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书友:那些年被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坑过的国家
关键字: 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坑过的国家休克疗法芝加哥学派华盛顿共识贝克计划东南亚金融危机开放金融和资本市场
在改革中,阿根廷推行金融自由化的政策,不仅向外商卖光了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而且几乎卖光了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所有国有企业,连金融银行领域的国有企业也未能幸免,国际金融投机超级大庄家蜂拥而入。
截至2001年,阿根廷最大的10家银行中,被外国资本控股的银行竟达8家,致使外资银行能够在阿根廷全面经营阿根廷比索和美元业务,美元流通不断扩大,阿根廷货币的美元化趋势日益加深,美元存贷款业务急剧增长,政府最终失去对金融的调控能力。
金融自由化还引发外债迅速增长,使整个国家的金融活动日益处于严重失控状态,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则成功实现了对该国经济的控制,金融动荡、经济衰退险象环生。
实行比索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
1991年受过哈佛大学训练的阿前经济部长多明戈·卡瓦洛临危受命,进行大刀阔斧的金融改革,取消政府在货币和外汇方面的管辖权,实行比索兑美元1:1的联系汇率制度,即盯住美元,实施“美元化”的货币兑换政策,以强行控制通货膨胀。应当说,“美元化”对抑制通胀产生了“奇效”,1994年阿通胀率降到6%以下。
但比索与美元挂钩,抬高了生产和劳工成本,以及出口成本,使阿根廷产品很难与采取浮动汇率制的巴西等拉美国家竞争。1999年巴西雷亚尔贬值以后,与巴西贸易关系密切的阿根廷经济受到沉重打击。为了摆脱困境,2001年6月,阿根廷开始实行在外贸方面的特殊汇率制度,即双轨制汇率,比索除与美元挂钩外,还与欧元挂钩,把1比索兑1美元,改为兑欧元与美元的平均值。国内汇价仍然维持不变,金融市场、银行汇兑和个人外汇买卖仍按比索兑美元1:1的汇率。
由于欧盟是阿根廷的主要贸易伙伴,实行双轨制汇率有利于其扩大对欧盟的出日,但同时反映了比索的变相贬值。许多阿根廷企业和居民把实行双轨制汇率视为比索贬值的第一步,导致全国企业和居民抛售比索兑换美元。这是后来阿根廷金融崩溃的前奏之一。
改革之后,一片狼藉
2001年底以来震惊世界的阿根廷经济危机,为实行10多年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作了总结。10年盘点下来,阿根廷欠巨额外债1300多亿;巨额财政赤字造成财政崩溃;社会分化、全国30%人口陷于贫困,失业率超过了20%。
阿根廷经济危机(资料图)
阿根廷陷人财政和金融困境后,在多次登门求援中,美国除表示同情和政治支持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表示和举措。在梅内姆政府时期,阿根廷在没有实现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的协议指标的情况下,通常仍能获得新贷款。但是2001年7月阿根廷金融形势开始恶化后,阿根廷被迫实行严厉的紧缩措施——“零财政赤字计划”。
11月底,在阿根廷无法完成该目标的情况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断然拒绝提供计划中的贷款。由此,阿根廷也无法获得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西班牙政府等预定提供的贷款(贷款额总计50亿美元),从而把阿根廷逼到财政和债务破产的边缘。
阿根廷为了执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过高要求,铤而走险地采取了违背民意的紧缩财政措施,大力压缩公共开支,包括削减国家公职人员工资和退休金。其结果是刺激需求措施未见成效,生产和商业指数不断下滑。
这使得阿根廷政府从一开始采取反危机措施起,就与民众处于激烈的对抗中,随着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纵深发展,危机逐步演化为政治和社会危机。
就这样,阿根廷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迅速恶化,贫困和饥饿的现象遍及全国。
至2002年下半年,由于大批企业破产,失业猛增,失业率急剧上升到25%,社会贫困人口比重达到57%,曾经令人羡慕的社会福利水平急剧下降到拉美国家的最后几位,最终导致全国性的社会动乱。
就这样,这个90年代被美国当局誉为新自由主义“改革楷模”的阿根廷,一个GDP曾经的准发达国家,仅仅十几年时间,便沦为拉美地区最贫穷的国家。
1989年至2004年15年间阿根廷的GDP变化
2.俄罗斯
1992年初夏,叶利钦第二次访问了美国。与上一次出访不同,他已不再是落难的苏共反对派,而是新俄罗斯的最高领导人。在美国的一次演说中,叶利钦言道,他代表世界上最年轻的“民主国家”,来到了民主传统悠久的“圣地”。共产主义的试验在俄罗斯大地“一去不复返”,所有文明世界具有的东西将会在俄罗斯“开花结果”。
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在俄罗斯国内,与叶利钦遥相呼应,以自由主义先锋加·波波夫、叶·盖达尔等为代表的优势舆论直言“抛弃社会主义,移植资本主义,用最资本主义的方法改造俄罗斯”。当时叶利钦的首席谋士根·布尔布利斯宣称,“资本主义”是目前为止人类创造出来的虽不是最理想但却是最好的制度,俄罗斯可以大胆采用,无需任何民族性的修饰。后被称为俄罗斯“ 私有化之父”的阿·丘拜斯宣称,私有制和市场是俄罗斯社会富足的惟一保证。
与政治宣传与舆论鼓动相呼应,由“年轻改革派”组成的俄新政府也加紧制定经济改革方案。美国经济学家杰·萨克斯被邀担任俄罗斯政府“ 顾问”。与此同时,俄罗斯政府官员、智囊班子也经常飞往大洋彼岸学道取经。一批批西方自由派、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应邀充当盖达尔政府的“智囊”,仅国有资产私有化委员会聘请的西方顾问就有200多人。(张树华,新自由主义在俄罗斯:泛起、失败与教训,2004,06)
以1992年初为起点,一场被称为“休克疗法”的激进变革在俄罗斯全面展开。
其内容具体包括:第一,自由化。全面放开对商品、物价、货币、汇率、外贸进出口等的调控和管制,大大削减乃至取消政府调控经济的行政管理部门。
第二,国有企业私有化。大规模出售和转让国有企业资产,培植有产者和私营企业主阶层。
第三,实行严格的紧缩货币和财政政策。
这一政策导致国有企业出现了严重的资金周转困难,纷纷陷入负债经营绝境,甚至破产倒闭,结果便是有利于外资和私人资本对其进行廉价并购。
第四,把“西方化或全盘西化”作为战略和政策的主导思想,引入和效法美国模式,向西方国家全面开放国内市场。
在推行“休克疗法”的不到10年时间里,俄罗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社会危机:经济大幅下滑、少数人暴富,广大民众普遍贫困化,社会动荡,证据混乱。1989年,俄罗斯的GDP是中国的2倍多,而10年后仅为中国的1/3。
1990-2015年25年间的俄罗斯GDP变化情况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吴娅坤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