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思义:历史上,没有一个主要的工业化国家是靠新自由主义模式成功的
在全球化退潮背景下,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机遇在哪里?有没有可能跳出西方所遵循的“零和游戏”?面对美国的维度,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如何发力?
在今年10月举行的2024通州·全球发展论坛上,前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在与CGTN主持人王冠的对话中提到,欧美正是在保护主义笼罩下才实现了早期发展,对于后发国家来说,需要加大研发投入,让创新真正成为发展的动力。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作者审定授权观察者网发布。
主持人王冠:罗思义先生,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我们现在做得是非常欠缺的,那您觉得从现在到2030年有哪些主要的障碍?
罗思义:从最基本的角度来看,全球范围内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首先是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虽然人类生活在不同的社会,但彼此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许多问题,比如气候变化、经济发展、战争与和平以及恐怖主义。因此,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倡导的理念。
其次,则是将世界视为一场零和游戏,即一国赢则另一国必然输——这实际上是特朗普在任时倡导的一种理念,而且他确实在这种意识形态指导下做了很多政策调整。不幸的是,美国现政府也沿用了这样的思路,这带来诸多危害,进而引发诸多问题。
由于我是研究经济学的,我不可避免地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1949年之前,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当时只有10个国家的人均GDP低于中国。但现在,按照国内标准,中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按照世界银行界定的国际标准,人均国民总收入(GNI)高于1.3万美元的被定义为高收入经济体。中国将在大约2-3年内实现这一目标,具体的时间则取决于汇率。换言之,从1949年到现在,也就是仅仅一辈子的时间,中国已经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到很快会跻身高收入经济体。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8%,而目前全球高收入经济体的总人口则占世界人口的16%。
但除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外,仍有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希望复制中国的成功。我在与非洲媒体讨论时也说过同样的话,非洲发展中国家可以复制中国的成功,因为中国已经展示了它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全盘照搬中国,但其他国家可以吸取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在过去40多年里,中国创下GDP年均增长逾7%的记录。如果其他国家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世界上的许多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与过去20年一样,美国经济正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长。若都如美国一样认为,如果其他主要国家经济增速快于美国,它们就应放缓其经济增速,那么就没有办法解决全球问题。换句话说,如果在解决问题时,你不考虑提升自己,而是考虑如何压制他人,那么这将给国际社会带来巨大的困难。
中国是一个大国,印度和印尼也都是一个大国。如果这些大型全球南方国家的GDP快速增长,那么其GDP占世界比重将继续强劲上升。如果这些国家真的解决了这些发展难题,那么世界将能够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因此,我们应考虑是否要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这是唯一可行的道路),或者我们是否要走向零和世界—在这种情况下,问题会成倍增加。
主持人王冠:我知道您最近写了很多文章,我还了解到您提出了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观点,您说中国赶上七国集团要做一些事情,其中比较关键的就是要加大研发投入。
罗思义:是的,中国确实在很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因为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中国已经成为技术领导者。比如,1978年,那个时候很难认同中国的技术会在哪个主要行业成为第一。但是现在中国在绿色技术、电动汽车还有通信技术等等方面都是排名第一的。比如,我们是如何知道中国在通信技术方面是排名第一的?因为美国正被迫制裁华为。如果它能在市场竞争中击败华为,它就不需要这样做——很明显,中国在这一领域排名第一。
美国在许多行业仍然保持着技术领先地位,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有一个优势——用技术术语来讲,就是“后发优势”,而美国正试图阻止中国利用这一优势。
就研发而言,有必要了解大多数研发项目都会失败。当然,你听到的是成功的研发,但100个研发项目中有99个是失败的。这些失败的项目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因此那些推动前沿技术的国家不仅投资成功的项目,也投资失败的项目。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在于它们不处于技术的前沿,而且它们已经知道哪些技术取得了成功,因此节省了试错的成本,可以纯粹投资经过验证的成功技术。
因此,现在美国想阻止中国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为此,美国表示中国不能使用美国芯片等美国技术,更不能使用与之相关的技术等。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看,这意味着美国正试图阻止中国利用“后发优势”。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中欧已达成‘技术性共识’”
2024-11-16 13:41 -
博雷利“最后一搏”:以色列摧毁“西方秩序”
2024-11-16 11:18 巴以恩仇录 -
“特朗普这么干,就是给中国割地!”
2024-11-16 10:20 中美关系 -
两年了!他俩终于通话,德国主动的
2024-11-16 09:40 乌克兰之殇 -
习近平会见石破茂:中日关系处于改善发展的关键时期
2024-11-16 09:40 中日关系 -
“我们应该像保护母亲河一样维护中美关系”
2024-11-16 09:39 中美关系 -
王毅:加方应取消
2024-11-16 09:28 -
史上最年轻!她将担任特朗普白宫新闻秘书
2024-11-16 09:05 美国政治 -
针对中国女性强奸案,破了!
2024-11-16 07:36 -
习近平会见韩国总统尹锡悦
2024-11-16 07:34 -
习近平会见日本首相石破茂
2024-11-16 07:28 -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
2024-11-16 07:13 -
“史无前例的变革投票!”
2024-11-15 23:02 -
看到卢比奥时,欧洲外交界还在美,然后就笑不出了
2024-11-15 23:01 特朗普 -
英驻美大使热门人选竟遭批:他跟中国关系近,美国会不欢迎
2024-11-15 22:26 不列颠 -
安倍死后,这次特朗普胜选和外国领导人首次会面选了他⬇
2024-11-15 22:00 特朗普 -
菲律宾涉南海恶法,马来西亚也不忍了
2024-11-15 21:40 南海局势 -
“欧洲可以告诉特朗普:我们对华强硬,对我们好点,但...”
2024-11-15 21:23 欧洲乱局 -
英国有人怕了,还想拿中国“开刀”?
2024-11-15 19:44 不列颠 -
特朗普刑辩律师,被提名司法部二把手
2024-11-15 19:27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