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西方必须在竞争时,预留一些空间
西方不再是世界的主宰,中国已经崛起了。西方国家的领袖不能只去说那些人民爱听的话,而是需要告诉人民,为了国家的长期利益。有些艰难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来做。[全文]
-
中国将与欧洲而不是伦敦做更多生意
新兴市场国家普遍上在国际体系和架构中缺乏发言权和强有力的声音,因为制定规则时它们不存在,没有参与。但实际上它们占世界经济规模的一半。所以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问题。[全文]
-
盛大国庆过后,中国复兴之路依然道阻且长
中国的待办任务清单依旧很长,其领导人不改初心、夜以继日,正逐一厘清议程项目。这些目标没有一个可以轻松实现,尤其是在外部环境充满挑战的情况下。在中国正陶醉于自己的生日庆祝之时,以美国为首的外部世界却对中国渴望成为技术和地缘政治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忧心忡忡。[全文]
-
恢复贸易谈判后,中国为何变得如此淡定
有一种看法在中国变得越来越主流,即哪怕美国在贸易上手段再高、优势再大,都远远不及中国人民抗压的意志力。在G20峰会中美领导人会晤之后,两国谈判又回到了5月时产生分歧的原点,但这次中方并不急于与美国达成协议。这种气定神闲的背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全文]
-
全球化4.0时代,中国也有权告诉西方该怎么做
很多人都觉得在国际化过程中,好像中国有很多的壁垒,有很多不公平的政策。但从我个人的体会来看,中国公司在进入美国和欧洲的时候,实际上是壁垒多多。国际化应该是双向的,不只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给我们提出问题,我们今天也要反过来提一些问题。[全文]
-
贸易战是美国送给中国的战略礼物
美中两国之间日益升级的紧张形势使许多人预期两国将陷入长期的对峙,一些人甚至警告说“一场新的冷战即将到来”。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美中两国在双边贸易和知识产权领域发生的争吵使人们忽略了两国之间在深层次上更难以化解的一种矛盾。[全文]
-
中国能从“特朗普贸易战”中得到什么
无论特朗普是想遏制中国,还是仅仅因贸易行为而惩罚中国,但意想不到的结果是,中国现在正在为迎接一个充满政治和经济挑战的新时代而自我武装。[全文]
-
在西方,好时光可能滋生危机;而在中国……
如果中国想避免经济衰退,它就必须彻底改革政府治理体系和支撑其治理体系的指导思想,同时又不引发过度的社会动荡。好消息是中国在这方面有光明的记录。别忘了,正是根本性的思想转变使得中国实现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全文]
-
两个孩子好是好 就别想着存钱啦
2015年10月,中国宣布将为独生子女政策画上句号。这项实行了37年的政策把中国人口老化速度加快了几十年。政府对人口的严格控制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影响是巨大的,每个城市家庭已经从1970年平均生育3个孩子,降低到1982年的略微多于1个。那么新的“全面二孩”政策又将产生哪些影响呢?[全文]
-
高速发展时代的中国养老逻辑
1990年-2009年,中国老年人的储蓄率由零上升至35%。这种高速攀升使人瞠目结舌,因为国际经验表明老年人通常不会有这么高的储蓄率。这是老年人应对老年保障不确定的一个手段,其信号是,家庭和国家养老都不可靠,最终只能依靠自己。[全文]
-
欧美债务危机教训对中国的启迪
新巴山轮会议主办方特意安排了何帆、乔虹、宋铮、金刻羽等中青年学者担纲主持与讨论工作。金教授发言主旨在于欧美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迪,内容事关长短期资本期限错配,逻辑缜密:我们不要忘记在常规情况下资本流动的益处,而不只是专注于经济情况糟糕时的风险。我们也不要忘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从廉价劳动力转向廉价资本模式。[全文]
星期五 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