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染病防控过程中,政府的担当比专家的判断更重要
烈性传染病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传播过程,对其的防控也必然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决策过程。我父亲一生研究鼠疫,父亲在他的回忆录中反复强调,如果专家和政府决策者都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都要等最终的实验结果出来,肯定会酿成灾祸。[全文]
-
一代电视人远去,但电视仍承担着自己的责任和作用
电视和网络都是一种传播机构。这种传播机构原来用电视的方式来传播,现在也可以用网络的方式来进行传播。在网络兴起的早期,这两者之间好像是有一种取代关系。但现在看的话,仍然是一种融合的关系。[全文]
-
为了研究明白鼠疫,父亲和他的同事们以身犯险
从90年代之后,中国全境每年感染鼠疫和死于鼠疫的人数都保持在个位数,有些年份甚至出现全国零感染零死亡的奇迹。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大大低于差不多同样面积、同样纬度的美国。比起每年因感冒而直接死亡的人数,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全文]
-
曹德旺为啥被美国工会欺负了?
对中国来说,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缺乏对美国工会的研究和沟通,进行谈判时根本不把工会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方,在这方面吃亏不断。对中国政府和企业来说,美国工会不是一个好应付的对手,但却是一个必须认真面对的对手。[全文]
-
四个四十年:中国工业化靠什么艰难起飞?
从洋务运动开始的中国工业化进程,即使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也在为后来的中国工业化的起飞留下了宝贵的种子。今天在我们感恩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工业化的巨大成就的时候,应该认识到,工业化的起飞是在经历了四个四十年的长期滑行之后才实现的。[全文]
-
如何让民营企业真正觉得是“自己人”?
中国所应对的条件和环境与当年的美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经济领域发生的是一次“大洗牌”而不是“大萧条”。因体制不同,只要不发生大的判断失误,中国有足够工具和手段抑制经济的断崖式下跌。[全文]
-
2000亿关税打折扣说明什么?
关税的上调,只能使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上升,而且归根到底,最后将使本来已经缺乏竞争力的美国制造业进一步衰落,和特朗普希望借此压制造业回流的初衷背道而驰。[全文]
-
滴滴凭什么向社会“撒娇”?
滴滴“变坏”的过程是共享经济的一个特殊样本。无论在哪种经济形态下,都不存在天生的坏公司。很多公司“变坏”,往往发生在多种客观因素推动下成为公共领域的事实垄断者之后。这种退化无关道德,但与市场秩序的规范方式和思路密切相关。[全文]
-
“里根经济学”坑了美国,有人还想用它坑中国
里根说过:“就目前的经济危机而言,政府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这话说的掷地有声,让总是受政府冷落的市场派经济学家倍感开心,他们也当然希望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就是“里根经济学”的中国山寨版,会迅速救中国经济于水火。但事实是这样吗?[全文]
-
股市崩盘要不要救?当然要救
股市如果崩盘需不需要救市?我们来回顾一下发生在1987年10月美国历史上最深跌幅时美国的做法。那次纽约股市创记录的大跌没有带来1929年的股灾和大萧条。在经历了几个月的修复之后,纽约股市就恢复元气,并且一鼓作气涨了十多年。[全文]
-
股市抽了谁的血
股市大涨的2006年和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比上年增加15.7%和18.3%,看起来很高。但股市低迷的2010年和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上涨了18.3%和17.1%。股市中人经常念叨的所谓牛市会促进消费市场的“财富效应”其实也是一个子虚乌有的神话。[全文]
-
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能绕过去吗?
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导致普通劳动者工资增长,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度的追求效率而忽略公平的价值取向,导致贫富差距扩大。进行财税体制改革和加紧构建新型福利社会,是缓解这种局面的有效措施。同时,现行政治体制也是避免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力保障。[全文]
-
“里根经济学”的方子不适合中国
里根的减少政府管制的施政主张之所以无疾而终不了了之,是因为众多的管制法案实际上是规范市场的重要手段。而在当下的中国,在众多领域需要的正是对市场真正能够进行规范的有效法案。[全文]
-
互联网金融不可能塞回娘肚子
去年6月余额宝上线,阿里巴巴金融野心开始变成现实。但银行业却不可思议地宽容和大度,在众多银行业巨头看来,这不过是几个小鬼舞枪弄棒,花拳绣腿离成事儿还早着呢。但随着其他几家互联网公司的金融产品上线,银行家发现小鬼们成长速度远超想象……[全文]
-
美国铁路兴衰对中国的启示
在中国,铁路被称为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迄今为止,铁道部虽已被撤销,但新成立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依然是中国唯一的全国性铁路运营系统。是否肢解这个巨型垄断机构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支持者或反对者都可以从美国铁路的现状和历史中找到自己想要的论据。回首一百多年美国的铁路兴衰史,多有裨益。[全文]
星期四 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