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镭射:我不看好印度的“世界工厂”潜力,它缺少像中国这样的近代语文改革
最后更新: 2022-09-26 08:47:31【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镭射】
自从2003年美籍华裔学者黄亚生提出“龙象之争”以来,关于印度的发展潜力问题,一直是中国国内的热议话题之一。很多人认为,印度以其巨大的人口规模所形成的市场容量和劳动力数量,与若干年前的中国很相似,完全可能成为继中国之后的下一个“世界工厂”。有观点认为,中国发展经验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走出了一条超大规模单一经济体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印度作为中国之外的世界上另一个超大规模单一经济体,完全可以借鉴中国走过的这条道路而发展起来。
对于上述观点,我想谈一点不同意见。我不看好印度有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潜力,理由是除了种姓制度、土地制度、宗教矛盾等经常被人提起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被人忽视的更重要的因素,就是语文。
众所周知,汉族占中国总人口的90%以上,汉语文是中国社会的通用语文。中华文明,就是用汉语文作为载体的文明。从这个角度来说,由中华文化所维系,作为中华文明载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本质上是“汉语共同体”。从19世纪末起,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一部分,中国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汉语文改革运动。这场改革运动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白话文运动、汉字简化运动和拼音化运动,其中拼音化又和普通话密不可分,可以视为普通话的书面表达。这三个运动的成果,就是今天的现代白话文、标准简化汉字和普通话/汉语拼音,它们共同组成了现代汉语文。
在近代以前,古典文明的知识精英与绝大多数的平民百姓,这两个群体是分开的,精神上是隔离的。中国自然也不例外。在近代汉语文改革之前,汉语的书面语是文言文,口语则是与作为书面语的文言文相分离的各种方言。掌握文言文的少数知识精英,和绝大部分目不识丁的群众,这两个阶层是分裂的。而知识精英和群众分裂的结果,就是面对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知识精英无法联系群众,群众只能自发斗争。
近代汉语文改革使得大规模的扫盲成为可能,而扫盲的最大意义,就是打破了精英和群众之间的藩篱,让知识精英的各种思想能够传递到群众那里,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有了大规模发动群众的可能。近代中国革命和作为其成果的新中国的建立,就是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以白话文为工具,深入群众、大规模发动群众所得来的。
解放初期,妇女背着孩子参加扫盲识字班
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现代汉语文在中国所起到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动员发动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以1950年1月中国科学院编译局(现在的科学出版社的前身)的成立为标志,新中国以国家力量组建国家翻译机构,用举国之力,大规模、成体系地翻译以苏联为主的国外大学教材和学术资料的大规模工程。更重要的是,他们还组织编写了各个学科的中外对照学术术语词典。由此,新中国构建起了一整套完整的现代学术汉语表述体系。
这套表述体系的成功构建,让新中国可以用作为本土通用语言的汉语作为科技教育的教学语言,从而可以较为低廉的教育成本,构建起大学——中专——技校三级教育体系,培养大量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就这个角度而言,如果说新中国所建立的各个工业部门是工业体系的“硬件”,那么这套现代学术汉语表述体系,以及由它所表述的各类规范、标准、操作守则等等,就是工业体系的“软件”。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我国目前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按中国大学毕业生中理工科占64%计,中国拥有1.4亿大学理工科毕业生。可以说,正是这些人所组成的工程师队伍,构成了“中国制造”的骨干力量。
但是,在工业生产中,光有工程师还不够。工程师解决的是系统性问题,但要把设计变成具体产品,还需要实际操作。担任这个任务的,是技术工人。可以说,在制造业中,作为基层生产业务骨干的技术工人与工程师同等重要。而技术工人的来源,靠职业技术教育。相比大学,职业技术学校对学生总体文化水平的要求较低,这就对使用本土通用语言作为教学语言以降低学生学习、包括工人自学的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是在这个方面,经由几十年时间和几代人努力所构建起来的现代学术汉语表述体系体现出了巨大的价值:根据人社部2020年公布的数据,中国的技术工人超过2亿人,其中高级技工超过5000万。新增技术工人中,有70%以上来自职业技术学校。
20世纪50年代,河北农村技术员在学习操作锅驼机,推进农业机械化。如果没有一套本土化的培训体系,这是不可能的。
也恰是在这一点上,印度和中国有着巨大差异。
印度和中国一样,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但和中国不同的是,印度的语言状况非常复杂。根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印度有33种“主要语言”,及1599种其他语言、方言。所谓“主要语言”,是指使用人口超过了100万的语言。这其中,印地语是印度本土第一大语言,但以印地语为母语的人口只占印度总人口的约40%,不构成绝对多数。也就是说,在印度,除了印地语,还有几十种语言不能被视为少数语言,而是和印地语一样应被视为主要语言。
这种情况在政策上的体现,就是印度1947年独立时,除了将印地语定为国语外,还规定了22种“法定受保护语言”(ScheduledLanguages)。同时,在没有一个统一的通用本地语言的情况下,印度将作为英国殖民统治遗产的英语也定为与印地语平行的官方语言。可以说,这是一个对印度影响深远的决定。
因为印度没有一个统一的通用本土语言,即便是印地语,使用人口也只占总人口的40%,在此情况下,要强推印地语作为标准,势必会引起各地冲突。何况,印度在独立后沿用了英国殖民者留下的英语作为通用语言,解决了全国范围内的语言沟通问题,导致本土精英缺少推动语文改革的动力。他们的本土语文一直停留在文言文时代,没有建立起本土化的现代学术表述体系,印度的高等教育、特别是理工科教育,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答复日期被修改,受邀宾客标准遭质疑...安倍葬礼邀请函现“乱象”
2022-09-26 07:49 日本 -
俄称乌继续在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挑衅,乌暂未回应
2022-09-26 07:49 乌克兰之殇 -
美国新增感染5819例、死亡7例
2022-09-26 07:20 美国一梦 -
澳获得首艘核潜艇要提前至2035年?中方:严重关切
2022-09-26 07:07 观察者头条 -
意大利议会选举民调:中右翼政党联盟得票领先
2022-09-26 06:45 -
又杠上了!希拉里将特朗普比作希特勒
2022-09-25 23:05 美国一梦 -
特拉斯打算放宽移民,“变相承认脱欧错了”
2022-09-25 22:57 不列颠 -
美民主党人:拜登脱离了我们,2024还会选特朗普
2022-09-25 21:55 美国政治 -
“你想看查尔斯三世做什么?”“后空翻”
2022-09-25 21:39 -
“这让亚利桑那女性倒退一个多世纪”
2022-09-25 18:33 美国一梦 -
央行:上半年人民币在本外币跨境收付中占比升至49.1%
2022-09-25 18:09 人民币国际化 -
联大会场外,多国代表等候与中方交流
2022-09-25 17:44 中国外交 -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阳性
2022-09-25 17:25 -
白宫这次也识别失败了
2022-09-25 17:13 -
特鲁多将缺席安倍国葬,日媒:唯一1个G7领导人也不来了…
2022-09-25 16:42 -
“两个欧盟国家和一个北约国家提出会晤,我们答应后他们却失联了”
2022-09-25 16:15 俄罗斯之声 -
王毅会见阿尔及利亚外长:欢迎阿参与金砖大家庭
2022-09-25 15:22 -
因“家务事”,拜登将不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2022-09-25 14:31 -
王毅:中国启动批准《枪支议定书》国内法律程序
2022-09-25 14:12 中国外交 -
“破坏与建设”
2022-09-25 14:03
相关推荐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68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5“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85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407最新闻 Hot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