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思义:全球发展的最大“绊脚石”,是美国的“寄生性资本主义”
最后更新: 2023-09-27 09:10:40但自1965年起,美国国内储蓄净额/资本形成净额占GNI比重逐渐下降,到2009年这一比重降至-2.7%。也即是说,2009年,美国资本消耗的增长速度快于美国储蓄/资本形成总额的增长速度——按净值计算,美国没有创造资本。造成这种情况的过程是,2009年美国固定资本折旧占GNI比重为16.4%,但美国储蓄/资本形成总额占GNI比重为13.8%。因此,美国国内资本形成总额/储蓄甚至不足以抵消贬值的资本。
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国内资本形成净额急剧下降的同时,美国境外借款(使用从其他国家进口的资本)开始急剧增加。1980年,美国境外借款占GNI比重为-0.3%,即美国借给国外的资本占GNI比重为0.3%。相比之下,到2006年,美国境外借款占GNI比重为5.9%。到2002年,美国境外借款首次高于国内资本形成净额,即美国资本存量增加首次更多地由其他国家资本而非美国自身资本提供融资。这种情况持续了近十年——直到2011年。从2012年到2020年的这段时间里,美国资本存量增长由美国国内提供的资本略多于其他国家,尽管资本进口仍处于非常高的水平。然后,从2020年到现在,美国资本存量的大部分资金来自其他国家,而非美国。
总之,美国越来越依赖其他国家资本,而非本国创造的资本。由于其经济规模,美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寄生虫。
“里根主义”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这一过程使人们能够清楚地了解自里根执政以来美国经济转型的真正意义。这一转型的历史背景是,在越南战争中,美国不仅遭遇了军事失败,而且其经济也无法同时应对维持国内政治稳定和战争成本的压力。在由此产生的巨大经济压力下,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遭受了巨大的通胀浪潮、增长放缓以及随之而来的内政动荡。由此带来的政治影响是,从1964年到1980年,没有一位美国总统成功干满两个任期——约翰逊极其不受欢迎导致他不敢竞选连任,尼克松被迫耻辱辞职,福特和卡特在选举中失利。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总统、福特总统和卡特总统都试图加大对美国工人阶级的剥削,以重塑美国国际主导地位的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美国经济具有国际竞争力,没有出现国际收支赤字,拥有资本盈余,可以输出资本,以制造“认可”和“胁迫”。但是,正如上文所述,美国所有的这些政治图谋彻底落空了。
里根放弃了美国主导世界近70年的一整套手法——他的新政确实是美国资本走向的历史性转折点。里根准备让美国依赖国外资本流入,而不是试图在美国国内重建自给自足的大规模资本创造——更不用说有超过这一水平的资本盈余来援助/稳定其他国家了。正是里根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寄生虫。自那以后,所有继任的美国总统都延续了这一政策。
里根主义成为了美国经济的转折点(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这一新政策必然会在国内外产生影响。如上文所述,资本输入与国际收支逆差完全相等。因此,当美国开始大规模进口资本时,必然会出现图2所示的巨大国际收支赤字。这主要集中在有形贸易逆差上。涉及国际贸易最多的美国国内制造业遭受了巨大打击。美国制造业生产行业大规模倒闭,以及臭名昭著的“铁锈地带”随之开始出现。
在国际上,里根非但没有以二战后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古巴革命后在拉丁美洲成立进步同盟,越战期间扶持“亚洲四小龙”等等早期模式来援助盟友,反而准备摧毁它们的经济以维持美国的稳定。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发展中国家接连爆发债务危机,其中标志性的是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的“失去的十年”。就所涉及的经济资源而言,同样严重的后果表现在,1987年华尔街崩盘前后,为向美国大规模出口资本创造条件,日本被迫采取超低利率政策,这创造了泡沫经济——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裂的后果使日本经济陷入近30年的停滞。里根主义开创的新的寄生性资本积累模式非但无法帮助其他国家,反而将美国变成了国际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这一经济进程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国际政策中“胁迫”和“认可”之间的平衡发生了变化。随着达成“认可”的资源减少,“胁迫”变得更加必要——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激进的美国国际政策。由此产生了一种局面,即美国通过从世界经济和其他国家吸收资本,同时破坏这些国家的稳定——在美国的强行干预下全球动荡加剧,美国的一系列直接或代理人战争不断升级。许多规模较小的“混合战争”和常规军事行动,比如1999年轰炸塞尔维亚、2001年入侵阿富汗、2003年入侵伊拉克、2011年轰炸利比亚和现在在乌克兰引入代理人战争。北约东扩引发的乌克兰战争反过来又对德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打击——俄罗斯断供德国廉价天然气,迫使后者购买昂贵的美国液化天然气。美国外交政策/军事体制中的一些圈子(尽管目前是少数)正在积极提议将这种政策扩大到中国台湾,从而与中国开战。
