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可:中俄庆祝二战胜利80周年,是一场反击“后真相”叙事的斗争
【文/马可·费尔南德斯,翻译/鲸生】
这里的余烬炽热如初,
灼痛刺骨——呼吸、触摸、铭记……
跨过时不必落泪亦不隐藏
你的泪水,在未来的灰烬前莫要战栗……
——奥尔加·别尔戈利茨,《在斯大林格勒》
1943年2月,在伏尔加河畔,经历希特勒在欧洲连续三年势如破竹的胜利后,人类终于重燃希望。正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纳粹主义首次遭遇溃败。如今,在伏尔加格勒市中心,二十米高的旗杆上飘扬着俄罗斯联邦三色旗。但每年五月的胜利日前夕,这面国旗都会被降下,取而代之的是绘有镰刀锤子与红星的苏联旗帜。
更准确地说,人们升起的是传奇的“胜利旗”——这面缀有朱可夫元帅麾下苏联红军近卫步兵第79师徽章的旗帜,正是当年攻陷柏林、迫使希特勒自杀、促成纳粹军队无条件投降的历史见证。此外,成千上万小型胜利旗与俄罗斯三色旗并悬于城市灯柱之上。
每年,包括胜利日在内的十个战争纪念日,这座城市都会正式恢复“斯大林格勒”的旧称。街巷间树立起相应的标识,市政文件与官方文书亦正式更名。2025年4月15日,普京总统签署法令,将该市国际机场更名为“斯大林格勒机场”。
当地时间2025年5月9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红场举行。 视觉中国
如同斯大林格勒一样,胜利日前的数个星期里,莫斯科也沉浸于节日装点:广场、地铁站、公交站等公共场所,商铺、餐厅、酒吧、银行等私营场所,无不遍布胜利旗、海报与电子屏。所有装饰均带有80周年纪念标识——“Победа”(胜利)字样与《祖国母亲在召唤》雕像造型。这座高达85米的世界最大雕像之一矗立于斯大林格勒的马马耶夫山岗,展现一位身着随风飘荡战袍的女性战士:她高举利剑,面部神情交织着苏联人民在这场被夺去2700万生命的战争中所承受的恐怖与展现的勇气,仿佛连石质身躯都难掩其神态。
七分之一的苏联公民在这场冲突中丧生,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至亲离去。正因如此,当国家再次为捍卫主权而战时,胜利日成为凝聚俄罗斯全民的纽带。这天,全国的“不朽军团”开启游行:数百万人手持战殒先辈的照片走上街头,确保这些为民族与人类免遭纳粹威胁献出生命者的记忆永存。近年来,出于战时状态的安全考量,莫斯科街头已不见不朽军团的游行。今年庆典前夜,乌克兰无人机连续两晚空袭莫斯科,迫使机场临时关闭,外国代表团行程受阻,数千军警组成的安保力量全程警戒,处处弥漫着紧张气息。
祖国母亲在召唤雕塑
两场对抗西方集团的当代战役
在俄罗斯称为“伟大卫国战争”的二战胜利80周年后,这个国家正投身于至少两条相互关联的战线上。其一是记忆保卫战——这场战役永无止境,因为西方集团数十年来持续企图改写人类史上最惨烈战争的历史。可悲的是,某些篡改与记忆抹杀已取得相对成功(后文将详述)。其二则是乌克兰领土上的军事对抗:既为阻止顿巴斯俄语区上千民众遭受的屠杀,也为抵御北约依照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的蓝图,将美国核弹头部署至距莫斯科仅500公里之遥的企图。
布热津斯基这位主导白宫外交政策数十年的战略家在其1997年的著作中强调:欲削弱俄罗斯,必先令其与乌克兰保持政治与经济层面的割裂。28年后,该目标已然实现。他曾预言乌克兰融入北约的进程应在2005至2015年间启动。回溯2008年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小布什曾力推乌克兰加入北约,却遭到默克尔与希拉克阻拦——彼时的欧盟领袖尚存一定的现实政治智慧。
2014年,随着广场政变与亚努科维奇总统被废黜,白宫主导的西方阵营发起“俄乌割裂”攻势,意图拉乌克兰加入北约。正是这一进程的推进引爆了当下的战争。如今,俄罗斯显然已经击败北约(此胜利的深远意义尚未被广泛理解),而乌克兰短期内已不可能加入北约。但布热津斯基设置的时间线精准无误,其至少半数的战略目标已然达成。
