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里科&卡瓦纳吉:美国无法长期维持在亚洲的军事优势,需要“平衡”中国
但这些计划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无论是用于自卫还是协助美国作战,日本都缺乏有效使用“战斧”巡航导弹所需的情报和定位能力。即使日本获得了这些能力,经外部采购、数量有限的导弹能否对地区威慑做出贡献还是个未知数。何况,日本日益老龄化的人口已经导致操纵舰艇和飞机的专业人手短缺。澳大利亚军方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他们既缺乏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也缺乏修理和维护外购潜艇的文职专业人员。
目前,很少有其他亚洲国家的军队有能力替美国分担更多安全责任。华盛顿有一部分人对韩国寄予厚望,但首尔尚未对硬件基础设施、防空和交通运输领域进行重大投资,无法为(美国)在亚洲开展军事行动做出更多贡献。同样,尽管受到美国的压力,但台湾方面对于抵御中国大陆攻击所需要的防务能力建设只是采取了实验性措施,如增加机动防空系统、海上布雷系统以及廉价无人机系统等方面的投资。归根结底,美国仍继续承担着印太地区的大部分防务负担。
如果你不能打败他们,就平衡他们
拜登政府取得的有限进展不禁让人怀疑,美国是否还有能力,甚至是否应该继续尝试维持在亚洲的军事霸权?部分美国领导人希望,随着中国军事“威胁”的升高,最终会形成一个愿意同美国携手的区域联盟,从而无限期地维持美国的霸权。这是毫无理由的乐观。亚洲的海洋地理特征与拜登组建联盟的愿景相悖,最终也与美国维持区域主导地位的目标背道而驰。
广阔的太平洋和印度洋形成了强大的防御天险,鼓励那些地理上分散的国家采取搭便车行为且容易滋生满足情绪。中国的地区邻国当然会心存戒备,但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并没有将中国视作攸关国家存亡的威胁。印太战区本身的海洋性质也削弱了美国威慑的可信度。与地区安全最相关的空军和海军部队具备极高的机动性,意味着军队易于部署,也易于撤出。这种机动性增加了潜在盟友对于被美国抛弃的担心,也降低了他们对加入美国主导联盟所获得收益(比如美国在该国投资建设的陆上军事基地)的预期。考虑到华盛顿在推进“重返亚太”战略时三心二意的部分做法,加上美国向欧洲和中东地区提供了广泛军事承诺,许多亚洲国家已经对美国在亚洲安全承诺的持久性产生了可以理解的怀疑。
1月17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农融同菲律宾副外长拉扎罗共同主持召开中菲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BCM)第八次会议,双方同意管控好仁爱礁现地局势 图自:外交部网站
然而,美国完全可以选择一条不同的路线,且理应这么做。一份更明智、更可持续的美国战略应该围绕平衡中国的力量,而不是全面超越它。这样的平衡战略要求美国依然在亚洲建立同友好国家的联盟,但却是一种不同类型的联盟。在平衡战略中,美国盟友及伙伴国家的数量、所能提供使用的基地数量并没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盟友及美国可使用基地的质量和战略价值。
首先,美国应该把重点放在印度、日本和韩国等亚洲主要工业中心上,帮助它们发展防卫能力,并更好地支持它们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美国还必须投入更多精力保护印太地区的关键航道,特别是马六甲海峡以及中国东海和南海的部分海域,并寻求印度、日本、菲律宾和新加坡的帮助。美国在维持既有的地区安全承诺条约、继续投资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伙伴国家的同时,应减少那些对实力平衡影响较小的国家得到的关注。美国也不必过分关注中国在太平洋岛屿或东南亚大陆的一举一动。
心理平衡
平衡战略将优先强调把美国的大部分防务负担转移给盟国和合作伙伴,要求他们承担起自身安全的主要责任,而美军则扮演辅助角色。美国应鼓励在亚洲的所有盟国(尤其是日本和菲律宾)大力投资非对称作战和独立防卫能力,从而变得更加难以征服。美国领导人也必须更加紧迫地施压台湾地区,以迅速采取类似的防卫姿态。
对于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来说,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投资不足和人员短缺后,迎接防务现代化的挑战并非易事。但是,为催促盟友们武装起来,美国可以做更多事情,比如在提供给盟友的大规模军事援助和军火交易上附加条件,要求对方放弃购买战斗机等昂贵的“装饰品”,而是大量采购相对便宜与灵活的武器装备,比如无人驾驶舰艇、无人机、水雷、反舰导弹以及防空武器等。
