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翰·米尔斯海默:前方的黑暗——乌克兰战争将走向何方
通过谈判达成和平协议的前景
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士呼吁乌克兰冲突的所有各方接受外交手段,通过谈判达成持久的和平协议。然而,这是不可能发生的。短期内结束战争有太多难以克服的障碍,更不用说达成一项能带来持久和平的协议了。最好的结果可能是一场冻结的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都在继续寻找削弱对方的机会,而且随时都有重新开战的危险。
在最普遍的层面上,和平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方都将对方视为必须在战场上击败的致命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与对方妥协的余地。交战双方还有两个具体的争议点无法解决:一个涉及领土,另一个涉及乌克兰的中立。
几乎所有乌克兰人都坚定地致力于夺回所有失去的领土,包括克里米亚。
谁能责备他们呢?但俄罗斯已经控制了克里米亚、顿涅茨克、赫尔松、卢甘斯克和扎波罗热,并坚定地致力于保住这些领土。事实上,有理由认为,如果可能的话,莫斯科将并入更多的乌克兰领土。
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是乌克兰与西方的关系。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乌克兰希望在战争结束后获得安全保障,而这只有西方能够提供,这意味着事实上或法律上的北约成员国身份,因为没有其他国家可以保护乌克兰。然而,几乎所有俄罗斯领导人都要求建立一个中立的乌克兰,这意味着与西方没有军事联系,因此基辅没有安全保护伞。这个问题真的是无解。
“西方会放弃乌克兰吗?”美国《外交事务》杂志9月12日以此为题发文称,在冲突长期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对乌克兰获胜的乐观预测已经动摇,对基辅的持续援助可能无法得到保证,基辅必须为欧美可能改变心意做好准备。
实现和平还有另外两个障碍:民族主义(现已演变为极端民族主义),以及俄罗斯方面已经对西方完全失去信任。
一个多世纪以来,民族主义一直是乌克兰的一股强大力量,而对俄罗斯的敌意一直是其核心要素之一。2014年2月22日爆发的冲突加剧了这种敌意,促使乌克兰议会在第二天通过了一项限制使用俄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法案,此举引发了顿巴斯地区的内战。此后不久,俄罗斯将克里米亚并入其领土,让情况变得更糟。与西方的传统观点相反,普京明白乌克兰是一个独立于俄罗斯的国家,生活在顿巴斯的俄罗斯人和讲俄语的人与乌克兰政府之间的冲突完全是“民族问题”。
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的军事行动,直接导致两国在一场旷日持久的血腥战争中相互对立,这让双方的民族主义都变成了极端民族主义。俄罗斯和乌克兰社会都弥漫着对“他者”的蔑视和仇恨,这为消除对方对自己的威胁创造了强大的激励,而且必要时会使用暴力。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一家著名的基辅周刊坚持认为,像莱蒙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和帕斯捷尔纳克这样的俄罗斯著名作家是“杀手、掠夺者和无知的人”。
一位杰出的乌克兰作家说,俄罗斯文化代表着“野蛮、谋杀和毁灭……这就是敌人文化的命运。”
可以预见的是,乌克兰政府正在进行“去俄罗斯化”或“非殖民化”,包括清除图书馆中俄罗斯作家的图书,重新命名与俄罗斯有联系的街道,拆除叶卡捷琳娜大帝等人物的雕像,禁止1991年后创作的俄罗斯音乐,切断乌克兰东正教和俄罗斯东正教之间的联系,并尽量减少使用俄语。也许泽连斯基的简短评论最能概括乌克兰对俄罗斯的态度:“我们不会原谅。我们不会忘记。”
至于俄罗斯,每天在俄罗斯电视上你都可以看到针对乌克兰人的充满仇恨的种族侮辱。
毫不奇怪,俄罗斯人正在致力于将其控制的乌克兰地区俄罗斯化,并消除乌克兰文化,其措施包括发放俄罗斯护照、改变学校课程、用俄罗斯卢布取代乌克兰格里夫纳、针对图书馆和博物馆以及重新命名城镇和城市。例如,将巴赫穆特改名为阿特莫夫斯克(Artemovsk),顿涅茨克地区的学校不再教授乌克兰语。
显然,俄罗斯人也“不会原谅。不会忘记”。
极端民族主义的崛起在战时是可以预见的,不仅因为政府严重依赖民族主义来激励人民全力支持自己的国家,还因为战争,特别是旷日持久的战争,带来的死亡和破坏推动双方丧失人性,并仇恨对方。在乌克兰方面,围绕国家认同的激烈冲突更是火上浇油。
极端民族主义自然会让双方更难合作,并让俄罗斯有理由占领居住着俄罗斯人和讲俄语的人的领土。考虑到乌克兰政府对所有与俄罗斯有关的事物的敌意,俄罗斯人和讲俄语的人可能更愿意生活在俄罗斯的控制之下。在吞并这些土地的过程中,俄罗斯人可能会驱逐大量乌克兰族人,主要是因为担心他们如果留下来,会反抗俄罗斯的统治。这些事态发展将进一步加剧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之间的仇恨,使得在领土问题上达成妥协几乎不可能。
不可能达成持久和平协议还有最后一个原因。俄罗斯领导人不相信乌克兰或西方会真诚谈判,乌克兰和西方领导人同样也不相信俄罗斯领导人,各方都明显缺乏信任,但由于最近的一系列披露,莫斯科方面的信任缺失尤为严重。
