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铭: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重回计划经济,对央地关系改革也是考验
最后更新: 2022-04-15 10:53:54【导读】 4月10日,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一经发布,便在舆论场引起不少讨论,当然其中也有疑虑。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上陆铭第一时间在个人播客发表见解,一方面澄清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重回计划经济,而是极其重要的市场经济建设,另一方面以劳动力市场为例,阐述其畅通循环的重要性。
观察者网将该录音内容整理成文字稿,并就这份指导意见所涉及的一些问题采访了陆铭教授。下文第一部分为录音文字稿,第二部分为采访。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陆铭】
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这一重大消息的出台引发了各界的关注。尤其当前疫情在多地散点暴发,媒体也陆续报道不少地方物流不够畅通,甚至有地方政府将部分高速公路出入口封起来。所以,不少人认为此时发布这份指导意见,意义重大,甚至可以说意味深长。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来看全国统一市场这个问题呢?
首先,有必要解释一下当前中国地方政府之间的市场分割到底处于什么状态。近年来,中央政府提出畅通国内大循环,很多朋友对该问题的理解是应该要实现商品市场上的自由流通和全国市场的统一化。但事实上,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一个关键堵点是在生产要素市场。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现在的商品市场就完全没有问题。但仅就正常状态下而言,中国的商品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还是可以的。
尽管我们最近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在商品市场上不同地区之间的市场分割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但中国更为重要的问题是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分割状态,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自由流动在跨地区之间仍然没有畅通循环。
今天,别的问题暂且不仔细阐述,主要谈谈劳动力市场上的畅通循环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正迈入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并存的状态中,从趋势上来讲,劳动力供给总量会慢慢下降,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讲,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可以延长劳动力的“红利”,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就个体层面而言,这有利于提高收入,创造就业机会。从国家层面来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促进地区间分工,在整个国家内部逐渐形成一种形态,即每个地方按照自己的特色来发展当地产业。当地的产业有多大的劳动力容纳数量,相应地就会吸引多少人口;有的地方人多一点,可能会成为发展制造业、服务业这样的地方,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而有些地方比较偏远,既偏离沿海、沿江的港口,也偏离大城市的中心地带,这类地区未来发展的产业可能就逐渐集中在农业、旅游等自然资源方面,这些产业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不会太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产业虽然人少,但未必是坏事,因为给定经济总量,如果人口少,其实是有利于提高人均资源占有水平和人均收入的。
其次,在当前状态下,中国毕竟还存在户籍制度,至少现在在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仍然没有完全放开,同时社会保障的全国一体化也没有完全实现。
未来中国还应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尤其是大城市的积分落户制度,目前也在加快推进。其中一个趋势就是,大城市实施的积分落户制度逐渐实现按实际居住年限和社保缴纳年限作为主要的积分落户标准,并且在城市群内部的不同城市之间要实现积分在异地可以累计互认。比如,在城市A居住了三年,城市B又居住了两年,到城市C去落户的时候,此前在其他地方居住的5年是可以在积分落户中累计的。从这个突破口开始,就可以极大地促成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状态。长期而言,户籍制度就会成为在居住地登记身份和居住信息的这样一种制度,而逐渐和福利制度、公共服务相脱钩。
那么,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畅通生产要素的大循环呢?
