成了一项以此为题的研究报告送至北京,报告建议,“应该立即停止新设银行,而是要通过大银行支行的分拆出售推动银行业存量改革,使之变成单一社区银行。”潘英丽认为,黄益平的建议放在2006年做是对的,但是现在显然已经不合适宜了。
商业银行利润在下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也在上升,银行在传统存贷款业务上恶性竞争,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不过,银行真的过剩产业了吗?为什么当前提降低银行业准入门槛不合时宜,就在中信银行和百度合资,成立百信直销银行的当天,观察者网就此问题,采访了潘英丽。面对银行业这个庞然大物的改革,潘英丽观点犀利,建议大胆,不过中国的银行业改革,恐怕存量改革难度依然比增量来得大。不同观点,供读者朋友们思考。】
11月18日,百信银行揭幕。从左至右:中信银行行长李庆萍、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百度李彦宏、百度总裁张亚勤
以下为访谈全文
银行的盈利是政策性补贴带来的
观察者网:我们在讨论当前金融改革建议的时候,你提到一个很新颖的看法,说中国的银行业已经产能过剩,本来应在2006年推出的放宽市场准入的改革,目前推出已不太合适。为什么说,银行业产能过剩了?
潘英丽:一个行业是不是过剩,有个标准。理论上可用利润平均化趋势的指标。资源最优配置的状态,应该是各行业获得同样的平均利润。如果这个行业存在垄断或行政垄断,就会存在超额利润,来自于垄断造成的产品供不应求。如果资本自由流动,超额利润会吸引更多投资进入,使产品的市场供给趋于饱和,最终生产企业都只能获得平均利润。
如果说产能过剩,就是生产企业已经不能获得平均利润,一个更直接的指标就是,这个行业已经不能获得投资者要求的回报率。
从这个指标来看,钢铁等重资产行业亏损得很厉害,肯定是过剩了。我想说的是,银行业是仅次于制造业、房地产业的中国第三大产能过剩行业。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银行看起来还是盈利的,但是这个盈利是政策性补贴造成的。
一直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准入受到严格管制。银行有超额利润的时候,谁都要办新银行,但并不容易,因此银行可以长期维持行政垄断性质的超额利润。同时我们要清楚,银行的超额利润不是市场需求带来的,而是政府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中的利差补贴政策提供的。
我曾看到外国学者的一项研究成果,在金融危机前的5-10年,十多家跨国银行存贷款平均利差为1.44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业存贷款基准利差1999-2007年维持在3.33-3.6%之间,2008-2013年间维持在3%,目前仍有2.85%的利差。因此与跨国银行平均水平相比,这里面其实包含了1.5到2个百分点的政策性补贴。
2004-2012年,扣除以CPI计的通货膨胀率,我国一年期存款的实际利率是-0.4%,因此,1.5-2个百分点的超额利差可看作是存款人给银行的补贴。
从1999年开始,政府扩大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利差,实施利差补贴政策。主要目的是帮助国有银行消化其不良资产。国有银行当时存在很多政策性坏账,比如给国企的“工资贷款”、“安定团结贷款”,肯定收不回来。这此财政补贴性质的不良贷款,政府也必须采取相应政策帮国有商业银行去消化。
这个过程中,新进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比如民生银行的创立,它本身没有坏账,他们也没有放过什么政策性的贷款,也搭了高利差的便车。
这两个百分点的利差补贴跟银行信贷规模成正比。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银行有很大的扩张冲动。根据我们分析的数据,民生银行的总资产这几年年增长率都高达70%。新银行一要跑马圈地,二要快速做大,因为做大了,才能大而不能倒,出问题由政府买单。
这个高利差政策2006年就应该退出了。2006年,我们的国有企业、国有银行都已盈利,银行业的稳健指标也已达到国际水平。2006年退出高利差补贴政策,实现利率的市场化,放宽民营和外国资本的准入,正当其时。这样民营银行存在硬约束,不能借用国家信用过度放款,亏损、资不抵债就要破产,风险也不致于转嫁给国家财政。
但是利率市场化和市场准入的改革都没有推出。金融改革方案是谁提供?还是金融业的高官和金融专家来做,他们肯定不想改变自己的好日子。于是市场准入、利率市场化等消除行政管制和垄断的改革被搁置,信贷规模急剧扩张。
于是我们进入了一个恶性透支国家信用的阶段。比如地方政府借钱上项目,多多益善,基本不考虑还本,把银行贷款当第二财政。国有企业追求规模扩张,投资也是长期低效率。对银行而言,地方政府不会破产,国有大企业也是大而不会倒。银行自已也是大而不能倒。因此,银行信贷人员也都是我把能赚的钱先赚了,以后会不会坏账有总行冲销,由国家财政和央行托底。这就使得借款人、贷款人全都存在道德风险,恶性透支国家信用,使中国经济陷入高杠杆支撑的过度扩张和产能过剩状态。
银行产能过剩有五大原因
观察者网:那么为什么说银行产能过剩?你的论据是?
潘英丽:其实银行要不了几年就会陷入整体亏损。原因有几个方面:
其一是利差的缩小。现在银行存贷款利率还有2.5%以上,利率市场化与市场准入条件下,如果银行利差再缩小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利差减少40%。再假定银行收入70%来自利差,二者相乘,缩小一个百分点的利差,就相当于银行减少28%的利润。利差缩小,银行利润就会大幅下滑。
其二是银行不良资产率仍将快速上升。目前银行公布的不良率在1-2%,但隐性的不良资产比例显然要比这高得多。最近有投行分析,目前上市银行价格隐含的不良率已达13%,银行价格是低估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评论 81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评论 178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评论 206“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评论 171“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60最新闻 Hot
-
“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
“特朗普,白日做梦”
-
英国人也火大:中国对特朗普的评价,很难不赞同
-
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
美财长污蔑中国“夺走”拉美矿权,中方驳斥
-
果然,又威胁欧洲:中国还是美国?
-
摇摆州共和党人急死:中国都说奉陪到底了…
-
“美对华牛肉出口停滞,澳大利亚火速补位”
-
“美国客户急电:SOS!90天内,能发多少发多少”
-
AI生成“吉卜力风格”图片席卷网络,争议来了
-
“彪马叔”挨批:吃顿饭的功夫,你就被特朗普耍了?
-
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
美财长忽悠上了:第一个行动的,可以得到“最好的协议”
-
“美军挣扎过,但就是绕不过中国”
-
特朗普想几乎全砍联合国、北约经费,有人急了:中俄要填补
-
开幕首日就翻车:大阪世博会标志性建筑漏雨,2亿日元厕所用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