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民旺:中国起初的沉默,不过是想给印度时间,让它自己冷静下来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林民旺】
6月15日晚,印度边防官兵对加勒万河谷的我军进行两次挑衅,引发两军激烈的肢体冲突,造成了严重的伤亡事件。这是中印边境地区45年来第一次出现士兵伤亡事件,将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影响中印关系的整体发展。
印度国内已经掀起了一系列反华浪潮,很多人叫嚣着要对中国进行报复,不少印度人到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示威,印度商会组织和知名人士都威胁抵制中国货。印度媒体大量报道在这意外场冲突中死去的陆军上校和士兵,而印度的社交媒体上则是铺天盖地的追悼和复仇言论。可以说,印度国内已经出现了数十年罕见的反华浪潮。
印度开始抵制中国产品,但好像失败了
相反,中国方面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克制与低调,既没有公布中方的伤亡情况,也没有宣传中方基于人道主义对印军人员的措施,反而部分信息是由外媒首先予以透露的。究其原因,猜测多半是为了照顾印度执政当局的颜面,期待印度政府能够恢复理智并同中方相向而行。当然,中方这样的做法也不是没有压力,印度及国际大部分舆论都将伤亡事件的原因指向中方,进而为印度国内一致地呼吁报复中国及抵制中国货提供了基础。
事实的真相正一步步呈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6月19日详细地澄清了事件的来龙去脉。整个事件的基本性质也一目了然的。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6月17日同印度外长苏杰生通电话中其实明确予以界定,这是一件印度主动挑衅才造成的悲剧事件,中方自始至终都没有违规越界。结合印度媒体报道,印军上校在6月15日晚首次越界挑衅被中方反制受伤后撤回,其下属接着带着大批印军再次越界进行暴力攻击,才遭到中方的抵制,酿成了更加严重的肢体冲突。现地伤亡人数并不多,主要的死亡却是由于印度方面无法及时给受伤人员提供救治造成的。
中国的这一说法得到了印度莫迪总理的间接确认。
在6月19日印度召开的全国党派大会上,莫迪总理明确指出,(中方)没有人进入印度领土,也没有印度的哨所设施被拆除。这等于委婉地承认了冲突事件的责任在于印方。
莫迪:“他们(解放军)既没有闯入我国边境,也没有占领任何哨所” 视频截图
莫迪这一说法立马就引爆了印度媒体,很多一贯反华的媒体“惊呆”了,不敢相信。同样是基于事件的责任认定,中国的直接诉求是印度方面要找出事件的责任人,解释清楚为什么当时印度一线部队却不受管束。
6月6日两国军长级会晤达成共识,要对现地局势降温并且两军之前已经脱离现地接触的情况下,是印军哪位军官下达命令让印度部队进行越界挑衅的?中方要求印方对此开展彻底调查,严惩肇事责任人。
中国在事件报道初期的沉默和冷静,一时替莫迪政府背了黑锅。现在随着莫迪主动澄清,事实真相逐步浮现,印度社会不得不接受是印军挑衅我方的基本事实。通过一段时间,有望给印度社会的反华情绪降降温。不过,毕竟印度社会精英的惯性思维是,坏事都是中国干的,要改变这种认知偏见显然不可能。
随着真相浮现,中国也可以考虑对冲突事件中伤亡的中国官兵进行公开抚慰。虽然迄今为止,中国都没有言明是否有伤亡的情况。但是,作为普通人的常理推测,一场数百人规模的群架,不可能中方没有受伤的人员。印度已经于6月18日为伤亡官兵举行了葬礼,印度士兵尸体裹国旗返乡,下葬棺木覆盖着印度国旗,其不少官员对伤亡士兵都表示了默哀致敬。中国更应该对自己的官兵在捍卫国家主权斗争中展现出的守土精神予以致敬,虽然我们不需要像印度那样渲染民族主义情绪。
未来的中印边境,无疑将会面对更大的不确定性。莫迪在全国党派大会上称,要放手让边境的印军自行决定采取措施应对各种情况。这样的态度将严重破坏冷战结束以来形成的中印边境管控机制。中印边境地区之所以能三十年没有枪声,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边境管控机制。这一机制,主要是依赖五个协议:
1993年9月7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1996年11月29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2005年4月21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实施办法的议定书》,以及在2012年1月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建立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的协定》和2013年10月签订的《中印边防合作协议》。
这些协议不仅裁减了双方在边境地区的军队部署,增加了彼此的军事透明度,还建立了各种长效的冲突解决机制、沟通机制。尤其是2013年达成的《中印边防合作协议》,以法律的形式把过去管控冲突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肯定下来,确定了双方今后处理类似情况的要求和规范,明确了双方在边境地区合作的范围和机制,规范了两国边防部队和两军之间加强联系的方式。
不过,从这次冲突事件中也可以看得出来,正是由于中印边境管控机制降低了挑衅的风险,反倒长期以来助长了印度军方不停地越线挑衅,印军经常选择深夜和凌晨偷偷摸摸越界来拆除中方设施。而莫迪要放手让边境的印军自行决定采取措施,无疑更是会放松对一线官兵的管束。中印边境管控机制是否会因此而终结?这值得我们防范和注意。对中国来说,不论印度如何变化,中国的策略永远应该是,如王毅外长警告印方一样,务必不要低估中方维护领土主权的坚定意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雪莹 
-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强烈谴责,坚决反对
2020-06-20 15:07 中国外交 -
加总理外长又说三道四,我使馆驳斥
2020-06-20 13:30 中国外交 -
科莫自夸纽约州防控好过任何国家
2020-06-20 13:21 美国一梦 -
“敢来竞选集会砸场子 都没好下场”
2020-06-20 13:00 特朗普 -
印度全党派大会讨论中印冲突,莫迪一句话暴露了…
2020-06-20 12:09 龙象之间 -
欧洲议会妄加指责涉港国安立法,我使团:严正交涉
2020-06-20 10:30 中国外交 -
有没有外星人?老父亲特朗普骗小孩
2020-06-20 09:09 特朗普 -
全球单日新增破纪录,世卫:正处于新危险阶段
2020-06-20 08:5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张文宏:全球疫情至少要到年底和明年上半年
2020-06-20 08:5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非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为何强调这三个“判断”?
2020-06-20 08:3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巴西单日新增超5万创新高,累计103万
2020-06-20 07:32 金砖国家 -
美国新增3.6万例确诊,累计超221万例
2020-06-20 07:27 美国一梦 -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强烈谴责
2020-06-19 22:25 美国黑人血案 -
黎智英“对号入座”了
2020-06-19 22:09 香港 -
澳大利亚被中国迫害妄想症又犯了
2020-06-19 21:36 网络安全 -
-
前总理喊话莫迪:为民族主义降调,别抵制中国
2020-06-19 19:13 龙象之间 -
-
印度抵制中国商品?外交部回应
2020-06-19 16:35 龙象之间 -
谷歌前总裁承认曾看不起中国人,现在想法变了
2020-06-19 15:33 外媒看中国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66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111“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8“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30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
97岁航空发动机泰斗温俊峰逝世,曾参与研制歼7、歼8系列发动机
-
“每天睁眼就焦虑,得做心理建设才敢点开手机”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