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超:如何看待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中,上博的第101件展品是二维码?
关键字: 二维码大英博物馆100件物品中的世界史解码器反馈系统机器的位置
接下来就是二维码席卷而来,配合微信的友好支持,用户的便利切实提升了不少。
但在也就在这样不知不觉间,我们开始把最显著的位置拱手让给机器。
以前精美的广告设计也让位给了这种粗糙朴实的杂点。
想想还是挺有意思的,人类行动中最醒目的位置却不是给人看的,人眼完全没办法从这种黑白分明的网格图案中获取任何信息量,只有通过机器的眼睛,经过硬件及显示屏的编译显示,才可以认识其中的内容。
这相当于把人类的一部分视觉功能让给了机器。
科幻小说一个普遍的恐惧就是人工智能取代人类,但是显然目前的历史进程是人类把自己的地位拱手让给了机器。
不禁想到,以后还会有多少人类的位置让给机器?多少人类的功能让给机器?
空的位置
下一个占据人类社会核心位置的会是谁?
谁都不会,因为已经没有位置存在的意义了。
二维码是个过渡时期的解码器。将神占据的位置和人占据的位置二维化,占用了二维的视觉空间,简化人们的“输入”和“搜索”操作,但并不能做到智能接受按需推送。它只是在这个信息传播速度高过电池发展技术的过渡期中,起到转接作用的解码器而已。
举个例子,想象一个从古至今的广场,最早的时候是一个祭祀台,人们每年固定的祭日聚集到一起求神问天预测天气。后来有了日冕和望远镜,通过工具就可以自己分析气候。再后来,也就是现在,已经不需要每个广场自己准备工具了,人们走到这里,扫描二维码,即可收到由中央气象站发来的天气预报。那么再后来呢?连广场都不需要了,人人自己都可以“直接”接受天气通知了。
注意这里说的“直接”,因为接下来就要说到“解码器”的重要作用。
解码器的位置
二维码是个过渡时期的解码器。这个过渡是解码器从机器身上转移到人身上的时期,二维码就是其中一个人类改造自身环境,以适应机器视觉的例子(用黑白点)。
在以前,都是机器把自己“解体”,分离出“解码器”(键盘、鼠标、音箱、显示器、计算机语言)来“解码”人类的“思想”输入和输出。
穿戴设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改变”自己,通过原本属于自己的“解码器”(眼镜、手表、服装、鞋帽、人类的语言)来“解码”云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比如键盘。
键盘作为最典型的解码器,我们可以看到从电脑时代到移动时代到智能时代,键盘作为主要语言输入解码器的演化。
键盘被发明初期,就是非常典型的机器解码器,连现在键位布局都还是按照机器的习惯来的(为了降低人工输入速度避免打字机卡字)。
它的变化也能看出输入系统解码器的变化特点:
· 实体键盘时代延续到了手机上的时候,直到iPhone革新触屏之前,全键盘的效率要比九宫格高得多。
· 虚拟键盘初期,先是按需出现,按照人类的需求直觉,需要输入的时候,我们直觉需要出现键盘了,它就会出现。还可以随时变化布局一定程度上适应人类,比如不同的语言键盘。
· 智能键盘,包括划线输入单词、表情键盘、中文九宫格,六宫格等等,这时已经不再单纯是人类适应机器的习惯(即布局)了,而是人类凭借直觉划线、选择、操作,机器来解释这些操作并反馈内容。
· 机器逐渐学会对自然语言的识别,机器学习、适应甚至是预测人类的直觉。
· 语音助手——起码在语音助手初期,解码器已经从机器转移到人身上了,比如你需要记住启动语音助手的语句。虽然在不久的将来,助手可以更智能地聊天和识别自然语言,但无可否认的是,为了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人类需要说出机器“能听懂”的命令。
- 原标题:如何看待上博选择二维码作为第101件展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韩京霏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