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超:如何看待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中,上博的第101件展品是二维码?
关键字: 二维码大英博物馆100件物品中的世界史解码器反馈系统【2010年,大英博物馆与BBC联合制作了介绍大英博物馆的100件/组藏品的广播节目,名为“100件物品中的世界史”,广受欢迎。2014年起,由广播节目转化而来的同名展览先后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亮相,各站展品略有差异,而第101件则截然不同。上海博物馆是这个世界巡展的第九站,“第101件展品”是一张二维码。为什么上博选择了二维码来担当这样一个角色呢?】
这个二维码是由展览中的100件展品的图像组成的。图/上海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神的位置
在很久以前,人类社会最核心的位置是留给神的。
我们顺着展品的顺序往下看。
王南的这本《万神殿堂》,着重提到了罗马万神殿的穹顶。穹顶的空洞雨天会漏雨进来,晴天会射入一道光线。
关于空间实际的意义众说纷纭,作者给出的理解是:这个最中心的位置,是留给人与自然对话的窗口,是留给神的位置。
配合以前很多的教堂和城市规划来看,在很长一段历史中,最中心的位置都是留给神的。
人的位置
随即过渡到追求人性化的过程,从文艺复兴到科技以人为本,最核心的位置让给了人们自己。
在安藤忠雄的住吉长屋里,也有一个类似的,用来感受自然的天井。但这不是一个神殿,是确实有人生活的民宅。
而且这个中间开敞的天井是连接楼上卧室和楼下卫生间的唯一通道,下雨天必须打着伞去上厕所。而且室内全部的采光也都来自于这个天井。
对此安藤忠雄也在自传里特别感谢这家住户,并感谢他们能够理解这个理念。这是一种人对自然的感知,对晴霜雨雪春夏秋冬的感觉,对人生活本身的敏感。
从人性化、以人为本的思潮产生以来,建筑和工业设计开始凸显人性。就像纽约的中心花园一样,人类社会的核心位置开始让位给人。
- 原标题:如何看待上博选择二维码作为第101件展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韩京霏
-
最新闻 Hot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
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
CIA副局长之子在俄乌冲突中死亡,“生前为俄方战斗”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
“美国百年优势,特朗普百日玩完,中国要赶上了”
-
领英创始人:若欧洲这么看中国,美国就惨了
-
“特朗普虚晃一招,中国没上钩”
-
日本:中国不买,我们想买美国玉米
-
特朗普:我开玩笑的
-
爱泼斯坦案关键证人自杀,曾称遭英王子性侵
-
“不跟中国做生意,美国货架要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