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森·加德尔斯:我们的世界为什么在崩塌?
关键字: 极端主义发展逻辑世界秩序现代性文化认同文明当今世界似乎正在进行着一场角逐,一方是新获得赋权者(newly empowered),另一方是刚被剥夺权利者(recently dispossessed)。事实上,这两种现实不仅同时存在,而且相互依存。
世界不但经历着巨额财富的创造,而且处于流动性前所未见、连通性无孔不入的状态,面对不平等现象加剧,社会失位以及身份认同丧失,某些反弹显得既胆怯又可怖(fearful and fearsome),但其本质是对于全球化肆意发展和科技急速变革的叛逆,而我们渐进式的人类天性注定很难接纳这种叛逆。在加速发展的时代中,未来的震荡将在当下对个人、家庭和社区形成反复重击。
总之,浮现在我们眼前的世界是完全陌生的,它与过往的传承彻底断裂,无法建构起一套令人安心的前进叙事(a reassuring narrative going forward)。然而,在哲学家口中,未来的新版图是“可塑的”或“流动的”,它在无形的改变形态,随着每一种破坏性创新和每一种确定性的被抛弃,任何意义感(sense of meaning)刚被接受就稍纵即逝。人们尚未对即将到来的时代产生不祥预感,便已对“下一步将发生什么”产生戒心。在乔纳森·弗兰岑等小说家眼里,社会上笼罩着一层“永恒的焦虑”,他引用马克思的话“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无独有偶,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也在访谈中引用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名言:“头脑中的陌生感”让我觉得“我既不存在于此时,也不存在于此地。”
齐泽克:人类应做好准备去迎接“可塑性”更强的游牧生活,国家主权将被重新定义很长时间以来,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关注着这种焦虑/受威胁感,以及与反向强化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正如阿玛蒂亚·森在他影响深远的著作《身份与暴力》中所提到的,由于暴力、剧变或受排斥产生的威胁感越强烈,身份认同就越僵化,越倾向于“孤独主义”。紧迫的威胁,或对于受威胁的感知,削弱了个人及社区生活的其他多元影响,并将某个维度的重要性拔高到关乎生死存亡的地位。与此相反,稳定、安全和包容性能够产生包含多元维度的适应性身份(adaptive identities)。
历史印证了上述所言。在20世纪初的世博会上,得益于工业化、城市化、能源、通讯、交通的飞跃式发展,以及节省人力的设备给家庭带来的变革,普遍的乐观主义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随着欧洲旧帝国的固定生活方式被彻底颠覆,人们内心的焦虑与怨愤并未消失,只是被表面的辉煌遮蔽起来。精英和普罗大众涌向民族主义、种族团结寻求庇护,或选择效忠于各自的阶级。接着,一切突然于1914年夏天,以世界大战的形式爆发,导致1600万人丧生。而这一切,又为二十年后的另一场大灾难埋下伏笔,二战不但撕裂了欧洲,还上演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和广岛长崎核毁灭等惨剧。
从中得到的教训是,政治和文化逻辑是深植于同一“族类”的身份及生活方式中的,它们与经济和技术逻辑的发展轨迹有着深刻的不同。
1889年巴黎世博会全貌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杨晗轶
-
印度人把抵制矛头对准了这两国 评论 173特朗普准备卖了“美国之音”总部大楼 评论 166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货是侮辱 评论 66沃尔玛准备以关税为由涨价,特朗普威胁 评论 167台“邦交”危机再起?“不意外,转向或已近尾声” 评论 63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准备卖了“美国之音”总部大楼
-
沃尔玛准备以关税为由涨价,特朗普威胁
-
马克龙“搭手示强”,反被埃尔多安“拿捏”
-
他痛批特朗普撒谎“不值一驳”,“令美国人民蒙羞”
-
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货是侮辱
-
面临高关税压力,越美完成首次线下部长级磋商
-
台“邦交”危机再起?“不意外,转向或已近尾声”
-
“船、箱双双告急!两个月后更糟了”
-
克宫:“普泽会”有可能,只要…
-
小米汽车回应“部分SU7前保险杠形变”
-
恶意传播涉刘国梁不实信息,杜某川、汤某被处罚
-
韩船企利润大增,中国被撼动?
-
美军高官急眼:中国在拉美居然整了10个,没人管…
-
无法一一谈判,特朗普放话:将被单方面加税
-
湖南怀化舞水河近期出现大量死鱼,当地回应
-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白宫急了:这是政治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