关键就在于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个规律,就是规模经济效应。所谓规模经济效应,是指当生产要素在少数地区集中的时候,它所焕发出来的生产率会比这些生产要素平均分配在不同地方要强大得多。因此,在规模经济效应的前提下,就会驱使不同的生产要素在少数地区集中。而且随着经济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的时候,前面提到的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还会显得越来越强。在此情况下,一个国家的经济,就像中国现在所处的阶段,会逐渐出现人口和经济向着城市群集中,在城市群内部则会逐渐向大城市周围的都市圈集中。
当然,有些地方会成为人口流出地。从去年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如果在地级市和直辖市这一层面来看,大约有40%出现人口负增长,另外60%出现人口正增长。对于那40%的人口负增长地区,大家也无需过分担忧,因为在大量人口负增长地区的中心城区,人口是呈现正增长的,也就是说人口在向中心城区集中。从全国层面来讲,真正出现了不仅是郊区和农村的人口负增长,还有中心城区人口也负增长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这一部分占全国城市的大约20%左右。另外80%左右的城市,要么总体人口呈正增长,要么就是虽然郊区和农村是人口负增长,但中心城区是正增长的。
所以,如果接下来能畅通全国大循环,不同地区一定会出现经济和人口进一步向少数地区集中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可能有人会担心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如果读者过去关注过我写的书或发表的文章、演讲,就会明白在地区之间畅通生产要素大循环的过程中,地区之间出现的趋势是走向人均意义上的平衡。所以,大家不要过于担心。
其实从数据来看,当前中国已经在呈现经济和人口向少数地区同步集中、但人均GDP差距正在缩小的趋势。当然,今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是说今天畅通生产要素大循环,很快全国之间的差距就消失了。即便最后在生产要素和人口绝对自由流通的状态下,差距会缩小,但也不会实现绝对均等。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向这些人口流出地、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条件不够好的地方实现转移支付,以促进不同地区间的公共服务和生活质量的相对均等化。最终就让所有的老百姓自愿选择,有些人可能喜欢大城市的生活以及服务多样化,那么就往大城市迁徙,代价就是房价会高一点;有些人可能没那么喜欢大城市的喧闹,也没有那么喜欢城市的丰富生活,那么就可以定居在小城市或农村,当然房价没那么高,生活成本也相对比较低。
- 原标题:陆铭: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重回计划经济,对央地关系改革也是考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上海:昨日出院543例,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8070例
2022-04-15 10:39 抗疫进行时 -
上海近两天超2万人走出方舱
2022-04-15 10:00 -
上海副市长:目前筹集的房源基本可满足当天生成的密接人员隔离
2022-04-15 09:53 抗疫进行时 -
青海德令哈市发生5.4级地震
2022-04-15 09:51 地震 -
陕西紧急调配3.38万毫升恢复期血浆驰援上海
2022-04-15 09:50 抗疫进行时 -
为谋利向境外提供高铁数据,一企业多人被捕
2022-04-15 09:37 国家安全 -
31省份新增本土“3472+20694”
2022-04-15 09:26 抗疫进行时 -
23岁女孩被上司迷晕致死案:驳回被告人上诉,维持无期徒刑
2022-04-15 09:05 依法治国 -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把保供作为重中之重
2022-04-15 08:23 抗疫进行时 -
6名美国议员抵台窜访两天,今天将与蔡英文碰面
2022-04-15 08:18 台湾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3200+19872”
2022-04-15 07:55 抗疫进行时 -
两人在军事基地附近村落从事间谍活动,被村干部发现端倪
2022-04-15 07:36 维护国家安全 从身边做起 -
天津市委书记、市长到大秦线事故现场调度指挥救援处置工作
2022-04-15 07:09 安全生产 -
上海张江集团就人才公寓视频发布情况说明
2022-04-15 06:56 抗疫进行时 -
孙春兰: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
2022-04-14 23:39 抗疫进行时 -
李显龙接班人?新加坡第四代领导班子领军人物出炉
2022-04-14 23:01 新加坡 -
因将Kimchi中文译名标为“泡菜”,韩国一政府机构道歉
2022-04-14 21:22 三八线之南 -
保障涉疫地区物资运输,全国统一的通行证来了
2022-04-14 20:20 抗疫进行时 -
可乐致抗原检测呈阳性?上海辟谣回应
2022-04-14 19:32 抗疫进行时 -
史上最多毕业生:有人没活干 有活没人干
2022-04-14 19:24 最难就业季
相关推荐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406伤 评论 25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评论 122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评论 111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评论 288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176最新闻 Hot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发生爆炸,已致406伤
-
白宫争吵后,他俩首度会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
“美国百年优势,特朗普百日玩完,中国要赶上了”
-
领英创始人:若欧洲这么看中国,美国就惨了
-
“特朗普虚晃一招,中国没上钩”
-
日本:中国不买,我们想买美国玉米
-
特朗普:我开玩笑的
-
爱泼斯坦案关键证人自杀,曾称遭英王子性侵
-
“不跟中国做生意,美国货架要空”
-
杨瀚森参加2025年NBA选秀
-
美国务院警告:孕妇或遭拒签
-
63岁徐锦江已向儿子交代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