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鹏飞:中国人“抵制”《沙丘》3D版,怎么闹出这么大动静
最后更新: 2021-11-11 14:26:35【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梁鹏飞】
10月下旬,号称制作预算高达1.65亿美元的好莱坞科幻巨作《沙丘》登陆中国大陆院线。
不想上映至今,电影票房才过2亿关口,口碑也相对平淡,其进入大众视角,反倒靠一则负面消息:3D版本被抵制——部分影迷呼吁观影者观看iMax 2D版本的《沙丘》,不要去看3D版本。
其实,在“抵制《沙丘》3D版本”成为热搜话题之前,微博和豆瓣等平台就早已有很多专业影迷在呼吁这个事儿了。
《沙丘》也不是第一部引发3D和2D版本争议的电影,之前就有好几部好莱坞科幻大片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比如:2017年上映的《银翼杀手2049》,就被很多观众吐槽3D版本观影体验很差;再往前1年的《谍影重重5》,3D版本被戏称为“叠影重重”;更早之前的《变形金刚》等好莱坞大片的3D体验,更是让中国观众吐槽无力……
因此,《沙丘》的问题早就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之所以这次动静闹得这么大,以至于国内的时光网和美国的专业电影杂志Variety(《综艺》)都发了专题报道,估计是大陆观众前期被坑体验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的火山爆发。
值得一提的是,在《沙丘》之后上映的《007:无暇赴死》也因3D问题遭遇同样抵制,按一些媒体的描述,这两部俨然已成“难兄难弟”。
这个情况很有意思。因为在不少中国观众心中,大片标配就是3D版本,3D是电影高大上的代名词,2D版本怎么会比3D更好呢?!
但实际上,3D并非就代表了电影技术的唯一发展方向,事实上过去10年来电影界业内对最新画面技术的探索有众多争论。
今天借着这个话题,咱就来聊聊2D与3D之争。
被《阿凡达》惯坏的中国观众
要讨论3D电影这个话题,肯定绕不开《阿凡达》。
2010年《阿凡达》的横空出世,早已跨越了电影层面,成为了当年的文化事件。《阿凡达》的电影画面震撼了太多观众,甚至被很多人视作“重新定义了电影”。
《阿凡达》对国内电影市场的影响更甚于国外,可以说很多中国观众潜移默化形成的大片必须看3D版本这种心理,都源于《阿凡达》的引入。
这就要谈点历史了。众所周知,中国电影市场在1990年代陷入低迷,持续了10多年,那段时期盗版横行,观众很少去电影院看电影。
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国内电影票房逐步提高,到2010年中国电影总体票房破100亿,但电影院数量依然很少,银幕数量仅6000块。10年之后,根据电影总局的最新数据,国内银幕数量已突破8万块。
可以说国内院线基本上都是在2010年之后重新建立的。而促使观众开始培养去电影院看大片的观影习惯,《阿凡达》在其中可谓功不可没。正是借着《阿凡达》这股东风,国内各地电影院建设开始突飞猛进,而且新建的电影院必须可以看3D。
相比于欧美电影院的硬件设施,中国电影院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美国电影院改造比较缓慢,能够观看3D版本的银幕数量基本上一直落后于中国,所以美国观众不大有非要看3D大片的“执念”。
这也是中国电影市场频频出现《银翼杀手2049》和《谍影重重5》这种伪3D糟糕观影体验的关键所在。
在美国市场,大多数观众看的就是2D版本——事实上这几部电影本身就是用iMax 2D摄影机拍摄而成,原本就不适合3D版本,但因为中国不少观众特别“迷信”3D版本,3D电影更吃香,电影院和发行方当然更偏向3D。
当然,经济效益也是重要原因,毕竟3D电影票价高点,电影院和发行方都更有利可图。
被忽视已久的3D缺陷
很多中国观众误以为3D技术更加高大上,却不了解3D技术的缺陷。
首先要强调一点,我们看到的电影画面,并非真实场景再现,而只是一种模拟。
电影之所以能让观众认为画面在移动,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正如最初的动画就是把图片翻得快一点,就有了动起来的感觉,说白了这其实是对眼睛的一种“欺骗”,或者说是我们的眼睛自动脑补出来的效果。
3D画面也无非是一种模拟和“欺骗”。3D效果是用2个摄影机分别拍摄,来模拟人的左右眼看到的影像,放映也是用2个机头,再用专门的3D眼镜来还原这个效果。所以3D技术,可以说是一种更加高明的模拟和“欺骗”手段而已。
凡事有利必有弊。和2D电影相比,3D画面的景深要有突出的主体以造成空间错落感,就要因此牺牲亮度和画面细节,尤其是在景深背景跨度较大的场景变换时,3D电影容易让人疲劳。
所以3D电影的缺陷,一是怕夜景背景的镜头,二是怕动作幅度过大的镜头。
正如网上这个《沙丘》3D版和2D版效果对比图,差异非常明显,3D版本更暗淡,细节缺失更严重。
而之前《银翼杀手2049》被诟病之处主要集中在夜景镜头,《谍影重重5》主要问题当然就是动作场面了。这都是3D电影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换句话说,3D电影和2D电影各有其长,部分中国观众长期形成的“看大片必须看3D”的观念未必科学。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中石油:已有4名员工核酸检测阳性
2021-11-11 14:0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国之重器上新了!
