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里·布朗、王辉耀:美欧总是教中国做事,实际上可以向中国学习很多
导读3月2日,全球化智库(CCG) 邀请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中心院长克里·布朗教授,前瞻“十四五”时期的中国与世界,回应当下世界对中国的热点关注。CCG主任王辉耀围绕中国抗疫的独特性以及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秩序,以及中国“十四五”规划与克里·布朗展开对话。
CCG主任王辉耀对话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中心院长克里·布朗
欧洲人对于中国的看法两极分化 中间群体在缩小
王辉耀: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已消除绝对贫困。恰逢“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将召开“两会”。在国际层面,我们也看到许多新变化,拜登总统推行的政策与特朗普有所不同,在气候变化、抗击疫情、多边主义合作方面展现积极态度。他在前几日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中指出中国是“竞争者”,但也有一些领域可以与中国合作。我们可以看到,国际上每个人都在谈论中国,但中国的形象是什么和中国到底做了什么,其他国家可能没有很好地理解,甚至对中国存在误解。
我了解到你对中国研究很有建树,著作等身,最近的著作似乎从关注世界对中国的看法转变为关注西方和中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你即将出版的书是关于欧洲人如何看待过去800年的中国。可以跟我们谈谈你即将出版的新书吗?
克里·布朗:因为疫情的缘故,我们没法面对面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保持对话,因为政治瞬息万变,无论时间和地点。中欧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于是我开始从历史的角度思考中欧关系,阅读欧洲历史名人对于中国的见解,包括莱布尼茨、伏尔泰、黑格尔、马克思,更现代一点的马克斯·韦伯,我甚至还读了利玛窦的书,希望能看到他们对中国不同的看法,无论是崇拜中国还是批评中国。这是我这本书的基础。
虽然这些人没有来过中国,但是他们确实都或多或少写过中国,而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也迥然不同。伏尔泰很崇拜中国,他把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欧洲做对比,认为中国这种没有国教的世俗社会更好。莱布尼茨则非常关注儒家的治理体系,希望能借他的文章帮助人们理解中国。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专制的,高度帝国主义的。这种对中国根深蒂固的看法,崇尚也好,理解也好,仇恨也好,至今都存在。
今天欧洲人对于中国的看法两极分化,有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威胁”,有人肯定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两种观点中间有一小部分中立的人,他们主张在做决断之前应该广泛了解中国。但是这个群体在不断缩小。这种了解的工作大学一直在做,但是大学日益政治化。我认为中西方应该进行理性辩论,减少误解,避免政治化。但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难以实现。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带着先入为主的喜好来看待中国,我们应该抱着感兴趣的态度来了解中国。
中国价值观杂糅并蓄 想要标签化中国并不现实
王辉耀:我看到你在书中结合了上述历史人物对中国的解读,但正如你所说,公众对中国有不同的看法。回顾那些对中国的历史观点是很好的,我们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的发展和改变。我认为这对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来说都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事情,他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中国,也可以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待现代中国。
中国是一个可能是一个混合型国家,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都是多种多样的。中国经济表现很好,私营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数量的比重达70%左右,国有企业和跨国企业占比为分别为15%左右。中国经济里有资本的元素也有社会主义元素。并且,中国没有很强的宗教,而你可以看到,中国一直有中央集权的历史,这可能是由于洪水泛滥,跨地域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幅员辽阔及来自北方的入侵者等,需要权力必须集中,以应对所有的挑战。中国有超过5000年没有中断的文化和历史,仍然保留着很强的中国基因。
所以我认为这是非常有趣的,同时这实际上,也将要求我们看看将如何改变,我们如何真正做更多的研究。你可以看到世界与中国,乃至不同国家之间的世界观存在鸿沟,你认为是什么导致了这种认知差距,有什么地方可以被改进,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克里·布朗:对于中国之外的人,尤其是欧美国家的人,我认为有三个非常大的困难阻碍着他们了解中国。