除了实际的战争,美国越来越多地诉诸技术抵制,不仅切断了本国公司,也切断了盟友与中国等关键市场的联系,迫使华为退出盟友电信系统的压力增加了他们的成本,美国通过控制美元实施单边制裁,非法扣押俄罗斯外汇储备令众多国家中不安。因此,美国的经济形势强化了这种趋势,即它不得不越来越依赖“胁迫”而非“认可”。
“谋发展”让新体系“得道多助”
面对这种国际经济形势,一些国家直接受到美国制裁或军事行动的威胁,如伊朗、俄罗斯、朝鲜、古巴、委内瑞拉等国,一些国家正在遭受美国加征经济关税、抵制或未来军事行动的威胁,最典型的是中国,以及越来越多的一些国家,它们只是想继续发展经济,但受到美国的阻碍。这有助于解释为何150多个经济和政治制度截然不同的国家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数十个国家希望加入金砖国家——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想方设法脱离美国的单方面的命令,获得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
因此,这种国际形势也决定了许多国家与中国和美国的相互关系。它们不是从“亲华”、“反美”或这些政策的任何组合开始的。他们只是对帮自己国家谋发展感兴趣——例如,巴西或埃塞俄比亚总统的工作不是亲华或亲美,而是帮巴西谋发展或帮埃塞俄比亚谋发展。
一旦这些国家与美国和中国进行国际接触,就会感受到截然相反的两种境遇:美国会如上文分析的那样,从这些国家攫取本可以用于本国发展的资本补给美国,再加上加征关税、技术抵制、战争等一系列手段,最终成为这些国家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但相比之下,在与中国的接触中,这些国家发现中国不仅在进行双赢贸易,而且是资本净出口国。如图5所示,自1992年这30年来,中国一直是资本净出口国。因此,各国发现,中国不但不是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是生产力发展的潜在助推器。也即是说,中国可以为这些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注入资源和动力——而“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基础设施投资是关键但不是唯一的部分。
图5
美国是生产力发展的枷锁,中国是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器,各国并非从亲华或反美的立场出发,而是为了帮本国谋发展。他们发现,要发展本国经济往往不得不与美国发生冲突,但与中国合作就可实现双赢 。也即是说,为本国谋发展,美国会是障碍,中国则会是帮手。
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术语可以这样来概括当今世界的两个体系:
一个体系聚焦于美国,正如上文详细分析所示,它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美国通过上文详细分析的各种方法,阻碍这一框架内的国家发展;
第二个体系关注生产力发展,包括社会主义中国,但不仅限于社会主义国家——最大的群体是那些希望发展本国生产力的国家。
因此,正如上文所述,这从根本上清楚地表明了第二个体系的特点。它并非一个“反美”团体,而是一个“谋发展”的团体(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说,是一个“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团体)。这就是它稳定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媒体无法正视国际现实的原因——因为它不能承认美国的制度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当然,这些不同群体占世界不同地区经济的权重并不相同。在全球北方,美国的“盟友”们,大多数政府都接受了美国强加给其生产力的桎梏——美国要求其向美国出口资本的巨大要求、加征关税、试图切断他们的公司与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的联系、制造破坏性战争等。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德国、日本或英国,由此给他们的经济造成不小的损失。最终结果是,全球北方的所有主要国家经济增长都在放缓。但是,正如笔者所写的其他文章分析所示,全球南方国家的经济增速已经超过了全球北方国家,它们准备脱离美国的体系行事。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和金砖国家得到发展。
结语
最后,这些过程与习近平所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有何关联?当然,“命运共同体”理念远不止纯粹的经济理念。这是基于这样一个现实, 人与人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因此存在着许多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气候变化、流行病、恐怖主义和许多其他问题等等。但“命运共同体”当然也包括经济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双赢”合作和国际劳动分工。因为经济得不到发展,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人类面临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但美国发展起来的“寄生性资本积累模式”阻碍了这种双赢的结果。尽管其他国家仍可通过贸易获得利润,但美国四十年来一直在越来越依赖其他国家的资本流入,而这些资本原本可以用于那些国家的发展。
