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灿荣:中美安克雷奇对话,是个好的起点
导读中美安克雷奇对话结束之后,美方违反外交礼仪的举动与中方的反击,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在热点背后,如何评价双方会谈的成果,研判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如何看待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紧随而来的访华?观察者网就这些问题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
【采访/ 观察者网 戴苏越】
观察者网:您认为这次中美战略对话是不是谈成了一些有利于中美未来发展的内容?还是说就像外界所看到的那样,双方只是各说各地陈述了一下彼此的立场,然后也没有达成什么共识就散了。
金灿荣:我觉得这个成果还是不错的,虽然开场有点意外,吵得很凶。实际上,我觉得结果比预期的好,有三个成果:
第一个成果是,双方划了界,这是原来大家的预期,就是把界限搞清楚了;
第二个成果是有一些比较具体的安排,比如说成立气候变化工作小组,对双方外交官接种疫苗进行协调,另外就是未来给外交官和记者提供一些方便。还有就是台湾问题,他们又重申了,一个中国政策不变,还有承诺以后找机会继续对话。
第三个成果就是确立未来合作的方向。
另外,也确立了一个比较平等的对话,以前都是美国指责、中国辩解,以后美国单方面“训人”的情况应该是可以避免了,要么很平等地对话,要么我们就对着“训”。这次我们发言应该对美方还是有震撼的,如果以后平等对话能成为惯例,这是好事,不是坏事。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观察者网:看来双方都没有白来。那么您如何看待双方各自内部对会议的评价?
金灿荣:双方的外交团队其实都得到了卓越的认可,这对以后的合作是有好处的。因为中美是大国,都是内政决定外交,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内政不支持外交,就得不到延续。
现在从自媒体看,中国网民对中国外交高级代表团的表态是比较满意的,美国那边呢也满意。
拜登总统的话是对国务卿布林肯“非常骄傲”,他很清楚地表达了美国的立场和原则,所以拜登也挺满意的。
两个外交团队的表现在各自国内都得到了首肯,反倒是对以后合作很好,因为这意味着国内的制约就少了,所以实际上是个好事。
观察者网:这次双方代表团在记者在场时的一些表现,其实是这几天整个互联网上最热的,非常具有戏剧性,然后两国的舆论反应都很大。您认为杨洁篪为什么会说“没有想到美方会做出有违外交礼仪的这种行为”,他在发言中也提到美方“没有资格”那一句话,为什么这次美方的一些行为会比较反常?如果是特朗普的团队,我们还可以说他不专业,但是这次拜登手下的团队应该是非常有经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金灿荣:我理解有这么几个原因,一个就是美国国内民众对华的态度不好,大概接近一半的人认为中国是敌人,三分之二的人对中国态度很负面。
而在政治圈里面,反华好像成了政治正确,所以为了让以后的对话显得比较有成果,民主党人就必须得先示强,让国内放心,让批评者无从着手。
再一个,民主党一贯想通过盟友、国际规则、意识形态来获得某种战略优势。所以在中美对话以前,他们先做了一些外交动作。
布林肯跟奥斯汀跑到日本、韩国搞2+2对话。美日还搞了一个联合声明,有点不太客气,点了中国的名。
美韩2+2上,美国也是骂中国的,但是韩国还可以,不选边站。可美日确实让我们不满意。
完了以后布林肯回去跟我们对话,但是奥斯汀又继续跑到印度去了。所以站在中国的角度,你在前面拉帮结派是不太友好的。
更重要的是,17号他们又对我们14个人大副委员长,还有其他另外10个人加以制裁,所以对他们这些动作中方就不太满意。
当然从美国国内政治来讲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民主党一向就被认为在外交上偏软弱,所以他就要做一点示强的动作。
另外就是外交上具体的做法也有问题。比如说他发言的时候,很多话题涉及中国内政。这也是触发我们的红线的。
可能还有一个技术性问题。这两个人资历还是比较弱的,布林肯50岁多一点,苏利文要更年轻一点,而我们的两位外交官是非常资深的。
杨洁篪主任、政治局委员是1950年的,他是老虎,王毅外长1953年的。而美国的一个四十几、一个五十几,还挺嫩的,上来就教训……所以就有问题。
中国的内政问题,你私下关门建议建议也可以的,当着记者的面宣讲一通,挺不符合中国文化的,是吧?而且是两个资浅外交官,居然还对两个资深外交官居高临下……
所以前面的小动作加上当时对话又不得体,中方加以一定的反制很正常。
最后还有很具体的一句话,什么“美国将凭着实力地位来跟中国打交道”,这个是有点威胁意味的。所以杨主任就做出了相对比较强硬的反应,明确这个东西对中国人无效。
杨洁篪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观察者网: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看出些关键的信息,比如面对现在美国的或者国际上的形势,以后中国的外交工作是不是会往这个方向稍稍再偏一些,那种很温文尔雅的风格有所转变?