第一个问题是,19世纪以来,中国从来没有被看作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因为中国被殖民、被压迫。二战期间中国也是一头不被认可的雄狮。这种“中国处于边缘地位”的思想一直存在于欧美人的脑海里。尽管今天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强大起来,这些人仍然不愿意承认中国和他们是平等的。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从来没有把中国当作是一个全球性的大国,很多时候我们把她看作是一个陆地国家,没有海军力量。但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不仅有强大的海军力量,甚至还有了很强的网络能力。
第三个问题,也是我认为最难的一个问题,是西方世界不清楚用中国的价值观治理世界会是什么样。价值观的冲突是最难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欧美认为我们清晰地了解我们自己的价值观,但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开始对自己的价值观感到困惑了;第二个问题是,人们缺少对于中国价值观内涵的认知。这种理解缺失可能是因为有的人觉得中国的价值观不重要,也可能是有的人根本就不想了解中国。中国的价值观是杂合的。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融合了不同的民族、哲学以及宗教方面的观点,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现代信仰体系等等。这是一种非常灵活的世界观,很难在短时间内描述清楚。这是欧美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希望能够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概括中国。但这并不现实。
BBC等西方媒体,一直不遗余力抹黑中国
中西政治体系、文化、身份认同差异 致使对话困难重重
王辉耀: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那就是该如何了解中国?如何理解中国?尤其是在21世纪,新冠疫情下的未来,你谈论的三点,我认为都非常好,可以让我们深入思考平等的权力。过去两百年,中国处于比较艰难的发展历程,西方国家将中国边缘化。你提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价值观。邓小平曾说,“黑猫白猫,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我们也确实需要包容开放的价值观。
中国经济是混合的,我们也有市场经济因素,借鉴资本主义方法,但是我们的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能实现覆盖十几亿人民的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也非常不容易。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将不断完善医保体系和社保体系。中国的GDP排名世界第二,在抗击疫情期间也保持了正增长。
- 原标题:中美欧如何建立新的叙事方式|CCG主任对话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中心院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驻法使馆:如果真有“战狼”,那是因为“疯狗”太多太凶
2021-03-22 07:32 中国外交 -
瑞士发《中国战略》文件,给中国贴恶意标签
2021-03-22 06:48 中国外交 -
俄外长开启访华行程前接受采访,谈及中俄关系、美国制裁
2021-03-22 06:46 中俄关系 -
美国新增确诊3.9万例、死亡599例
2021-03-22 06:3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
朝鲜大使馆全体人员已离开马来西亚
2021-03-21 22:15 朝鲜现状 -
中美在联大再度激烈交锋
2021-03-21 21:25 中美关系 -
美方翻译水平,就这?
2021-03-21 18:00 中美关系 -
终于,美国人又想起这个中文词
2021-03-21 15:39 美国一梦 -
哥伦比亚全国播出习近平讲话: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2021-03-21 15:3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韩海警以“非法捕捞”为由扣押2艘中国渔船
2021-03-21 15:28 三八线之南 -
亚特兰大枪击案后,全美多地集会谴责
2021-03-21 14:47 美国枪击案 -
“拜登先生,别再对中国说狠话了”
2021-03-21 14:14 中美关系 -
欧盟“打包票”后,丹麦又一人死亡
2021-03-21 13:3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对话现场翻译是她!一个细节火了
2021-03-21 10:55 中美关系 -
阿斯利康不按合同办事,欧盟急眼了
2021-03-21 09:3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联部和美共举行双边会议,庆祝中共建党百年
2021-03-21 09:14 国际共运 -
美方妄评涉加公民案,我使馆:收起虚伪表演
2021-03-21 09:09 中国外交 -
法国纵容议员访台,我使馆:中国政府将视情作出相应反应
2021-03-21 07:49 法国见闻 -
“在中国看来,美国不再有压倒性影响力”
2021-03-20 23:52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5“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67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398“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30最新闻 Hot
-
普京阅兵式演讲:绝不接受歪曲历史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
微软总裁瞎操心:不让员工用DeepSe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