这些进程清楚地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和金砖国家扩容,以及随之而来的新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并不是偶然发生的孤立事件。在这些个别事件发展的背后是,美国的寄生性资本积累模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一带一路”倡议和“金砖国家”则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器。社会主义中国是这些国家中推动生产力发展最强大、最稳定的国家,但它不是唯一一个。这个集团还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全球南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和不结盟的稳定发展,有一个明确而稳定的基础——这就是为什么这些机制不断扩容的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必要指出的是,“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和新型不结盟运动,也应该以符合其现实的方式呈现。它们不是消极的“反美”运动,而是积极的“谋发展”运动。世界需要合作而不是对抗,争取最大多数,这不仅从教育学和解释学的角度来说是正确的,而且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来看也是正确的——它们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运动。
至于源自这种形势的特定政策,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进行论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铁西区带给我的,是皮糙肉厚
2023-08-13 14:05 -
布林肯来了,“史上最低谷”的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往前走?
2023-06-20 08:05 中美关系 -
在上海车展感受车界变化,德国专家怎么说?
2023-05-22 10:23 观方车讯 -
110万辆!特斯拉中国近年卖出的车,几乎全部召回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再砸一万亿日元,丰田“死磕”电动车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保时捷国产提上日程?最新回应来了
2023-05-10 17:56 观方车讯 -
国六b即将全面实施,约百万库存车受影响
2023-05-10 17:55 观方车讯 -
广汽月度产销快报,三菱不配有姓名了?
2023-05-08 18:43 观方车讯 -
巴菲特:不太可能投通用和福特这种车企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汽车价格战持续,吉利、上汽“卷起来了”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360八年来首亏,哪吒汽车成“元凶”
2023-05-06 18:14 观方车讯 -
德产特斯拉,用上了比亚迪电池
2023-05-06 18:13 观方车讯 -
新能源车、海外市场“双双”破百万,这家中国车企创造历史
2023-04-28 17:50 观方车讯 -
外地车轻微交通违法,多地“五一”期间不处罚
2023-04-28 17:11 观方车讯 -
进口车一季度暴跌30%,日系车最惨
2023-04-27 18:07 观方车讯 -
连亏三年后,“路虎”品牌将成历史
2023-04-27 16:18 观方车讯 -
华为刚发布的智驾系统,长安阿维塔第一个用上了
2023-04-27 10:40 观方车讯 -
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在广州可以体验了
2023-04-27 10:40 观方车讯 -
销量惨淡,三菱汽车在华停产
2023-04-27 10:40 观方车讯 -
什么中国车,让外国人排队?
2023-04-25 17:39 观车有道
相关推荐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256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372“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24“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202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67最新闻 Hot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
微软总裁瞎操心:不让员工用DeepSeek
-
特朗普:美国与乌克兰达成稀土协议
-
特朗普祝贺:历史性时刻,美国的莫大荣耀
-
100多架飞机大战后,印巴局势怎么走?
-
美国又炒作“中国在古巴进行间谍活动”,我大使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