金灿荣:这个我估计也是因人因事而异,中国本质上还是谦谦君子的国家。我估计是你强势我就强势,你尊敬我就尊敬。
我们绝对不会发生像特朗普接待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那样,自己做个高椅子,让人家坐个小椅子,我们不会干这样的事。但是对西方的态度,可能还是会有点不同。
观察者网:您刚才提到了,美方在会议之前,有很多非常不友善的动作,没有为会谈创造出一个很好的氛围。比如说,把您过去曾总结过的、美国会向中国打的牌,好像一次性全部扔出来了。包括试图拉着盟友对中国喊话,在声明里也讲了,一定要盟友的利益,给人一种很咄咄逼人的感觉,好像不是真情实意要和你解决问题,而是想借这个机会表演一番,或者说向你示威。您觉得这一串表现,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金灿荣:我的观察是在会谈以前,中方大部分学者的看法是会谈比不会谈好,对会谈本身还是肯定的。同时多数人都说起点不要高,因为两国关系现在很困难。
美方其实也是这么一个基调,中美关系太重要了,也要谈,但是也说不要抱太高的期待。我记得布林肯专门讲过,这不是一个制度化的战略对话,以后会不会继续再说,所以他也浇了一点冷水。所以双方其实对中美关系的现状都是很冷静的。
另一方面,确实还值得肯定的是,相对于特朗普后期,现在的对话还是要真诚一点,质量要高很多。当时,美方拒绝对话,或者像在夏威夷那样,蓬佩奥与杨洁篪国务委员还是见的,但见完就出台惩罚措施,很不礼貌。
所以说,中美关系的总体状态是比较严峻的,在这个背景之下能对话就不错了。 抱着现实的期待去对话,双方其实都做到了。
最后的结果也还行。双方都摆明立场,同时也在认真地探索合作之道,先找几个小问题先合作:气候变化,想办法把外交人员、记者的签证解决等。这应该讲是很重要的,在现在很困难的时候,任何一点小的进步都值得肯定。
对美国的这些小动作我们要批评、要揭露,但是对它愿意谈话还是要肯定。而且美国的小动作好像确实没什么作用。
美方说盟友告状指责中国的很多行为,王毅外长就说,这是盟友讲的,还是你编的?就这么点了他一下。你这种拉帮结派实际上并不反映你的强大,而反映你的战略弱点,它根本不会影响中国的政策。这些点评我觉得就挺到位的。
综合来讲,阿拉斯加2+2对话,我个人认为还是未来4年拜登政府和中国交往的一个好的起点,要给予肯定。中国外交代表团的表现我觉得也是不错的,坚持了我们的立场,也表现了建设性的合作姿态。
至少从国内舆论来讲,是满意的,国际舆论目前是感到有一点意外,但是意外之余,这也有某种理解在里边。
我还有一个感觉,这次我们表态相对比较强硬,但美方后来的反应还可以。
杨主任差不多19分钟的发言,一是对我们的执政理念、执政成绩做了介绍,二是也指出了美国的一些问题。比较关键的,比如说你美国不能代表国际社会;以武力推翻各国合法政府,这是错的;你国内有很多问题、种种矛盾,警察过度执法,抗疫不力。应该讲,还是触到他的痛处。
结果对面就说承认美国确实有问题需要解决。他们说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也承认错误,没有隐瞒。这个我觉得就挺好,比蓬佩奥他们好,对吧?蓬佩奥完全是硬拧,那就没法沟通了。
所以我偏乐观一点,整个中美关系是严峻的,但是双方愿意坐下来谈,是个好迹象。
标签 中美关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驻法使馆:如果真有“战狼”,那是因为“疯狗”太多太凶
2021-03-22 07:32 中国外交 -