三年来的战火已导致俄乌双方数十万人战死(显然,乌军伤亡不成比例得更高),乌克兰经济民生满目疮痍,更使昔日“兄弟民族”间的血脉纽带几近断裂——这种割裂或将持续数代人。无数家庭被迫分隔在战线两侧。
近日,一位25岁的莫斯科女孩向我讲述她的遭遇:她与父母都是俄罗斯公民,但四位祖辈多年前从乌克兰移居莫斯科;而她最要好的闺蜜虽然父母是乌克兰人,四位祖辈却都来自俄罗斯。战争爆发后,两人的关系日渐紧张,直到闺蜜加入乌军新纳粹武装组织“亚速营”。“那一刻,”她眼中含泪说道,“我们彻底断绝了联系,可能此生不复相见。”
在莫斯科地铁的基辅站内,列宁画像之下,一块镶金的铭牌被描绘乌克兰工农生活的马赛克壁画环绕着,其上镌刻着“俄乌人民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字样。然而,这场二战后欧洲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不仅击碎了这份兄弟情,更演变成一场记忆争夺战的新焦点:既体现于西方试图抹杀苏联击败纳粹德国的历史贡献,也反映在多国(甚至包括全球南方)新纳粹思潮的死灰复燃。
2023年8月,乌克兰首都基辅的“祖国母亲”雕像上的苏联国徽被更换为乌克兰国徽上的三叉戟。 图自:外媒
后真相:抹杀苏联胜利与纳粹主义的死灰复燃
自二战刚结束、冷战拉开帷幕后,好莱坞这台西方最强叙事机器便开始系统地篡改二战史,通过上百部电影粉饰美国才是“主角”的说法。1946年的《黄金时代》一片通过刻画老兵面临的归乡困境狂揽七座奥斯卡奖杯;1970年的《巴顿将军》通过传记式地呈现巴顿在北非与欧洲战场的经历,再度横扫七个奖项;由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1998年上映的《拯救大兵瑞恩》恐怕是这当中最知名的电影,其以描述诺曼底登陆的剧情创下了全球超过1亿观影人次的成绩。数十年来,从影视剧、报纸、杂志、书籍等出版物到数之不尽的其他文化产品,在学校、大学及其他政府机构的推动下,一套关于二战胜利、战胜纳粹主义的“后真相”体系已然成型。
1945年由法国公共意见机构(IFOP)开展的一项知名民调显示,57%的法国民众认同苏联是击败纳粹的主力,仅12%选择美国;而2025年的YouGov调查显示,仅22%的法国人认为苏联是二战主力军,44%的受访者转而相信“美国第一”的神话。同一份民调中,34%的德国人选择美国,31%选择苏联(相比九年前的37%对27%有所改善);在美国本土,59%民众将胜利归功于本国,仅12%认可苏联的贡献(2015年为47%对12%)。
在西方国家抹杀苏联功绩的同时,更危险的趋势正在近年来浮现——新纳粹主义的复兴。新闻网站“前进”——其前身可以追溯到纽约犹太人社区1897年创办的媒体——几年前调查发现,在25个国家存有近1500处以纳粹分子命名的街道和纪念物:其中德国、奥地利(人们会假设该国的国家政策早已清除了这些痕迹)就发现超过110处,而号称是二战“伟大胜利者”、“自由之地”的美国也有36处。该调查中,数量位居榜首的乌克兰竟高达420处。研究指出,许多这样的命名发生在2014年广场政变之后;其作者表示:“高峰时期,平均每周就会新增一处命名。”
此类纪念的核心人物是斯捷潘·班杰拉(Stepan Bandera),曾与纳粹合作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中一个派系的领导者。班德拉已经成为乌克兰新纳粹民族主义的精神图腾,深刻影响着泽连斯基政府中的诸多要员。这也印证了俄罗斯声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之一是对乌克兰‘去纳粹化’”不仅仅是修辞或者战时宣传,而是一个令人悲伤的现实。这不仅仅是关于泽连斯基的政府,或者是击败“亚速营”及其它相关武装,而是关于抗击一种似乎是从2014年起在乌克兰扎根的政治文化。
在美国的领导下,北约向这个充斥着新纳粹同情者的政权倾注了价值数千亿美元的武器与直接军事援助。另一方面,按照“目的决定手段”的逻辑,正如部分西方国家领导人坦承,其目的就是“削弱俄罗斯”,那么利用新纳粹分子实现这个目标也毫无问题。尽管有无数好莱坞电影声讨过纳粹政权的恐怖,但真相是,西方在战后始终与纳粹主义保持晦暗的纠葛。
