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之忧患与地缘政治意识
海上强国很长时间都没有意识到,中国共产党竟然能如此之快地把中国重新组织起来,甚至还让古老且积贫积弱的中国开始变得“强盛”。不难理解,一旦中国被重新组织起来已经成为政治现实,海上强国凭靠其世界历史式的地缘政治意识马上会感觉到:危险就在眼前。[全文]
-
美国行为的根源
关于目前的局势,时评家、战略分析师或国际政治学专家们已经说得足够周全了,只不过其视野无不基于晚近三十年来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若从政治史学的角度放长视野,人们就不难看到,要深度理解中美关系问题,不仅会牵涉到对五百年来世界大历史的理解,还会牵扯出一些重大而又极具争议的政治哲学问题。[全文]
-
现代国际秩序的政治史学含义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一旦我们看清“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一历史神话的实质,我们就会明白,新中国的世界性崛起的深远历史意义在于:“自由民主”的国际秩序所依据的法理不过是具有西方文明特色的强权即正义逻辑,它终将面临中华文明德性的历史挑战。[全文]
-
战争纪事与战争的历史真相
中国意识有举世无双的历史文明基础,如今竟然会因为一个新生的世界帝国而产生内在分裂,这本身就算得上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个政治史学问题。除非从世界史的角度先澄清这一问题,我们的共同体意识在看待朝鲜半岛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时的分裂很难有弥合的可能。[全文]
-
西欧政体是如何征服世界的?这是个重大史学问题
西欧征服世界的500年给整个人类带来的绝非仅仅是经济繁荣、技术进步和幸福指数上升,还有难以计数的相互杀戮,尤其是意识形态上的战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知识人对这一历史景象的感触尤为深刻。重新认识西欧政体如何崛起并征服世界,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重大史学问题。[全文]
-
“超历史的”眼光与古典教育
任何一个文明大国的教育都离不了史学,民主化的“全球史”学则让我们看到,史学也最容易败坏一个文明大国的教育品质。在今天看来,梁启超当年呼唤“新史学”没有错,但他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谁来施行新的历史教育,史学家应该具备何种精神素养?[全文]
-
美国“遏制中国”论的地缘政治学探源
美国自1950年朝鲜半岛战争爆发后长期对新中国实施封锁,并把中国视为苏俄帝国的附庸。二战以后,苏俄崛起为欧亚大陆最强大的政治单位,成为美国的头号敌人。中国成了美国与苏俄战略争夺的场所,或者说置身于陆上强国与海上强国的争夺地带。[全文]
-
“新清史”并不新,其实是“皇军东亚史观”翻新
宫崎身为日本人以“皇军史学家”的身份为日本军部贡献“作战力量”并非不可理解,但如今中国的史学家把他捧为中国史教育的祭酒则令人匪夷所思。尤为荒唐的是:对自由主义头脑的中国史学家来说,揭露自己国家的劣根性是思想进步。[全文]
-
当“全球史”为“台独”提供依据,我们的史学教育该有所警惕
不难设想,一旦民主化的“全球史”取得了对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的领导权,尼采的预言就会应验。现在我们可以对梁启超说:离弃经学的史学是无本之木,迟早腐朽断烂,而经学离弃史学成为理学或心学,则必然因自绝血脉而枯死。[全文]
-
美国大兵在战胜国横行,中法同病不同命
在1945年8月这个20世纪的标志性历史时刻之一,中国的政治状况比法国更为恶劣。二战中的中国战场与欧洲战场和太平洋地区的美日战场都不可同日而语: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内战断断续续从未终止。“皖南事变”甚至让罗斯福气得一度下令对蒋介石施压。[全文]
-
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史学研究?
说到“史学热病”,我们会想到前些年出现的所谓推翻“西方伪史”热。据网上传闻,甚至有社会流氓混入了史学界。好在这种热病一眼就能看出,而,凭靠“欧美最文明国”的民主制度理念的当代中国史学“热病”,就让人不容易看出来了。[全文]
-
何谓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
“时刻”注定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标志,这不仅是因为黑格尔用这个语词所标明的世界历史新阶段已经成为中国的经历。毋宁说,古老中国的晚近150年历史清楚表明,新中国的崛起的确堪称世界历史的又一个“关键时刻”。[全文]
-
国家间厮杀如此惨烈,还要讲“世界公民”吗
如果18世纪以来迄今不衰的“世界公民”社会理念也许是一种乌托邦,如果国家间的厮杀依然频繁而且惨烈,那么,我们的史学研究和教学致力于给年轻一代灌输自由民主的“世界公民”意识,其结果便是让我们的后代忘记自己脚下的土地仍然置身于以国家为本位的全球化冲突的世界历史时刻。[全文]
-
谁能使中国恢复“大国”地位?
对中国人来说,起码“统一大业”尚未完成。颇具讽刺意义的是,迄今仍在阻碍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恰恰是曾致力使中国成为“强大、统一、民主的大国”的美国。无论如何,中国恢复“大国”地位,绝非二十一世纪初的今天才有的事情。[全文]
-
正因“选天子”的理想从未实现,中国革命才有正当性
中国文明极高明道中庸的高明之处在于,让无论出生于何种阶层的人都向优良德性看齐。由此看来,我们与其关注现代中国革命与古代儒家革命论的内在关联,不如关注现代中国革命志士与古代德性论的内在关联。[全文]
-
“古今之变”何以“哺育”革命志士
晚清以来的现代革命堪称独一无二,仅仅因为这场革命的实质乃“古今之变”。因此,新经学与现代革命志士之关系究竟如何,与今天的我们并非没有直接干系。毕竟,无论从制度还是思想层面上讲,这场伟大的“古今之变”尚未尘埃落定。[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