瑞士发《中国战略》文件,给中国贴恶意标签
2021-03-22 06:48 中国外交 -
俄外长开启访华行程前接受采访,谈及中俄关系、美国制裁
2021-03-22 06:46 中俄关系 -
美国新增确诊3.9万例、死亡599例
2021-03-22 06:3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
朝鲜大使馆全体人员已离开马来西亚
2021-03-21 22:15 朝鲜现状 -
中美在联大再度激烈交锋
2021-03-21 21:25 中美关系 -
美方翻译水平,就这?
2021-03-21 18:00 中美关系 -
终于,美国人又想起这个中文词
2021-03-21 15:39 美国一梦 -
哥伦比亚全国播出习近平讲话: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2021-03-21 15:3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韩海警以“非法捕捞”为由扣押2艘中国渔船
2021-03-21 15:28 三八线之南 -
亚特兰大枪击案后,全美多地集会谴责
2021-03-21 14:47 美国枪击案 -
“拜登先生,别再对中国说狠话了”
2021-03-21 14:14 中美关系 -
欧盟“打包票”后,丹麦又一人死亡
2021-03-21 13:3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对话现场翻译是她!一个细节火了
2021-03-21 10:55 中美关系 -
阿斯利康不按合同办事,欧盟急眼了
2021-03-21 09:3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联部和美共举行双边会议,庆祝中共建党百年
2021-03-21 09:14 国际共运 -
美方妄评涉加公民案,我使馆:收起虚伪表演
2021-03-21 09:09 中国外交 -
法国纵容议员访台,我使馆:中国政府将视情作出相应反应
2021-03-21 07:49 法国见闻 -
“在中国看来,美国不再有压倒性影响力”
2021-03-20 23:52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无论承认与否,硅谷精英变成‘中国必胜论’拥趸” 评论 21拿中国说事,美高官想拦下这笔交易 评论 71中哥走近,美国又跳出来 评论 54欧盟“更硬”了:税率得大幅低于中英 评论 230“中美暗流涌动:一个稳推战略,一个急着交易” 评论 62最新闻 Hot
-
“无论承认与否,硅谷精英变成‘中国必胜论’拥趸”
-
9500车位、全球最大!首航赴欧洲,“彰显中国雄心”
-
黄杨钿甜佩戴高价耳环引网友质疑,经纪公司回应
-
枪杀安倍嫌犯将于10月首次公审
-
俄乌土耳其谈判将安排两轮对话:土美乌先聊,土俄乌再谈
-
特朗普:给F-35加个引擎,叫F-55
-
拿中国说事,美高官想拦下这笔交易
-
中哥走近,美国又跳出来
-
欧盟“更硬”了:税率得大幅低于中英
-
特朗普点名库克:忍了苹果在中国很多年,你居然又往印度跑?!
-
美政府有人不满:又想拉黑中企,还要不要跟中国谈了?
-
“10名干部违规吃喝1人酒后死亡”被通报,信阳市委表态
-
欧阳娜娜遭台当局点名
-
宁波象山县政府大院“门面寒碜”,网友:这才是应该有的本色
-
“中国伙伴可以用我们的工厂,英国再不支持就晚了”
-
“我俩不见,这事没戏”
-