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思义:都在说“中国经济太差”?谎言背后的“计划”需警惕
最后更新: 2023-09-01 10:38:42此外,事实上,情况甚至比上述情况更糟,因为美国资本形成净额急剧下降,美国投资越来越依赖国外资本融资。令人惊讶的是,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美国资本形成净额实际上为负——美国资本消耗的增长速度已超过资本形成总额的增长速度。这个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形成净额小于零。如图13所示,这种情况在美国历史上只发生过三次——1931—1934年大萧条最严重的时候,2008—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和2023年第一季度。
图13
当然,2023年第一季度美国资本形成净额为负并不意味着美国将陷入大萧条或国际金融危机规模的危机。有必要看看这种情况是否会持续到第二季度,还是在2023年剩余时间继续如此。但这种情况再次发生表明,美国经济出现了负面趋势。
总之,通过对中国与其他主要国家经济表现进行全面系统地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自疫情以来,中国经济表现远远优于其他所有主要国家;
·美国是主要发达国家中规模最大、表现最好的国家,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可能摆脱有史以来最缓慢的经济增长趋势。
当然,中国经济增速远远超过所有其他主要经济体,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自身不存在任何问题。
首先,发达经济体增长极为缓慢本身就给中国带来了问题。全球南方(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球北方,但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给中国带来了总体负面的国际环境。
其次,特别是在这种消极的国际形势下,需要增强内需发展动力。正如习近平在题为《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文章中指出:“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1]” 与之相一致的是,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当前经济形势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因此,会议呼吁“着力扩大内需”。[2]
第二部分 为什么关于中国经济表现的谎言会出现?
上述数据清楚地表明,中国经济表现远远优于所有其他主要国家,与此相反的说法事实上纯属荒谬的假新闻。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的说法?他们又将用何种方法来证明其合理性?
如下文所示,伪造事实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主观上的,从逻辑上来说很容易应对,尽管在实践中更难战胜;另一个是客观上的,则更具危害性。
伪造事实的方式无非有两种:
(1)炮制纯粹的“假新闻”(fake news),即谎言;
(2)其次,列宁恰当地称之为“统计学上的‘肮脏的勾当’”——将单个的事实从语境中孤立和割裂出来进行夸大和强调,从而制造出虚假和扭曲的对于现实的判断。
第一种方法,没有事实依据纯粹凭空捏造的假新闻,涉及各种各样的话题,往往会在媒体上大肆传播。这样简单的谎言,相对来说很容易识别和反驳。但是,那些使用这种方法的人的主要目的不是以理服人,而是利用所谓的“大谎言”战术——如果一个谎言被强大的媒体或国家机构不断传播,那么尽管这是一个谎言,但由于频频见诸媒体,很多人可能会相信这是事实。
这无疑是美国得心应手的技术。历史上的案例比比皆是:北越船只于1964年8月4日在东京湾袭击了美国海军舰艇,这是美国用来发动越南战争的谎言;美国同样捏造谎言——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用来为2003年入侵伊拉克辩护。近年来,美国媒体关于新疆或香港局势的大量完全捏造的报道也属类似性质。
美国捏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名场面”
美国的此类谎言,造谣者没有提供真正的证据,也无法提供证据。但是,由于美国所使用的方法主要不是为了提供(不存在的)的事实依据,而是通过强大的媒体机构反复传播谎言,因此需要同样强大的媒体机构来拆穿这些谎言。美国在假新闻项目上花费了数十亿美元,这让非国家组织难以招架。幸运的是,如果中国媒体机构能够集中资源应对此类谎言,还是能组织起强大的力量应对的。
当然,“假新闻”也是美国在经济领域惯用的一种手段。但是,就经济领域而言,纯粹的“假新闻”,即直接的谎言并不是最常见的造假手段。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在这个领域,“最广泛使用、最错误的方法”是他形容为“统计上的肮脏勾当”的伎俩——利用一些孤立的事实片段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从而令人以为这是事实的全貌。
这种造假手段目前尤其被用来对付中国,比如谎称其他国家经济表现优于中国。举个例子,美国一再试图声称其本国经济和/或印度的增长速度快于中国。有必要指出的是,疫情期间,中国GDP增速远远超过美国和印度,甚至人均GDP领先优势更为突出。但是,很自然,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封锁所造成的经济波动,并不是每个季度都发生。举个例子,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0.4%,美国为1.8%,当时正从疫情封锁中恢复的印度则为13.3%。因此,这些数据均属实,并非假新闻:2022年第二季度的美国或印度GDP增速确实高于中国,但这一季度的数据并不能代表三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情况。
但一些媒体却立刻跟进,拿着“数据”借此推出诸如这样的论点:“美国经济增速快于中国——看看2022年第二季度数据”,或者“印度经济增速快于中国——看看2022年第二季度数据”。这便是典型的“将单个的事实从语境中孤立和割裂出来进行夸大和强调,从而制造出虚假和扭曲的对于现实的判断。”
总之,中国总体经济表现优于所有其他主要国家——这并不是说中国在每一个具体变量,每一个阶段的表现都优于所有其他国家。因此,尽管总体而言,中国表现优于其他国家,但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个阶段/或某些指标上逊于其他国家。美国的舆论攻势正是抓住这一点,施展“统计上的肮脏勾当”,以偏概全,唱衰中国经济的前景。
列宁在《统计学与社会学》一文中对这一造假伎俩进行了经典的剖析:
“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
简言之:
