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希光伊朗日记二| 现在这里叫中国巴扎
关键字: 伊朗伊斯法罕中国巴扎中国人在伊朗什叶派美国制裁伊朗伊朗地毯丝绸之路拜火教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一神教,是古波斯的国教。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部分残留在波斯的拜火教教徒流亡中国西域,后又传入中国内地。考古学家发现,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拜火教盛行于新疆。
“这块地毯的图案上那几个元素代表拜火教?”我问。“这五个手指头代表火,而犹太教的图案是七个手指头。这条狗是主人的儿子,意味着子孙兴旺,”阿里说。
“这块地毯多少钱?”
“800美元元。”
“太贵了,两百。”
“最后价,600。”
“最后最后价230。”
阿里手捧计算器装模作样地拨弄了几下说,“最后最后价550。”
没有谈妥价钱,我出了店门去清真寺旁边的一家地毯店,那里的墙上挂着同样大小和品质的拜火教图案地毯,这些地毯和我刚才在阿里那儿看到的一样,都是俾路支人编织的纯毛地毯。
“这块地毯多少钱?”我手指墙上拜火教图案的地毯探问。
“380美元,”店老板说。
“200,”我说。
“350,”老板说。
“230,”我说。
“340,”老板说。
“240,”我说。
“OK,成交,”年轻的老板开心地笑着说,伸过手与我紧握。
今天我用了一整天,对古丝绸之路上心脏地带的伊斯法罕的巴扎和客栈做了一次体验式买卖、采访和拍照。
古丝绸之路的路在哪里?从长安或洛阳出发,漫漫几万里,各国商旅走的是什么道?住的是什么样的客栈?路上在哪里交换货物?商旅客栈是丝绸之路上的歇脚处。最早的商旅客栈出现在2500年前古波斯阿基美尼德王朝时期。古希腊旅行作家希罗多德在其记录波斯帝国的散文集《历史》一书中是这样描写古波斯的商道的:“每走24公里,会见到一座房子,这座房子称之为驿站,这是专为过往旅行者修建的客栈。波斯还有一条国王大道,国王大道上的驿站修建的富丽堂皇。由于驿站和客栈的存在,这条路对旅行者来说是安全的和好客的。”
“这里是穹顶之下最美的王宫、最美的巴扎和最美的商旅客栈,”我一走进伊斯法罕的王宫广场,遇到广场旁边一个卖地毯的伊朗商人,他自豪地对我说。
我先走进伊玛目清真寺,这是全世界最美的穹顶建筑。伊玛目清真寺除了拥有世界最大的拱形圆屋顶外,其穹顶廊道连接着大巴扎蜿蜒曲折的迷宫一般的穹顶廊街。这个古老的穹顶大巴扎堪称为世界最大和最美的巴扎。几百年过去了,但是整个穹顶建筑保留得完好无损。
回到巴扎廊街,看了几家地毯店,然后拐进了另一个廊道,那个廊道通向一家废弃了的沙发维时代的商旅客栈。商旅客栈一定要看,这是研究古丝绸之路最关键的依据和遗存。
在古丝绸之路旅行中,商队的组成、管理和旅行策划需要强大的领导力。商队的成员来自各国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商队的队长是一个有丰富经验的旅行者,他决定旅行路线、旅行时间和旅途停靠站。为了防止沙漠荒原的暴晒,丝绸之路商队通常夜里旅行,人马和骆驼白天在商旅客栈休息。
修建商旅客栈的传统在安息帝国和萨珊帝国时代发扬光大,伊朗的商道在那个时期是东连接中国和印度、西连接希腊和罗马的重要通道和十字路口。往来于中国和波斯的商旅客栈被称为沙漠中的王宫。由于商旅客栈世俗化的建筑风格和氛围,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商人和驼工都感到温暖舒适。17世纪后的沙法维王朝时代,伊朗的商旅客栈建筑和巴扎建筑达到了极致。
“这个巴扎叫什么名字?”我问巴扎里的一个商人。
“过去叫大巴扎,革命后,叫霍梅尼巴扎,现在应该改名为中国巴扎,”他说。
走出巴扎,坐在广场旁边的青石板上休息。
“你们是中国来的吧?”一个30多岁的中国女子主动走过来,跟我们搭话。
“你是游客?”我问。
“不是,我是深圳创维集团驻伊朗代表。我们在这卖电视机。”
“每个月卖多少台?”我问。
“每个月卖给伊朗42寸的电视达一万多台。全年下来,能有几个亿的销售。比我们在非洲强,那边的人还在买30寸的电视机呢,”她说。
“你在巴扎里干什么?”我问,“家住这附近?”
“不,我自己一人在伊朗,深圳和伊斯法罕来回跑,”她说,“我的一个朋友在这儿开了一家宝石店,我想请你们过去看看买点什么,”她说。
怪不得那位伊朗商人说,伊朗最大的巴扎应该改名叫“中国巴扎”。我客气地对这位女同胞说,“谢谢,我没钱买珠宝。”
在伊斯法罕王宫大巴扎里走了一天,又累又渴,我看见萨法维王宫大门口有块像和田玉一样光滑的大石床,我爬上石床,身靠在王宫高大的墙壁上,平伸双腿,闭眼养神。
“你是中国人?”一对背双肩包的伊朗中年夫妇站在石床下,叫醒了我。
“是的,是秦,”我说。
“我们能爬上来挨着您坐一会儿吗?”
“欢迎。”
夫妻俩把我夹在中间,男的开始跟我聊天,同时让跟他们一块来的手持摄像机的弟弟拍摄我们谈话的录像。
“你对伊朗的印象是什么?伊朗好吗?”中年男子向记者一样采访我。
“你是何人?”我问他。
“哦,我们是在美国生活的伊朗人。”
“美国人不是禁止自己的国民来伊朗访问吗?”我问。
“我们持伊朗护照,在美国居留15年了。”
月光下,我站在伊斯法罕城内扎延河河堤上,望着不远处的33拱桥,“眼前的美景可媲美北京颐和园和杭州西湖,”我对一个伊朗朋友说。
“古人云,伊斯法罕是世界的一半,北京是世界的另一半,”这个伊朗人不知从哪里找到的这句古语,但认真研究一下清初的北京和17世纪的萨法维王朝的两大都城,这句话不无道理。
夜里,伊斯法罕马路两旁灯火辉煌。在一家古老的餐厅用完晚餐后,信步来到扎延河河边散步。河上有座双层拱洞的华丽古桥。桥的下层有33个拱洞,上层有99个拱洞。该桥建于17世纪初的萨法维王朝。桥面上是条步行街,那里是年轻人和孩童的天下。深更半夜了,父母还抱着不满周岁的孩子在桥上玩耍。桥的南端有个古老的茶馆,两岸树木成林,河边有很多波斯风格的花园。
我走下桥,沿着河边的散步小道往下榻的宾馆走。走在林荫下的青石板铺的小道,呼吸着春天的花香。林荫下,透光月光,看到情侣们在亲昵。远处望去,扎延河桥一个个拱洞里亮着柔和的灯光,一对对男女并肩坐着或相拥在拱洞里,河水缓缓从下面淌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10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3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308最新闻 Hot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