美国还可以利用联合生产和技术共享等激励措施,鼓励盟友投资自己的军工工业。最重要的是,美国需要清楚地向盟友及合作伙伴表明,美国的介入是有限度的。
强调国防投资在经济和安全领域带来的收益,有助于美国避免破坏重要的关系。美国可以更清醒地依靠该地区大洋所提供的屏障,减少在亚洲战区的前沿军事部署。相反,美国应该加强快速部署增援部队的能力,比如预先存放更多装备和弹药(包括美国海军所谓的“海上前进集结基地”),改善现有军事基地的防空与导弹防御能力,现代化升级后勤基础设施,以应对兵力调动的激增。美国有机会利用亚洲的地理作为第一道防线,帮助盟友及合作伙伴自助的同时,为美国应对其他地区的安全问题腾出军事能力。
平衡战略也会给美国自身带来有意义的驱动力。美国需要学习如何更好地利用印太地区灵活的区域合作组织,而不是完全依赖诸如AUKUS等美国主导的联盟和伙伴关系。美国必须努力使自己全方位融入亚洲现有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网络,更积极地与东盟及其他集团开展合作。美国还应该寻求支持其他区域性小多边(minilateral)组织的机遇。尽管这些组织存在种种不足,但它们已成为东南亚国家外交政策的协调支点。美国需要有能力融入这些组织或与之相向而行,以实现在该地区的利益。
采用平衡战略的最大障碍之一是美国政府僵化的思维模式。美国外交和国防政策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维持在亚洲的军事主导地位。随着美国两党领导人格外担心落后于中国,这种假设有可能变得更加根深蒂固。但是,平衡战略既不是绥靖主义,也不是失败主义。这也许是未来几十年保护美国在该地区利益方面,唯一一种财政上可持续的方式。
(原文于1月16日发布在美国“外交事务”网站,原标题:“美国无法超越中国在亚洲的力量。” American Can't Surpass China's Power in Asia.)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
西媒称红海危机破坏“一带一路”倡议“联通亚欧”目标,我大使回应
2024-03-13 07:29 中国外交 -
俄坠毁运输机上16人全部死亡
2024-03-13 07:13 俄罗斯之声 -
越南对美贸易顺差仅次中欧墨,若特朗普卷土重来或再度开火?
2024-03-12 23:02 -
马克龙推迟访乌,梅德韦杰夫开喷:懦夫
2024-03-12 22:51 俄罗斯之声 -
“我们支持特朗普胜选,美国缺乏一位强大的总统”
2024-03-12 22:16 特朗普 -
CIA局长称美国继续支持乌克兰就可以间接遏制中国,外交部回应
2024-03-12 21:41 中美关系 -
一公民在俄罗斯因涉间谍罪被捕,韩国政府表态
2024-03-12 21:27 三八线之南 -
外交部驻港公署致信美媒:对你报的无知和双标深感震惊
2024-03-12 20:47 香港 -
拜登考虑对以军援设限?白宫回应
2024-03-12 20:08 -
俄称别尔哥罗德市政大楼遭乌无人机袭击
2024-03-12 19:57 俄罗斯之声 -
再遭乌军跨境袭击?俄方回应
2024-03-12 19:09 俄罗斯之声 -
他跟欧盟唱反调:应该降低中国电动车关税
2024-03-12 19:03 新能源汽车 -
“中国出口激增,美欧想阻止,但已无能为力”
2024-03-12 17:41 外媒看中国 -
“岸田文雄敦促中方立即撤销”,外交部表态
2024-03-12 17:39 福岛核泄漏 -
印度政府要求中国手机厂商做这三件事
2024-03-12 17:15 龙象之间 -
匈牙利对中国有关商务人士签发长期签证,外交部:欢迎
2024-03-12 16:42 -
美国防预算首次单列台湾地区,我外交部回应
2024-03-12 16:07 中美关系 -
汪文斌回应日媒:二者有本质区别,这是一个常识
2024-03-12 16:03 福岛核泄漏 -
外交部:中菲在南海不存在领土争议
2024-03-12 15:59 南海局势
相关推荐 -
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403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69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评论 407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评论 267“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86最新闻 Hot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