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丁·沃尔夫:疫情后亚洲新兴经济体受创严重,但中国是个例外
【文/马丁·沃尔夫 译/观察者网 由冠群】
在经历了新冠疫情的打击后,世界恢复的速度比一年半前任何人预期的都要更快、更强劲。这要归功于一项重大的科学和组织成就:开发有效疫苗并进行大规模生产。但令人沮丧的是,大部分人对这一现代奇迹持怀疑态度。然而,这一成就及随之而来的世界恢复正常给人类带来的并非全是喜悦:它们也带来了新的焦虑和挑战。要解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和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这是最佳方式。
最大的焦虑绝非疫情本身。截至2021年9月底,高收入国家中58%的人口已全面接种了疫苗,而这一数字在新兴经济体中为36%,在低收入国家是可怜的4%。今年,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国家国民疫苗接种率未达到40%。该报告假设全球疫苗接种计划会取得足够的成功,因此新冠疫情可在明年年底前得到控制。但疫苗接种计划进展缓慢却增大了风险,新病毒变种出现将会使这种希望破灭。
经济复苏引发通胀率上升 图片来源:《金融时报》
经济复苏也带来了许多重大问题。总体而言,经济增长势头强劲,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5.9%,明年为4.9%。这两项预测几乎完全符合7月份的预期。即便如此,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仍预计世界经济将遭受重创,但美国除外,该组织预计美国2024年的经济产出将比其在2020年1月做出的预测数字高出2.8个百分点。
受创最严重的经济体将是亚洲新兴经济体(不包括中国),目前预测这些新兴经济体2024年的产出将比2020年1月的预测数字低9.4个百分点。拉丁美洲的降幅为5个百分点,世界为2.3个百分点,中国为2.1个百分点。但对高收入经济体(美国除外)而言,预测只有0.3个百分点的降幅。
在经济强劲复苏后,经济活动出现了趋缓的迹象 图片来源:《金融时报》
总的来说,新冠疫情对最弱小的国家和最脆弱的人群影响最大。部分原因是他们更可能直接暴露在疫情打击之下,还有部分原因是他们缺乏医疗或财务上的缓冲能力。因此,在高收入、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中,年轻人和低技能人群失业率最高。世界各地的儿童都受到了疫情干扰而无法上学,但穷人的孩子受影响更大。
尽管出现了经济复苏,但就业率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职位空缺率高,通胀压力大。出现整体通胀,而且在较小程度上出现核心通胀的情况也是真实存在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半导体芯片和船舶在相关领域也出现了短缺现象。考虑到2020年经济活动下滑的规模,在如此强劲的经济复苏中,出现这种扰动似乎并不令人意外。
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金属价格暴涨 图片来源:《金融时报》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各种产品价格飙升将减少实际收入,同时也会影响预期,从而产生工资-价格螺旋和一段滞胀期。(译注:工资-价格螺旋是指由于企业之间工资的相互攀比,导致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现象。)这是央行的噩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乐观地认为,通货膨胀只是一个短暂的插曲。该组织特别强调,劳动力市场依然疲软,工资在结构上依然对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反应迟钝,在大型高收入国家通胀预期根深蒂固,但在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不然。
发达国家疫苗接种率最高 图片来源:《金融时报》
然而,正如货币基金组织所指出的,未来变得比平时更不可预测,不利条件风险极大:出现更多的传染病变种;持续不断的供求错配和价格压力,从而造成各国政府加快恢复执行正常的货币政策;正如《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在过度扩张的金融部门出现了动荡,异常昂贵的资产随处可见;财政紧缩的速度甚至比预期的还要快。
除此之外,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隐忧是:国内政治不稳定;气候变化造成的冲击;破坏性网络攻击;不断加剧的贸易战和技术战;而最糟糕的情况是,中美关系破裂,甚至两国处于敌对状态。为了应对这样的末世凶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能召来两位救星:加快疫苗生产和分发,以及持续促进生产力增长。
年轻人和低技能人员最有可能失业 图片来源:《金融时报》