“应当设法根据准确的和不容争辩的事实来建立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可以作为依据,可以用来同今天在某些国家中被恣意滥用的任何‘空泛 ’的或‘大致的’论断作对比。要使这成为真正的基础,就必须毫无例外地掌握与所研究的问题有关的全部事实,而不是抽取个别的事实,否则就必然会发生怀疑, 而且是完全合理的怀疑,即怀疑那些事实是随意挑选出来的,怀疑可能是为了替卑鄙的勾当作辩护而以‘主观’臆造的东西来代替全部历史现象的客观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3]
毛泽东同样强调反对这种断章取义的错误方法,正如他在《论持久战》中指出:
“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因此,反对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4]
与揭露简单的“假新闻”相比,拆穿这种造假方法需要更多的分析,因为它需要显示整体情况和趋势。但这种拆穿同样重要——正如列宁所说,这是在经济等领域“最广泛”使用的造假方法。因此,至关重要的是,中国要尽可能广泛地了解这种断章取义、扭曲真实陈述的造假技术,并投入足够的资源进行必要的研究,致力于拆穿这种方法。
在处理了歪曲事实的方法后,我们再分析一下他们的目的——因为他们既有主观目标,也有客观目标。前者很容易应对,而后者较难理解,且更具危害性。
试图掩盖中国经济表现远远优于所有其他主要国家的主观目标,首先是试图传播对中国的悲观情绪,其次是试图吓跑外国投资。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其确切目的是掩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远优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事实,并试图错误地宣称“西方资本主义优于中国社会主义”。至于第二个问题,即外国投资,由于2022年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对于美国来说,阻止外国投资流入中国迫在眉睫。在这个领域,虚假宣传的目的是试图说服外国企业,中国市场增长速度慢于西方国家,因此在中国投资不那么重要。
这些目标显而易见且众所周知,因此在此没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分析——对此拆穿即可。
第二个(客观)目标——试图散布关于中国经济增速慢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是试图使中国经济政策和结构发生客观上的变化。由于这一目标相较第一个目标更不易察觉、更具危害性,因此值得详细分析。 特别是,要了解其确切作用,就需要弄清楚美国在中国问题上面临的实际情况。
问题很简单。正如上文所述,由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表现比中国差得多,如果中国经济结构能够像某些人希望的那样转向西方模式,复刻西方的经济结构,那么她只能以西方国家相同的速度增长。如果中国经济只以西方国家速度增长,那么由于这些国家的人均GDP起点高于中国,中国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将永远无法赶上西方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将永远无法赶上美国的经济规模,从而将确保美国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即便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人均GDP也略低于美国的30%,这将确保中国人均GDP和生活水平永远不会达到美国的三分之一。如此一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时期将到此结束,美国将会在战略竞争中确保战胜中国。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光刻机巨头:今年的许可证已获批,明年基本拿不到许可证
2023-09-01 09:42 观网财经-科创 -
央行: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至4%
2023-09-01 09:09 观网财经-金融 -
两部门:首套房贷款最低首付不低于20%
2023-08-31 20:47 观网财经-房产 -
两部门: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调整最低首付比例
2023-08-31 20:16 观网财经-房产 -
-
上半年超3000家A股公司增收,3家营收超万亿
2023-08-31 19:56 观网财经-金融 -
让人好奇心上头的华为Mate60系列
2023-08-31 11:05 观网财经-科创 -
房贷要降了?多家银行回应
2023-08-31 09:26 观网财经-房产 -
深圳官宣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
2023-08-30 20:09 观网财经-房产 -
暑期档“流量密码”,上海影城现象级“千人灌”是如何炼成的?
2023-08-30 18:32 观网财经-消费 -
半年亏损超4亿港元,直播带货尚未帮香港TVB翻身
2023-08-30 18:1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从数字洼地到产业互联网,服装制造正被他们改变
2023-08-30 17:4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央行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推进会
2023-08-30 15:21 -
月活用户环比增加390万,BOSS直聘利润创新高
2023-08-30 14:2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拼多多二季度净利131亿,股价涨超15%
2023-08-30 14:2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全场带货额1.75亿,东方甄选淘宝首播成绩出炉
2023-08-30 14:0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夸克扫描王App上线,搭载AI大模型技术
2023-08-30 14:0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上市27年后,中融信托第一大股东突然主动退市
2023-08-30 13:49 观网财经-金融 -
广州官宣:执行认房不认贷
2023-08-30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阶段性收紧IPO,能不能刺激股市?
2023-08-29 16:43 观网财经-金融
相关推荐 -
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0“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185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113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1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