2023年9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加拿大议会期间,因一名受邀与会的“乌克兰二战老兵”洪卡获得全场起立鼓掌而引发争议。 图自:社交媒体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中国海警公布现场视频
2025-05-23 07:02 南海局势 -
美国圣迭戈坠机事件造成至少2死8伤,至少10栋建筑物受损
2025-05-23 06:49 航空安全 -
以总理称将在加沙南部建立安全区
2025-05-23 06:47 巴以恩仇录 -
俄称乌军连续三天对莫斯科发动袭击,乌方暂无回应
2025-05-23 06:41 -
朝驱逐舰下水事故最新调查结果公布,造船厂厂长被传唤
2025-05-23 06:40 朝鲜现状 -
“美国对中国生气,我们就要跟着?!”
2025-05-22 22:55 美国一梦 -
尴尬了…特朗普举着刚果(金)的照片指控南非
2025-05-22 22:3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莫迪:巴基斯坦不会从印度河水中获得水资源
2025-05-22 22:32 印巴冲突 -
首次!比亚迪在欧洲超越特斯拉
2025-05-22 22:31 中企出海 -
中方: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向欧方提严正交涉
2025-05-22 20:48 中国外交 -
阿尔及利亚正式成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员国
2025-05-22 20:23 金砖国家 -
“特朗普想全盘赢中国,唯独这个战场主动认输”
2025-05-22 20:19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荷兰外相在华表态:不会与台湾方面发生任何官方关系
2025-05-22 19:46 中国外交 -
“特朗普对以色列愈发不满,扭头联系哈马斯”
2025-05-22 19:42 巴以恩仇录 -
习近平同马克龙通话
2025-05-22 18:34 -
俄总统顾问称:苏联在法律上仍然存在
2025-05-22 18:11 俄罗斯之声 -
菲方组织人员非法登上铁线礁,中国海警查证处置
2025-05-22 17:41 南海局势 -
特朗普团队急了:正和中国谈着呢,不能取消
2025-05-22 16:37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关键时刻,中国东盟谈妥了”
2025-05-22 16:19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AI教母”警告:特朗普这么干危及美国科技主导地位
2025-05-22 16:15 人工智能
相关推荐 -
“美国对中国生气,我们就要跟着?!” 评论 19“特朗普想全盘赢中国,唯独这个战场主动认输” 评论 36特朗普团队急了:正和中国谈着呢,不能取消 评论 89低空经济,如何赋能中国物流升维? 评论 61两名以色列驻美使馆人员遭枪杀 评论 206最新闻 Hot
-
“美国对中国生气,我们就要跟着?!”
-
“特朗普想全盘赢中国,唯独这个战场主动认输”
-
莫迪:巴基斯坦不会从印度河水中获得水资源
-
首次!比亚迪在欧洲超越特斯拉
-
尴尬了…特朗普举着刚果(金)的照片指控南非
-
“特朗普对以色列愈发不满,扭头联系哈马斯”
-
特朗普团队急了:正和中国谈着呢,不能取消
-
82%→86%,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还在上升
-
低空经济,如何赋能中国物流升维?
-
“关键时刻,中国东盟谈妥了”
-
美高级官员:听了,但没完全听
-
澳总理还想访华,“这肯定是件好事”
-
“AI教母”警告:特朗普这么干危及美国科技主导地位
-
马斯克:中国实力不一般,大多数人并不了解
-
“俄罗斯士兵渴望和平,但还想继续前进”
-
细节曝光:枪手装成路人,要求保安报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