2015年,德国、法国、乌克兰和俄罗斯四国领导人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订《新明斯克协议》,旨在落实2014年《明斯克协议》。
问题的根源是2015年新明斯克协议谈判中发生的事情,该协议是结束顿巴斯冲突的框架。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设计这一框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他们与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进行了广泛的磋商。这四个人也是随后谈判中的关键人物。毫无疑问,普京致力于让明斯克协议发挥作用,但奥朗德、默克尔和波罗申科以及后来的泽连斯基都明确表示,他们对执行明斯克协议不感兴趣,而是认为这是一个为乌克兰赢得时间建设军队的机会,这样就可以应对顿巴斯的叛乱。正如默克尔在接受德国《时代周报》(Die Zeit)采访时所言,这是“试图给乌克兰时间…使其变得更强大”。
波罗申科也曾说:“我们的目标是,首先,停止威胁,或者至少推迟战争,以确保有8年时间来恢复经济增长和建立强大的武装力量。”
就在默克尔在2022年12月接受《时代周报》采访之后,普京立即在新闻发布会上指责说:“我原认为该协议的其他参与者至少是诚实的,但并没有,事实证明,他们也在对我们撒谎,只想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让其为军事冲突做好准备。”他接着说,受到西方的愚弄让他错过了在对俄罗斯更有利的环境下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机会:“老实说,显然我们确定自己的方向太晚了,也许我们应该更早开始这一切(军事行动),但我们只是希望能够在明斯克协议的框架内解决。”他随后明确表示,西方的口是心非将使未来的谈判复杂化:“信任已经几乎为零,但在这样的声明之后,我们怎么可能谈判?关于什么?我们能和任何人达成协议吗?保证在哪里?”
总之,乌克兰危机几乎不可能以有意义的和平解决方案结束。相反,这场冲突很可能会至少再拖一年,并最终演变成一场冻结的冲突,然后可能会再次演变成一场热战。
- 原标题:约翰·米尔斯海默:前方的黑暗——乌克兰战争将走向何方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乌首都发现5枚自制炸弹,中使馆发安全提醒
2023-09-15 07:15 非洲之窗 -
美国总统拜登之子亨特被控三项刑事罪名
2023-09-15 06:56 美国政治 -
“俄战机飞行员误解指令,差点击落英侦察机”
2023-09-14 23:03 不列颠 -
上海市长龚正会见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
2023-09-14 22:54 中美关系 -
俄罗斯宣布驱逐两名美国外交官:招募俄公民作线人
2023-09-14 21:54 俄罗斯之声 -
“欧盟这么针对中国电动车是玩火”
2023-09-14 21:30 观察者头条 -
国际会议上美外交官称“俄罗斯会重蹈普里戈任命运”,俄方抗议
2023-09-14 21:28 俄罗斯之声 -
乌方称在克里米亚地区摧毁俄军S400防空系统
2023-09-14 20:44 乌克兰之殇 -
他批西欧国家“虚伪”:对中国这事,他们不明说
2023-09-14 18:29 一带一路 -
“搭乘中国飞船,委内瑞拉将把航天员送上月球”
2023-09-14 18:20 中国-拉美 -
“9个嫌不够,美军可能‘应邀’进驻菲律宾的更多军事基地”
2023-09-14 17:08 南海局势 -
墨西哥扩大多种工业品关税影响中墨贸易?中方回应
2023-09-14 17:06 中国-拉美 -
商务部:美方限制对华出口芯片相关措施,割裂全球半导体市场
2023-09-14 16:48 中美关系 -
日本新外相就对华关系表态
2023-09-14 16:13 中日关系 -
卢卡申科将与普京举行会谈
2023-09-14 15:56 -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将与王毅举行会谈?外交部回应
2023-09-14 15:34 中国外交 -
基辅被警告:西方已经有放弃的苗头
2023-09-14 15:26 乌克兰之殇 -
为应对中国?美军开始砍树了
2023-09-14 15:09 中美关系 -
他炒作“后冷战秩序已终结”:中国越来越有力量了
2023-09-14 14:32 中美关系 -
马斯克:台湾是中国一部分,是美国“阻止统一”
2023-09-14 13:58
相关推荐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72“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54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1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15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8最新闻 Hot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