那现在必须做什么呢?最重要的事现已成为最困难的事:展开积极有效地合作。如果像新冠疫情这样全球性的危机和气候变化这样全球性的挑战都不能铲除我们今日愚蠢的想法,那就没有什么事物会促使我们反省。我们取得进步的标志将是加快全球疫苗接种,下决心保护最脆弱人群免受新冠病毒的长期影响,以及在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上达成雄心勃勃而又切实可信的协议。
以这些标准来看,在本周举办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上,与会的各国央行行长和财政部长们会担负相对简单的国内责任。随着各经济体摆脱疫情困扰,各国政府实施的财政援助措施可能会更少,但却更有针对性。
英国感染率和死亡率走势 图片来源:《金融时报》
这意味着应该由财政部门来实施援助措施。高收入国家不会遭遇财政危机。上次全球金融危机时出现了金融政策过早收紧的现象,现在这一幕绝不能重演。在必要的时候,财政支持必须是慷慨的,必须小心衡量是否要收紧政策。同时,一些央行需要开始撤回现在施行的超宽松货币政策。这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再平衡将有助于人民和经济脱困,同时让金融摆脱对廉价货币的依赖。在美英两国,这么做正当其时。
(观察者网由冠群译自英国《金融时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FT - Martin Wolf: Hopes and fears for the global Covid-19 recovery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由冠群 
-
美国新增确诊116636例、死亡2295例
2021-10-29 07:2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苏丹驻中美欧等6名大使被解职
2021-10-29 07:28 非洲之窗 -
捕鱼权纠纷升级,英国召见法国大使
2021-10-29 07:17 不列颠 -
杨洁篪会见朝鲜驻华大使李龙男
2021-10-29 07:00 中国外交 -
印度“对号入座”陆地国界法,汪文斌:望有关国家不要妄加揣测
2021-10-28 23:03 龙象之间 -
“恐龙”闯入联合国:人类不要自我灭绝
2021-10-28 22:47 欢乐联合国 -
8300万“安倍口罩”积压,保管费超6亿日元
2021-10-28 22:45 日本 -
朝鲜外务省:唆使微软发报告污蔑中俄朝,美国自己才是最大黑客帝国
2021-10-28 21:37 -
“谢谢您的‘希腊蓝’,下次我系‘中国红’”
2021-10-28 21:12 中国外交 -
潜艇争端后,他俩首次通话:信任已损
2021-10-28 20:51 -
印度试射“烈火-5”导弹,印媒称能打击“几乎整个中国”
2021-10-28 19:53 -
阿塔创始人奥马尔长子首度公开露面,呼吁投资医院
2021-10-28 19:51 阿富汗 -
“复制黏贴首相”,56页论文只有2页没抄
2021-10-28 18:34 -
英法渔权争端升级,法国“动手”了
2021-10-28 17:58 欧洲乱局 -
通用电气前CEO:看好中国,应加大投资
2021-10-28 17:06 -
近期中美商务部长是否有再次通话的计划? 商务部回应
2021-10-28 16:32 -
岸田内阁大臣被爆痴迷“邪教”,扬言“咒杀”同僚
2021-10-28 16:30 日本 -
新加坡单日确诊首破5000,政府调查“异常激增”原因
2021-10-28 16:0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国电信美国子公司运营许可被撤,商务部:已严正交涉
2021-10-28 16:03 中美关系 -
驻澳大使成竞业即将离任
2021-10-28 15:42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威胁俄罗斯有没有用?“到头来还要看中印” 评论 12他还没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将是美国的一部分 评论 136“半个房本不够买辆车,特朗普狠伤自己基本盘” 评论 164“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评论 216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评论 203最新闻 Hot
-
加拿大人也不买了
-
“DOGE让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
-
特朗普威胁俄罗斯有没有用?“到头来还要看中印”
-
“乌克兰计划夏天大选,前提是...”
-
勒庞被定罪,不能竞选法国总统了
-
他还没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将是美国的一部分
-
日本再发警告:若发生,或致近30万人遇难
-
“半个房本不够买辆车,特朗普狠伤自己基本盘”
-
美科技巨头重仓这一领域,“但中国已经领先”
-
日本:最后的堡垒,也开始塌了
-
“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
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
丘成桐:中国已准备好培养自己的顶尖数学家
-
“俄美已开始讨论稀土合作”,但…
-
美部长:还能塞得下特朗普的脸
-
“普京主义在美国获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