2021-11-11 11:09 -
北京海淀一家5口核酸阳性
2021-11-11 10:0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47例、无症状23例
2021-11-11 09:1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北京新增本土确诊2例,均为吉林通报病例密接者
2021-11-11 09:0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黑龙江新增本土确诊7例,均在黑河市
2021-11-11 09:0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河南新增本土感染13+5
2021-11-11 09:0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辽宁新增本土感染21+16,均在大连
2021-11-11 08:4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台军:解放军6架次军机进入“西南空域”
2021-11-11 08:18 台湾 -
东部战区歼击机与预警机协同演练
2021-11-11 07:34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习近平:亚太地区不能也不应该回到冷战时期的对立和割裂状态
2021-11-11 07:23 中国外交 -
辽宁暴雪已致超5万栋农业设施受灾
2021-11-11 06:48 极端天气 -
教育部:将出台意见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问题
2021-11-10 22:09 中西教育 -
好尴尬!绿媒吹苏贞昌给蓝委“上地理课”,结果当天被学者打脸
2021-11-10 21:31 台湾 -
罕见!台空军驱离美国无人机
2021-11-10 21:00 台湾 -
媒体:俞敏洪卖菜、李国庆卖酒,这是“斯文人”的归宿吗?
2021-11-10 20:58 -
外交部:同达赖接谈只能谈其个人前途问题,而非所谓“西藏问题”
2021-11-10 20:07 -
南昌大学回应“李佳琦学历争议”:因工作原因提前离校
2021-11-10 19:48 -
赵立坚感谢网友生日祝福:无惧前路荆棘和阻碍
2021-11-10 19:32 -
首都国际机场将作为北京冬奥唯一官方入境口岸
2021-11-10 18:12 北京冬奥会
相关推荐 -
起诉!“加州州长向特朗普发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战” 评论 61“白宫承认‘中方没打来过电话’,我早就知道…” 评论 166“如果美国不认真对待,会被中国彻底碾压” 评论 126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评论 144“长期来看,特朗普关税或将增强中国国内经济” 评论 166最新闻 Hot
-
跨性别女性算不算法律定义上的女性?英国判了
-
“也有想把工厂迁回美国的,但零件还得从中国买”
-
“现在是2025年,不是1939年,谁敢拦我?”
-
起诉!“加州州长向特朗普发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战”
-
叶刘淑仪:夏宝龙讲话是在提醒香港企业家勿“利字当头”
-
三河市回应“警徽改色”:适配墙体颜色
-
“白宫承认‘中方没打来过电话’,我早就知道…”
-
欧盟威胁武契奇:去了,入欧就没戏了
-
又要跟马斯克杠上了?OpenAI布局社交网络
-
“如果美国不认真对待,会被中国彻底碾压”
-
“买到就是赚到”,特朗普家族出“股神”?
-
第一通电话打给中国,“不然我们像傻瓜”
-
想得真美!美国被曝计划用关税谈判来孤立中国
-
麻省理工“明星科学家”,加盟北大
-
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
“中方反制后续来了,而特朗普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